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盘妹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正确认识乳腺增生性病变,防止过度诊疗

发表者:魏盘妹 人已读

近年来,由于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的广泛应用,女性接受乳腺检查人数逐年增多,有越来越多的良性病变被检出。这些良性病变中又以乳腺增生性病变最为常见,所以在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报告中,以及门诊病历中经常出现“乳腺增生”这一病理检查才能诊断的病名,以致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再加上过度宣传“乳腺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也给广大妇女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认识乳腺增生性病变,正确评估这些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显得重要而迫切。那么这个所谓的“乳腺增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F

乳腺增生性病变各种病名的由来

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其实质是乳腺腺体发育或复旧不全,经常出现在未育、生育少和不哺乳的女性。对这一症候群的认识过程中,过去命名十分混乱,相继有欣美布什氏病(Schimmelbusch's disease,1892)、慢性囊性乳腺炎(chronic cyoticmastitis,1893)、乳腺上皮增殖症(mammary epitheliosis,1931)、乳腺腺病(mammary adenosis,1948)、纤维囊性病(fibrocystic disease,1953)、囊性增生症(cystic hyperplasia,1953)、乳腺小叶增生症(lobular hyperplasia,1964)、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1968)和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change,1982)以及乳腺增生症等10个以上的名称。但是,随着对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深入研究和对其认识的提高,专家们认识到乳腺增生性病变实际上是乳腺在发育与复旧过程中失调,而非真正的疾病,只有少数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方法评估其乳腺癌风险。因此,2012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1]中将乳腺增生性病变统称为导管增生性病变,取消了“纤维囊性腺病”及“乳腺结构不良”等命名,也未采纳中国专家提出的“乳腺增生症”这一病名,所以乳腺增生症这个病名只在中国应用。

临床实践中,门诊医生经常将乳腺疼痛,或有伴乳腺结节,但又不能诊断乳腺肿瘤的患者诊断为“乳腺增生”,并给予药物治疗或理疗等处理,造成了过度诊断和治疗的局面。而这种症状实际上是正常乳腺发育与复旧过程中的一组症候群,会引起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诊断,如单纯乳房疼痛,应该诊断为乳痛症[2],大约有10%的人认为生活中一半的时间有乳痛经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分泌失衡是乳痛症的病因之一。按照乳房疼痛的发病规律来看,73%表现为周期性疼痛(Cyclical Mastalgia,CM),27%为非周期性疼痛(Non Cyclical Mastalgia,NCM)。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疼痛,病理改变轻微,是生理性的、可预期的,且一般限于生殖期年龄,表现为经前2~3天出现乳房触痛或胀痛,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腋窝、肩部,甚至背部,随着乳房和上肢的活动而加剧,并且乳房内可触及小的结节,月经期结束后逐渐缓解。这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非周期性疼痛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0岁,非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的明显关系,常常是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如大乳房下垂、饮食和生活方式、痛性肋胸关节综合症和导管扩张等。一般认为乳痛症与乳腺癌风险无关,但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影像检查有乳腺结节的患者应该按乳腺影像数据评估报告系统,即BI-RADS分级评估后决定是继续随访检查还是进一步检查或活检,随访的妇女可能通过调整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改变、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中成药短期治疗来缓解乳痛,严重者才药物治疗,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焦虑。那么什么样的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呢?

2F

与乳腺癌相关的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些妇女经常会咨询自已的“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若解释不当很容易引起她们严重的焦虑。关于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很多针对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文献已做详细阐述。基本可将乳腺增生性病变分为三类: 非增生性病变(NP),如乳痛症、腺病、囊肿、纤维腺瘤和轻度增生等;增生性病变不伴非典型增生(PWA),如中度增生、乳头状瘤伴增生等;非典型增生(AH),如导管或小叶非典型增生。根据以往大量研究证明[2],单纯乳房疼痛和NP均属于生理性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乳腺癌风险。PWA仅轻度增加风险,这占绝大多数乳腺良性病变(NP和PWA,约占96%)的妇女不需要特殊处理,可按普通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即可,药物预防治疗也并无必要;在影像学评估为良性乳腺疾病而进行微创活组织检查中[3],乳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仅分别占1. 1%和1. 7%。虽然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占良性乳腺疾病的极小部分,但伴有非典型增生的良性病变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大约是普通人群的3.5-5倍。非典型增生具有中度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约3.7%~22% 的病例发展为浸润性癌。故此部分妇女属于高风险人群,应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高危风险妇女筛查与预防指南进行密切筛查随访,甚至可用化学药物预防或预防性切除乳房来降低风险。目前采用的三苯氧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可使非典型增生妇女乳腺癌发生率降低约40%~50%[4-6]。所以,与乳腺癌相的主要是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病变,这类病变可能影像检查发现和经皮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并有明确的预防指南,大家可以依照指南和规范来处理这类病变,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3F

检查中发现乳腺结节怎么办?

既然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相关,那么我们关注的重点应是这类患者。乳腺结节是指不能扪及肿块,但超声检查发现的小低回声病灶或乳腺X检查发现的小致密影,因多考虑良性病变,BI-RADS分级属2级或3级,所以统称为乳腺结节,以区别可扪及的乳腺肿块,这类患者往往比较紧张,担心是乳腺癌。这类病变是否都需要活检呢?患者常常会不断询问医生这个问题以求得明确的答案和心理安慰,但医生又担心漏诊或延迟诊断而回答得模梭两可,反过来又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其实根据目前的研究这就类病变98-99%都是良性的,只有1-2%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或原位癌[3,7]。所以,不管是否有乳房疼痛,对于乳腺结节患者,医生应按影像学检查的BI-RADS分级评估结果给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I-RADS分级为2级的乳腺结节,应每1年定期检查一次;BI-RADS 分级为3级乳腺结节,则3-6个月后复查,随访检查过程中如升为4级则进行活检。但对患者非常焦虑,或年龄大于50岁,或临床需要(如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也可按相关指南,对超声评估为3级的患者进行即时活检,以避免延迟诊断和过度活检。

总之,在乳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下“乳腺增生”的诊断,而乳痛症是生理性变化,要充分告知正确的相关信息,以免妇女过度焦虑影响生活质量,并造成过度诊疗;要重点关注非典型增生病变,积极预防,降低乳腺癌风险。

文章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 陈惠娴 王颀

通讯作者:王颀 2307057220@qq.com

参考文献:

[1]齐晓伟 姜军.2012年第4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介绍[J]., 2012, 6(5): 62-64.

[2]王颀,连臻强.正确认识乳腺增生症.[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 8(2)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4.02.003

[3]王永南,王颀,张安秦,等.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术对超声检查良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治价值[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03-409.

[4]Cuzick J,Sestak I,Forbe JF,et al.Anastrozol for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high-risk postmenopausal women(IBIS-Ⅱ):an international,double-blind,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Lancet,2014,383( 9922) : 1041-1048.

[5] Morrow M. The evaluation of common breast problems. Am Fam Physician 2000; 61:2371.

[6]Fentiman IS, Caleffi M, Hamed H, Chaudary MA. Dosage and duration of tamoxifen treatment for mastalgia: a controlled trial. Br J Surg 1988; 75:845

[7]吴玲,王颀,连臻强,等.超声BI-RADS 3 级乳腺不可扪及病变的微创活组织检查[J /CD].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2012,6(2) : 147-152.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