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
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是多因素的。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最基本的理论是左、右精索静脉之间的解剖学差异(导致左侧精索静脉回流较右侧困难),以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困难和静水压增加。青春期的体力活动可能也会导致精索静脉曲张的发展。
本文的重点是介绍精索静脉曲张较新的流行病学特征,并以此分析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的病因。
1.男性精索静脉曲张患病率
精索静脉曲张在青春期进展。有研究者观察了188名6至9岁的男孩,未检测到精索静脉曲张。但是在10至14岁的男孩中,检测到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增加,这表明精索静脉曲张在青春期发展。另一项研究则评估了4052名2 -19岁的男孩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研究发现,在2-10岁的男孩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1%,在11-14岁的男孩中为7.8%,在15-19岁的男孩中为14.1%。这些流行病学观察表明,精索静脉曲张的特征性静脉功能不全主要发生在青春期睾丸发育过程中。
成年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也与年龄有关。 Levinger等人评估了27岁以上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年龄相关性。在504名健康男性中,经身体检查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占34.7%。在进一步分析中,他们发现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在生命的每十年增加约10%。精索静脉曲张患病率在30-39岁时为18%,在40-49岁时为24%,在50-59岁时为33%,在60-69岁时为42%,在70-79岁时为53%,在80-89岁时为75%。Canales等人报道,在接受前列腺癌筛查计划(平均年龄60.7岁)的老年男性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42%。
2.静脉功能不全
有研究提出下肢静脉曲张与精索静脉曲张之间的关联性。Yasim等人报道了100例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修复的患者,其中72%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精索静脉曲张,表明这两者的起源可能是一致的,也就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3.体重指数(BMI)
关于BMI,大多数研究都报告了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与BMI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有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的BMI低于无精索静脉曲张的男性,也就是偏瘦的男性容易出现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发生率与BMI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检测偏倚所致。在肥胖患者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正确检测可能会比较困难(由于肥胖导致静脉曲张较难触摸到),这可能导致这些男性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不足。但是,也可能肥胖确实能降低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因为腹部脂肪增加,肥胖男性的“胡桃夹”现象(被认为是精索静脉受压的原因)可能会减弱。
4、遗传因素
有研究报道了精索静脉曲张的遗传模式。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有56%存在精索静脉曲张,比对照组高。Mokhtari等人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45%,而对照组(选择了一些健康人群)中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为11%。2010年,Gökçe等人发表一篇文章,报道了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精索静脉曲张患病率为34%,这与他们的对照组(健康男性)有显着差异。这些研究强烈表明,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具体哪些遗传因素参与了家庭成员中精索静脉曲张患病率的增加,仍有待阐明。
总体上,精索静脉曲张的病因和流行病学尚未完全了解。后续仍然需要精心设计的大规模研究,包括对重要临床因素的评估,以全面了解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本文是吴科荣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