王生龙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一例糖尿病诱发的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发表者:王生龙 人已读

一例糖尿病诱发的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安阳市二人民医院王生龙

【摘要】目的:对一例因糖尿病诱发紧张不安、焦虑、担心、睡眠困难、工作和社会交往效率下降等心理问题的咨询探讨。方法:(1)诊断评估阶段:对初诊接待、摄入性会谈所获取的求助者的临床材料进行整理评估并诊断为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心理问题,进而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咨询方案。(2)咨询帮助阶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认清关键问题所在,清楚自己的错误观念,并改变不合理信念和认知,进而缓解焦虑情绪和紧张行为。(3)结束与巩固阶段: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咨询效果评估:求助者焦虑情绪和紧张行为基本解除,工作和人际交往效率提高,重建自信,能够主动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分析解决问题。总结:躯体疾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应加强对求助者心理因素的重视、观察、研究,注重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

【关键词】焦虑情绪紧张行为合理情绪疗法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王兰兰(化名),女,36岁,已婚,安阳某中学教师,安阳市人,父母均为教师。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不安、焦虑、担心、睡眠困难、工作和社会交往效率下降3个月

我近3个月来经常紧张不安、焦虑,担心会发生眼底出血、尿毒症、昏迷等。平时讲课时,讲着讲着就不知道讲到什么地方了,晚上躺在床上碾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整日提心吊胆,不能象以前一样工作,上3天班就得休息一天,与同事交往减少,听到与“糖”有关的话题,就心神不定,局促不安,想法设法躲开。总是想自己有糖尿病真糟糕,病重了怎么当老师;丈夫怎能与一个病人生活一辈子;自己不行了父母怎么办。就诊于某医院,服降糖药效果不佳,医生说她情绪不好影响血糖,建议作一下心理咨询。

三、咨询师观察和了解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整齐,焦虑面容,举止不安,言语清晰流畅。咨询师了解到其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接触人。上小学由妈妈带教,初中由爸爸带教,吃住学由父母一包到底。长大后变得细心谨慎、多愁善感、自卑,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和疾患就不知所措。

3个月前,学校一位患糖尿病10多年的老师突然眼底出血提前病退,求助者心有余悸,自行上医院体检,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十分苦恼,想不通为何糖尿病会偏偏找着她。联想到刚刚病退的同事更加焦虑和忐忑不安。听到大家议论糖尿病不但可并发眼底出血,还可发生尿毒症、昏迷等,认为糟糕透了,自己彻底完了,担心灾难会随时降临下来。于是出现入睡困难,工作效率下降,认为别人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不敢与同事在一起多说话。更加紧张的是服降糖药后血糖也居高不下。过度焦虑、担心使求助者出现反应泛化,怕测血糖和听到与“糖”有关的事,同事与家人反应求助者变得敏感、恐慌。

3岁上幼儿园,聪明伶俐,14岁来月经,周期规律稳定,个人无不良嗜好。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家族中无精神病遗传病史。

来访者生长发育正常,体格检查未发现异常。实验室示空腹血糖11mmol/L,酮体阴性,糖化血红蛋白9%,血肌酐90umol/L,血尿素氮7mmol/L,尿糖3+,尿蛋白阴性。眼底检查未发现出血及渗出。

以上资料经验证属实。

四、评估与诊断

以上收集的临床资料表明,该求助者自知力良好,逻辑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其主要问题是对糖尿病的认知偏差及对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预支性焦虑,因疾病而诱发出过度不切合实际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但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治,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情绪问题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根据求助者所受刺激为对自己影响较大、反应较强的现实事件,痛苦情绪体验的时间已有3个月,难以自行解脱,正常的工作及社会交往功能受损,出现一定的泛化,可归类为躯体疾病(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心理问题,适合心理咨询。

五、鉴别诊断

1、糖尿病并发症:来访者酮体阴性,血肌酐90umol/L,血尿素氮7mmol/L,尿蛋白阴性;眼底检查未发现出血及渗出;可排除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及眼底病变。

2、与精神病的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3、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焦虑症一方面是焦虑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是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功能障碍)”,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形式。根据鉴别神经症与正常心理的标准,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并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因为发生糖尿病,而对糖尿病并发症产生预支焦虑)。且紧张、焦虑的症状较轻,社会功能轻度受损,持续时间3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恐怖性神经症的鉴别:恐怖症包括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等,指对某些场所或事件不明原因的强烈恐惧,其有特定的回避对象及回避行为、躯体症状。该求助者主要以现实焦虑为主,无

明确恐惧对象及相关症状,可以排除恐怖症。

六、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该求助者36岁,处在中年期,确诊糖尿病。

2、社会原因:(1)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对其吃住学一包到底,缺乏独立能力培养。(2)学校一位老师因糖尿病眼底出血提前病退。(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丈夫、同事的关注和帮助。

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观念错误:认为自己患上糖尿病是不应该的;糖尿病并发症会随时出现,预后一定不好;患上糖尿病一切全完了。(2)情绪方面的原因,受紧张、焦虑、自卑等情绪的困扰不能很好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面对糖尿病未能正常就诊,缺乏科学应对措施。(4)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胆小,长大后变得细心谨慎、多愁善感、自卑,自理能力差,遇到困难和疾患就不知所措。

七、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依据心理咨询理论,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通过对其本人面谈交流、直接辅导,培养其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降低焦虑情绪,并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应对方法的指导,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减少自卑感,使其建立和增强自信心,学会面对糖尿病,运用所学到的,建设性的应对方法和认知模式调适心理状态,正确处理糖尿病的困扰和防治问题。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基础上,通过深入咨询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在认知、信念及个性等方面的不足,学会不断的调节自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完善自己的人格,具备身心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八、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疗法:合理情绪治疗认为人们的情绪障碍是由于人们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应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减少或消除不合理信念带给他们的情绪障碍。具体程序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

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属于严重心理问题,适于采用上述咨询方法。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了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略)。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初定咨询10次。

4、咨询费用:每次35元

九、咨询过程

咨询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诊断评估阶段

与求助者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咨询关系,收集了解了求助者的相关信息,诊断求助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糖尿病诱发的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找出她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紧张不安、焦虑、担心、睡眠困难、工作和社会交往效率下降,反应泛化;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确诊糖尿病;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我一定不能有糖尿病;我被确诊为糖尿病,身体彻底垮了,健康不存在了;糖尿病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尿毒症、昏迷等,我的事业、家庭生活甚至生命会随时终止。

确定焦虑情绪及行为为咨询目标。并使求助者明白接受其焦虑情绪及行为具体表现的根源在于对糖尿病产生的不合理信念而非糖尿病本身,制定消除不良信念方案。

(二)咨询帮助阶段:

1、领悟阶段: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即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如:我一定不能有糖尿病)及对现实状况的过度概括(如:我被确诊为糖尿病,身体彻底垮了)、对未来糟糕至极的预期(如:糖尿病可能引起眼底出血、尿毒症、昏迷等,我的事业、家庭生活甚至生命会随时终止),使她认识到:(1)信念引起了焦虑情绪和后果,不是糖尿病本身;(2)她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己存在的焦虑症状反应。目前应在正常临床治疗糖尿病同时,修正不合理信念,进而缓解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产生的苦恼和焦虑。

2、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批驳不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认识到她的信念是不合理的,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

a、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约有4千万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任何人都有患糖尿病的可能。一定不患糖尿病是对自己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信念。

b、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病,通过调节情绪,合理饮食、运动,正规服药治疗,血糖可达到良好控制,能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患上糖尿病后身体就彻底垮了是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

c、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病,循证医学显示严格控制血糖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引起眼底出血、尿毒症、昏迷等导致事业、家庭生活甚至生命会随时终止是对未来糟糕至极的不合理预期。

(2)、合理情绪想象:想象通过发挥自己仔细耐心的性格优势,合理安排防治糖尿病后精力充沛、工作顺利、家庭和睦的情景,从而建立起积极目标,保持愉快情绪。

(3)、家庭作业:a、让求助者学会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辩论。如:这一次生病就决定一辈子糟殃吗?焦虑紧张就能治好糖尿病吗?担心就能使糖尿病并发症不发生吗?b、让求助者阅读相关糖尿病书籍,明白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使自身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应激状态,影响血糖稳定,不利于血糖控制。c、积极接触糖尿病患者,了解他们战胜糖尿病的经验。

(4)、放松训练:通过对肌肉进行渐进性放松,以缓解焦虑、紧张情绪。让其选择舒适体位,达到安静平和状态,然后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其依次练习放松双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大腿、小腿、脚部,每次练习20—30分钟,一般6-8次即可学会放松。把自己暴露于焦虑环境中,反复进行放松训练,以期达到能运用自如。

通过以上技术实施,让求助者分清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界线,帮助求助者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用合理信念面对糖尿病,树立自信,建立良好生活方式,科学防治,积极应对糖尿病。

3、再教育阶段:

巩固前面治疗效果,摆脱原有不合理信念,强化新观念,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技能应对遇到问题,能更好适应环境和社会。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求助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对糖尿病的认知发生了变化,基本学会调试自己的心态,修正不合理信念,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际运用去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十、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王兰兰在咨询后感到心理压力减轻了许多,能放松面对糖尿病,通过科学诊治和自我管理,血糖控制达标,原有焦虑、紧张不安、睡眠障碍症状缓解,能正常工作和交往。

2、周围人士的评估:同事和学生都说她变得轻松愉快了,身体恢复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3、父母、丈夫反应:求助者情绪良好,勤劳积极,家庭气氛平等活跃。

4、医师评价:患者血糖正常平稳,达临床治愈。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求助者心理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能够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和不合理信念,积极的面对和思考糖尿病防治问题,逐渐改善了紧张、焦虑的情绪状况与自卑思想,睡眠良好,自信心充足,工作和社会交往状态良好,咨询效果显著。

十一、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建立良好关系基础上,全面掌握了其情况,取得信任,得到求助者配合,采用恰当的咨询方法,取得了良好咨询效果。但咨询记录简单,无相关心理测验对照,需加强学习总结及时增添测验量表。

躯体疾病诱发心理问题的原因有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应加强对求助者心理因素的重视、观察、研究,注重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237-238页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290-301页

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114-129页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第1版66-67页

本文是王生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09-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