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东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开角型青光眼

发表者:李振东 人已读

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此类青光眼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开角型青光眼 - 疾病概述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图
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进展较为缓慢,非常难察觉,故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和头痛,视力一般不受影响,而视野逐渐缩小。晚期视野缩小呈管状时,出现行动不便和夜盲。有些晚期病例可有视物模糊和虹视。因此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强调对可疑病例作相关检查。

开角型青光眼 - 疾病描述
开角型青光眼,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有关,其特点是眼压虽然升高,房角始终是开放的,即房水外流受阻于小梁网-Schlemm管系统。组织学检查提示小梁网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变性,内皮细胞+脱落或增生,小梁网增厚,网眼变窄或闭塞,小梁网内及Schlemm管内壁下有细胞外基质沉着,Schlemm管壁内皮细胞的空泡减少等病理改变。

开角型青光眼 - 症状体征
开角型青光眼的视野改变图
1、症状发病隐匿,除少数人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病人可无任何自觉症状,常常直到晚期,视功能遭受严重损害时才发觉。
2、眼压早期表现为不稳定性,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测量24h眼压较易发现眼压高峰和较大的波动值。总的眼压水平多较正常值略为偏高。随病情进展,眼压逐渐增高。
3、眼前段前房深浅正常或深前房,虹膜平坦,房角开放。除在双眼视神经损害程度不一致的病人可发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外,眼前段多无明显异常。
4、视盘改变主要表现为:
①视盘凹陷进行性扩大和加深;
②视盘上下房局限性盘沿便窄,垂直径C/D值(杯盘比,即杯直径与视盘直径比值)增大,或形成切迹;
③双眼凹陷不对称,C/D差值>0.2;
④视盘上或盘周浅表线状出血;
⑤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乏。
5、视功改变

开角型青光眼几乎都是双眼性
(1)视野缺损:为开角型青光眼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典型的早期视野缺损,表现为孤立的旁中心暗点和鼻侧阶梯。旁中心暗点多见于5°-25°范围内,生理盲点的上、下方。随病情进展,旁中心暗点逐渐扩大和加深,多个暗点相互融合并向鼻侧扩展,绕过注视中心形成弓形暗点,同时周边视野亦向心性缩小,并与旁中心区缺损汇合,形成象限型或偏盲型缺损。发展到晚期,仅残存管状视野和颞视岛。采用计算机激动视野计作光阈值定量检查,可发现较早期青光眼视野改变,如弥漫性或预局限性光阈值增高,阈值波动增大等等。根据临床观察,多数开角型青光眼病人视盘形态学改变出现在视野缺损之前,这种形态改变和功能改变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现有视野检查尚不够敏感。近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探讨更为敏感的视野检测方法,如蓝黄色视野检查、图形分辨视野检查、倍频视野检查,以期发现更为早期的视野缺损。
(2)黄斑功能改变:过去认为开角型青光眼对中心视力的影响不大,因为部分晚期、甚至仅存光状视野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人,中心视力仍可保留在1.0左右。然而近年发展,除视野改变外,开角型青光眼也损害黄斑功能,表现为获得性色觉障碍、视觉对比敏感下降,以及某些点生理指标,如图形视网膜电图、视诱发点位等的异常,但这些指标的异常,不如视野变成那样具特异性。开角型青光眼一般为双眼性,但通常因双眼发病时间不一,表现为双眼眼压、视盘、视野改变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不对称性。

开角型青光眼 - 病理生理
开角型青光眼与正常眼视野对比图
于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接触紧密,房水越过瞳孔时阻力增加,后房压力相对高于前房,并推挤虹膜向前膨隆,使前房变浅,房角进一步变窄,这就是开角型青光眼的瞳孔阻滞机制。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更浅,瞳孔阻滞加重,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增高。一旦周边虹膜与小梁网发生接触,房角即告关闭,眼压急剧升高,引起急性发作,于是就发生了开角型青光眼。

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对眼睛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影响,假如日温差大,会影响眼部神经调控造成青光眼发作,因此青光眼的复发多发生在冬季。

开角型青光眼 - 诊断检查
开角型青光眼检查
开角型青光眼多无自觉症状,早期极易漏诊,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康普查来发现,其主要诊断指标有:
1、眼压升高应注意在疾病早期,眼压并不是持续性升高,约有50%的青光眼单次眼压测量低于22mmHg,因此不能依靠一两次正常眼压值就认为眼压不高,测定24h时眼压救助与发现眼压高峰值及其波动范围。在某些巩膜硬度偏低的病人,如高度近视者,常规Schiotz压陷式眼压及所测之眼压往往比实际眼压偏低,须用压平式计测量或测校正眼压,以了解此类病人的真实眼压

2、视盘损害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扩大,盘沿宽窄不一,特别是上下方盘沿变窄或局部变薄,视盘出血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都属于青光眼特征性视神经损害。此外,双眼视盘形态变成的不对称,如C/D差值>0.2,也有诊断意义。

3、视野缺损可重复性的旁中心暗点或鼻侧阶梯,常系青光眼早期视野损害的征象。采用Goldmann视野计超阈值静点检查或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阈值定量检查,较容易发现早期视野缺损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有密切对应关系,如两者相互吻合,其结果可互相印证。眼压升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三大诊断指标,如其中二项为阳性,分角检查属开角,诊断即可成立。尚有一些辅助指标,如房水流畅系数降低,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获得性色觉异常、对比敏感度下降、某些视觉点生理的异常,以及阳性青光眼家族史等,对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青光眼普查可发现早期病例,但由于单次眼压测量的不可靠性,对大规模人群进行复查耗时的视盘和视野检查尚难有可行性。因此,目前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主要集中在对青光眼病人直系亲属和高眼压人群的密切随访。正常眼压青光眼(NTG)具有特征性青光眼视盘损害和视野缺损,但眼压始终在统计学正常值范围,可诊断为NTG。一般认为,NTG是由于视神经本身存在某种异常,如供血不足,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降低,即使在正常眼压下,视神经也受到损害。与开角型青光眼比较,NTG患者可伴有血流动力学危象、心血管疾病、血管痉挛性疾病,如低血压,偏头痛、Raynoud现象、缺血性血管疾病。视盘出血、盘沿下方或颞下方切迹、视盘周围萎缩在NTG也更为多见,视野缺损也更为局限性,更接近固视点。本病应注意与缺血性视盘病变、先天性视神经异常,以及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视神经萎缩相鉴别。此外,一部分中央角膜厚度偏薄的开角型青光眼
病人,因测量眼压低于实际眼压,也可误诊为NTG。NTG的治疗包括视神经保护性治疗和采用药物或手术将眼压进一步降低。NTG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或仅仅是属于开角型青光眼中一部分眼压未超过统计学正常上限的病人,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眼压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并无绝对的正常异常之分,例如18mmHg压力在某人是正常眼压,但在另一人又可能属异常眼压,因此有人提出是否应该废弃NTG这一诊断术语。

开角型青光眼 - 疾病治疗
房水出路示意图
开角型青光眼如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一旦视功能已遭受损害,治疗只能防止进一步发展,已受损害的视功能一般都不能完全恢复。

滴用抗青光眼眼药水通常可控制开角型青光眼,常用首选药物为β阻滞剂,如噻吗心胺、贝特舒等。β阻滞剂可减少房水产生。匹罗卡品可缩小瞳孔,增加房水外引流,也有助于降低眼压。其他抗青光眼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匹福林、卡巴胆碱等,也可增加房水外流或抑制房水产生。碳酸酐酶抑制剂,如醋氮酰胺片剂或眼药水也可降低眼压。

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患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则可考虑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以增加房水外引流。
治疗方法
①降低眼压;
②视神经保护性治疗。

常用手术
1、接触瞳孔阻滞手术
2、解除小梁网阻塞的手术
3、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的手术
4、减少房水生成的手术。

开角型青光眼 - 治疗目的
眼球各部位示意图
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目的是控制疾病发展或尽可能延缓其进展,使病人最大限度保存视力,大多数病人经降眼压可达到此目的。考虑到个体视神经对高眼压的耐受力不同,因此还无法确立一个眼压值来衡量青光眼是否控制。有的病人眼压正常而视功能损害仍进展,有一些眼压偏高尚可耐受相当长一般时间不出现损害。因此开角型青光眼在接受治疗时不能单纯随访眼压,还须跟踪视盘损害及视野缺损,如青光眼性损害在进展,那么应当加大抗青光眼治疗的力度,并采取一些保护视功能的治疗措施。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目的依病程及危重程度而定。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的最大目的是降低眼压和解除瞳孔阻滞,而瞳孔阻滞的解除又依赖于降眼压,因此降眼压是首要任务。高渗剂可使玻璃体浓缩,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减少房水生成,这些可有力地使晶体虹膜隔后移,此时用缩瞳剂,容易使房角开放。

开角型青光眼 - 保健贴士
1、注意补充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忌喝酒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2、另外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心情舒畅、劳逸结合,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3、有糖尿病、低血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以及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后眼压升高等情况时,须注意罹患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应定期找眼科医生检查,以免漏诊或误诊。
4、可以通过合理、慎重使用激素类眼药水来加以预防。[1]

本文是李振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