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与控制

发表者:孟国明 人已读

眼睛,一辈子的健康!

眼睛是我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我们的视觉来获得的,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如果视力不良,不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将来升学、参军、就业也会受到影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整体人群近视发病率为40%,儿童为40%~60%,按13亿人口计算,我们国家有5亿近视眼!其中2~3%是高度近视眼。目前,近视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因此,近视已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们的眼睛犹如一架照相机,由角膜、晶状体等构成“镜头”,由视网膜构成“胶卷”。镜头到胶卷之间的距离即为眼轴长度。在眼睛正常的发育过程中,眼睛各“部件”的发育要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如果匹配良好的话,我们的眼睛就会发育成为正视眼,这就是眼睛的正视化过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件”的参数发生异常,其它“部件”参数不能有效进行代偿,都会造成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发生。眼轴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因素。我们刚刚出生的婴儿眼睛的眼轴长度平均为17mm;3岁时增长到21mm,6岁时增长到22.5mm;16岁~18岁期间,眼轴增长到23.5mm,基本达到成人的眼轴长度,通常眼轴每变化1mm,眼睛的屈光度就会变化300度。

图1:左边是正常眼球的大小,右边是高度近视眼的眼球大小,两者有明显差异。

近视眼的致病因素:

目前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资料和统计学资料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有高度近视,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50%,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80%。目前共发现14对的近视遗传基因。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就像我的身高一样,遗传体质决定我们身高的高度,眼轴也决定着近视的程度。眼轴每增长一个毫米,近视就会加深250度到300度。具备近视遗传体质的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征,就是其眼轴长度明显长于同龄的孩子,甚至会超过成人正常的眼轴长度。

近距离用眼过早、过多,如:写作业姿势不端正,阅读时间过长,玩手机、电脑、游戏机,练琴、玩小玩具等等,造成了视近负荷过大,是诱发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

近视病因学的最好结论是:在孩子的眼睛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时期,不良用眼环境增加了近视基因的外显率和表达性,因此,也就最终导致了近视发生。近距离过度用眼是近视基因的催化剂。打个比方,体质差的人,稍有风吹雨淋就会生病。而体质强壮的人则不会轻易生病。体质不同,对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和抵抗力不同。近视眼的形成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有的孩子天天看书、玩电脑,但眼睛不容易近视;而有的孩子用不多久就会出现视力下降。具有近视遗传体质的人,受不良用眼习惯的影响就会更明显。不仅发病年龄早,而且近视进展较快,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机率就会大增。小学生近视每年增长100度~150度是非常常见的,甚至有些个体近视度数每年增长在200度以上,须格外重视。

图2:父母双方都有近视的,其后代近视的发病率是父母双方没有近视的6.4倍。随着近距离工作时间的延长, 近视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近视眼的危害

近视眼的治疗不单单是戴一副眼镜的事情。轻度近视对我们的眼睛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眼患者,容易出现黄斑变性、出血、裂孔,视网膜变性、脱离等并发症,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病率也比正常眼高,其导致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几率要比正常眼高出很多倍,占致盲、低视力病因的20%~30%。而且以上病变往往是在中老年以后(平均发病年龄是50岁)才逐渐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图3:水平坐标表示屈光度,从0到-14.00度;垂直坐标表示近视并发症的发病几率。从图中可以看到-4.00度以内的近视眼并发症的发病几率非常小,几乎为零,而超过4.00度以后,近视眼并发症的发病几率会明显升高,尤其是近视度数超过-8.00度近视眼,其并发症的发病率更是直线上升。

儿童病理性近视的初步诊断标准:

<5岁>—4.00度;6~8岁>—5.00度;9~11岁>—8.00度

12~18岁>-10.00度

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

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 黄斑出血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

近视的治疗原则:预防和控制

目前,还没有根治近视的治疗方法,但近视眼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但关键是一个字:!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这里要提醒广大的父母,是否具有正确的认知,往往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预防近视要从小抓起,孩子出生以后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过早、过多的看书、玩手机、玩电脑。3岁以后定期到正规、专业的眼科门诊或眼科医院做健康查体。得了近视以后,近视会随年龄增长不断加深。6~16岁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孩子上学用眼较多的时期,是孩子近视的高危期。目前的医学水平还不能精确预测孩子将来近视发展的程度,但总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如: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高度近视的、眼轴长的、发生近视的年龄比较早的等等,具备2个或2个以上条件的孩子,会具有明显的近视眼遗传体质,近视的易感性较高。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就会更明显,将来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甚至是病理性近视眼的几率就会更高!不要让自己孩子的眼睛变成高度近视甚至是病理性近视而影响其一生。因此,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近视的发展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平时做到少看近,多看远,多参加日间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偏向远视0.17D,眼轴缩短0.06mm;),营养均衡,少食用甜食、饮料,尽量让孩子的近视发生的晚一些,近视度数加深的慢一些,将来的度数浅一些,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近视的临床治疗:

一、光学干预:

1、角膜塑形镜(OK镜)。世界各医学中心50多年临床应用和研究,证实该方发安全、有效。

2、多焦点角膜接触镜。

3、RGP镜片。

4、多焦点镜片(双光镜、渐变镜)。

5、阅读镜、欠矫、棱镜。

6、后巩膜加固术。

二、药物干预:

1、阿托品。有研究发现阿托品控制近视的 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2、哌仑西平。

三、其它:

1、眼保健策略。

2、户外活动或仅仅呆在户外。

四、不同矫正式对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比较:角膜塑形镜、渐进多焦点眼镜、RGP、框架眼镜;

图4:来自温州医学院临床研究报告,不同矫正方法对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比较,四种方法连续观察两年时间,发现角膜塑形镜组的眼轴增长速度是最慢的,可以达到减缓50%~60%的效果。眼轴增长越慢,近视度数加深就越慢,发生并发症 的风险就越低。(眼轴增长1mm,屈光度增长250度到300度)。

以上方法是否都适合所有近视儿童和青少年呢?

没有万能的治疗方法,需因人而异,对症治疗,必须要通过一系列检查之后才能确定适合哪种治疗方法

通过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发现大多数近视眼患者非但调节不强而且存在明显的调节滞后,正确的做法是进行调节训练,包括翻转拍、镜片排序等。对于集合功能异常引起的调节问题需要解决集合的问题,针对不足或过强则需要分别进行聚散球训练或给予ADD处方眼镜。

图5:工作距离过近,对比敏感度下降会导致调节滞后,较高程度的调节滞后导致眼轴的增长,近视度数的加深。

近视眼防治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是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周边视网膜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光学矫正时它又处于远视性离焦状态,这可能是近视眼不断发展加深的原因。现在解决周边视网膜离焦的问题可以使用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角膜接触镜和RGP。经临床使用和研究后发现,在控制近视度数过快增长方面,效果最好的还是角膜塑形镜

图6: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导致巩膜的对焦生长,眼轴的不断增长,近视度数的不断加深。

角膜塑形镜改变了中周边角膜形态,减少或消除中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的现象,从而有效遏制眼轴的过快增长,减缓近视度数的过快加深。

高度近视眼或眼轴增长较快不能用其他方法有效控制的近视儿童可选择后巩膜加固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俗话讲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1.坐姿端正,胸离桌子一拳,眼睛离读物一尺,指尖离笔尖一寸。

2.不要长时间连续阅读,课间、或连续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并远眺10分钟。不要在乘车、走路、 在强光下或卧床情况下读书。

3.看电脑要距离50cm以外,每周一到两次,每次20~30分钟。看电视要距离2米之外,每天看电视最好不要超过1个小时。不能玩手机游戏或用手机阅读。

4.营养均衡,少吃甜食、饮料。

5.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每天有2小时日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每周日间户外活动的时间最好在18小时以上。

6.定期检查视力,如有异常及时矫治。

近视眼的防治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社会上的各种治疗方法良莠不齐,奉劝家长朋友不要病急乱投医,选择不恰当的治疗方法。错过孩子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终身遗憾。得了近视不用过度紧张,近视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正确的认知。

---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以上图1~6由德国近视眼科学家熊熊提供。

本文是孟国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