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胃食管反流100问(五)

发表者:吴继敏 人已读

1.png

39.什么是食管24hpH监测?

食管24hpH监测即在食管内放置pH探头,监测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情况,计算评估胃食管反流,主要监测食管酸反流的情况。

40.什么是阻抗检查?

食道阻抗即多腔道内阻抗监测技术,原理是记录绝缘导管上环形电极所组成的交流电回路的电流阻力,即电阻抗。主要是用于监测空腔脏器内的气体及液体流动。

41.24hpH监测与阻抗检查的区别?

阻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1.pH区分酸碱度,可得到传统pH监测的酸反流各项信息,并明确为酸反流(pH4)、弱酸反流(pH4~7)、弱碱反流(pH7)。2.阻抗监测反流事件发生次数,食团接触通过的时间及反流物的清除时间(即食管廓清能力)3.记录每一次反流至食管的高度,Z2通道监测LES15cm的反流高度。4.明确反流物的性质,即气体、液体或者气液混合。阻抗技术克服了食管pH监测的缺点,能够全面地监测各种反流事件,更加精准的判断胃食管反流程度。

42.24hpH监测、阻抗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呼吸道疾病严重患者,提前用药控制症状;停用PPI类抑酸药7天,H2受体拮抗剂3天;晨起空腹,禁食8小时以上;检查时向医生再次说明有无鼻腔疾病,检查时间需要24小时。

43.24hpH监测、阻抗检查是如何操作的?

从患者鼻腔插入一监测电极,放在食管下括约肌(loweresophagealsphincterLES)上5厘米处,体外与记录仪联接,连续监测24小时。完成后将记录仪所记录的资料输入电脑,进行显示、分析、判断和打印。

44.24hpH监测、阻抗检查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

明确患者反流的性质,液体、固体、还是气体,酸性、还是碱性;次数的多少,部位的高低。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45.测压、24hpH监测、阻抗检查有那些创伤?

因为检查需要将一跟细导管插入食管,在插管的过程中会有恶心、呕吐、不适感的反流,鼻、咽喉、食管、胃粘膜损伤;导管误入气管导致

46.什么样的人不能做测压、24hpH监测、阻抗检查?

1.鼻咽部或食管梗阻;2.对迷走神经刺激耐受者;3.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病情未控制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相对禁忌症: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肿瘤和溃疡。

47.什么是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利用一条直径约一公分的黑色塑胶包裹导光纤维的细长管子,前端装有内视镜,由嘴伸入食道--十二指肠,光源器发出强光,经导光纤维可使光转弯,让医师从另一端清楚的观察。

48.胃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呼吸道疾病严重患者,提前用药控制症状,停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剂7天;晨起空腹,禁食水8小时以上;高血压患者晨6:0010ml水口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检查前请勿注射或口服降糖药。

49.胃镜检查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

明确反流造成的食管粘膜损伤情况:反流性食管炎的轻重,Barrett食管有无及分型,食管裂孔疝的有无及分型,除外其他食管、胃病变,如溃疡等其他疾病。

50.胃镜检查痛苦吗?

很多人因为害怕而对胃镜望而却步,要说不难受,那是骗人;但是这个难受程度是可以通过医生的技巧及受检者的配合减轻的。检查时,受检者一定要摆正心态,检查虽然难受,但相对安全,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可以想象成一跟粗粗的面条,吃下去在吐出来;检查时要冷静,调整呼吸,恶心时深呼吸放松;嘴角保持低一些,使口水流出来,不呛着自己,把自己保护好;一般都能接受。

51.什么样的人不能做胃镜检查?

严重的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急患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脑卒中。

52.什么是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俗称“钡餐”,通过哟吞食糊状硫酸钡(显影剂)后,通过钡剂经食管到达胃、十二指肠部位的显影过程来进行上消化道疾病疾病诊断的方法。

53.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意义?

对于考虑滑动型食管裂孔疝患者,有咳喘考虑胃食管反流患者,及不能承受胃镜、阻抗等插管检查的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裂孔疝有无,钡剂在食管内的活动;评估反流情况;除外其他梗阻性疾病。

54.所有的检查都正常,能除外胃食管反流病吗?

不能;由于检查的时间有限,在监测期间,有可能扑捉不到反流的发生,出现一个正常结果的报告。假如出现症状典型,即使检查结果正常,根据症状,可以行药物实验性诊断治疗,如果有效,也可确诊。

55.什么叫药物诊断性治疗?

对于怀疑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连用2周,对于食管外症状者,连用4周;观察症状的变化。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