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敏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写给精神科患者的五十句话

发表者:王小敏 人已读

作者:Allen Frances博士(杜克大学精神病学系荣誉教授,前主任)

最近,我发表了《送给年轻精神科医生的五十句话》,围绕精神科医生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展开了讨论。今天,我想为精神科患者提供同等数量的建议,让患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帮助。

以下五十句话,是这五十年来我从我自己的患者身上学到的,你们始终是我最好的老师:

1. 精神科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手段,但没有哪一种手段适合所有患者。

2. 很多治疗手段有很充分的支持证据,而一些旁门左道的治疗手段则没有。尽可能优先接受那些有证据的正规治疗。

3. 与其他科的治疗相比,精神科治疗差不多同样有效(有些病好治),或者同样无效(有些病不好治)。

4. 不同患者的结局差异很大,且最开始很难预测。一般而言,通过精神科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或多或少地改善,一些人能完全康复,一小部分人治疗无效,还有少数人不如治疗前。

5. 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很多,包括患者个人特征、问题的性质、诊断的准确性、治疗类型、医生的技术和灵活性、患者的努力程度、医患治疗关系的强度,以及运气的好坏。

6. 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时的考虑因素也很多,包括患者个人特征、问题的性质、问题的严重度、患者的偏好、临床医生的受培训程度、治疗的可及性(是否有机会用上),以及一系列系统规范的尝试。

7. 「不治疗」可能也是一种治疗选择——特别是遇到日常生活中很正常、可预期的问题,以及过去治疗无效或反应不佳的患者。

8. 对于轻微的症状,观察性等待,让时间去治愈,减压,以及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或许就完全足够了。

9. 与之相反,严重/持续的症状绝不能拖,须立即注意——拖延时间越长,治疗可能越难、起效越慢、疗效越不充分。

10. 好的医生/患者组合对于好的治疗结局至关重要。如有可能,可以先看多名医生的门诊,然后选择一名你感觉接触起来最舒服的。只要有选择的余地,永远要避开那些你感觉「不对付」的医生。

11. 不要羞于求助——所有人中,有一半曾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存在显著的症状,任何与接受精神科治疗有关的耻感都终将随风而去。

12. 要做一名有知识储备和怀疑精神的求助者——可以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但不要相信上边的所有东西);就诊前事先准备试探性的问题;关注所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常识。第二或第三诊疗意见常有助于制定好的治疗决策。

13. 全身心地投入治疗,而不要把治疗任务全盘抛给医生——你对治疗的投入程度越高,回报也越多。

14. 对于轻中度的问题,心理治疗常常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对于问题严重一些的人,心理治疗同样可能有帮助。

15. 然而,对于那些最严重的问题,精神科药物是必需的;中等程度的问题通常也需要用药;当症状持续存在,心理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应考虑药物治疗。精神科药物并非洪水猛兽。

16. 现在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具体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还有以团体形式开展的心理治疗。

17. 最好的心理治疗师了解全部或大部分主流心理治疗技术,并能在特定时刻针对特定患者灵活应用这些技术。

18. 一个强力的医患治疗联盟,以及理想的医生/咨客人格搭配,或许比治疗技术本身更重要。因此,你需要选择一个你喜欢、愿意与之合作的治疗师。

19. 大部分心理治疗是短程的(5-12次),以目标为导向,聚焦于具体问题。若问题持续时间更长,或治疗目标更高,则可能需要长程治疗。

20. 心理治疗的大部分疗效并非来自治疗过程本身,而在于你能否在治疗之外的生活中真正使用你所获得的东西。要认真对待治疗师留下的家庭作业,并基于治疗中学到的内容探索如何强化自己的技能及延展边界。

21. 给心理治疗足够长的起效时间,这一点固然重要。然而,如果心理治疗确实不管用,那就尝试其他的、新的东西。

22. 目前,精神药物存在过度使用的现象——20%的人正在使用精神药物;12%正在使用抗抑郁药;4%正在使用苯二氮?类药物,而老年人的比例达到8%,此类药物可能导致跌倒、记忆力受损及意识模糊;6%的儿童正在使用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的过度处方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小孩和疗养院的老人。

23. 大约80%的精神科药物由初级保健/基层医疗医生处方,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群体很少有时间充分了解患者,所接受的精神科培训相当有限,且经常处于患者首诊即希望立即缓解症状的不合理的压力之下。

24. 开始精神科药物治疗容易,但停下来却常常很难。决定用药前需要谨慎考虑,以及长时间的观察性等待或心理治疗。

25. 安慰剂效应混合了时间的力量,患者的期望,以及大部分症状实际上是对应激的反应、可以自行缓解这一事实。对于相对较轻的问题,安慰剂的有效率很高(≥50%);对于严重的问题,安慰剂的有效率则非常低(<10%)。

26. 如果你开始用药治疗某个暂时性的问题,疗效有很大的可能性来自安慰剂效应,而非药物的活性成分,但你自己是区分不出来的。于是,很多人就会把功劳不恰当地归结在药物身上,甚至在没有客观原因的情况下长期使用。这也是为什么如果病情不是很重,就不要轻易用药,而是将其作为备用手段。

27. 药品广告通常会强调获益,而对风险轻描淡写。

28. 耐心很重要。药物起效是需要时间的;在使用合适的剂量治疗较长一段时间之前,不要在药物之间跳来跳去,那样看不出任何问题。只有系统规范的治疗尝试才能告诉我们,哪些治疗真正有效,哪些真正无效。

29. 低剂量起始,缓慢加量,这是起始用药的神圣原则。这一点医生需要知道,患者同样需要知道。

30. 很多精神科药物会造成停药反应,而缓慢减停则是停药的神圣原则。永远不要莽撞地骤停药物,或在没有监测的情况下停药,尤其是苯二氮?类药物。

31. 除了某些特定疾病(如双相障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通常弊大于利。药物之间可能发生不良的相互作用,造成一堆说不清道不明的不良反应。治疗方案中逐渐加入新药时,旧药通常应逐渐停用。

32. 对于大部分精神障碍而言,如果病情严重,药物治疗都是必需的,甚至是救命手段。

33. 对于某些精神疾病而言,以下三种治疗手段尤其有用,即锂盐、氯氮平、电休克;然而,这些治疗手段使用难度较大,导致临床应用不足。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如果我自己得了严重抑郁,我会选择电休克治疗。

34. 严重精神障碍的结局如何,人和人差别很大,从沦为残疾到只是感觉症状有些烦人,都是有可能的。有时候,这种差别与运气和医生的技术有关,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你对治疗的参与程度,以及能否很好地管理症状及生活问题所决定的。

35. 即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精神科治疗也是严重不足和缺乏经费的,那些病情严重以及家庭资源很少的患者尤其悲惨。据统计,60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被投入监狱或无家可归,迫切需要治疗及居住条件。

36. 如果有想自杀的感觉,一定要求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可极大地降低自杀风险,关键是也能让你自己感觉好一些。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觉得这种事必须独自一人面对。

37. 在没有自杀感觉的时候,可以未雨绸缪做好安排,例如列出一个清单,以便在出现自杀倾向时能够立即用上应对方法或支持资源。

38. 你要知道,如果你真的自杀成功,那么这一不幸事件会在未来的数十年内萦绕在你的家庭中。你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你是家人的负担;然而,你的离开才是家人真正的负担。

39. 自杀冲动往往在应激或失望的状态下达到高峰,而通常在仅仅几天或几周内即显著缓和。在你状态最差的日子里,基于感觉去做这样一个「生还是死」的永恒决定,是一个重大的错误。

40. 自杀几乎永远是个错误。大部分自杀未遂的人事后都很庆幸,自己没有成功。

41. 酒精和非法药物显著升高罹患一系列精神障碍、以及发生自杀和暴力事件的风险。

42. 罹患精神障碍及物质使用问题(如物质成瘾)的患者需要同时接受针对两者的治疗。

43. 要确保自己没有枪,也没有接触到枪的机会。

44. 对待生活,不要有完美主义者的期待。生活有时候确实很糟烂,但同样也是美丽和珍贵的。

45. 对待治疗,也不要有完美主义者的期待。治疗并不总是能获得完全治愈,但通常可以带来很大帮助,以及提供安慰及支持。

46. 要坚韧不拔。别人没有得病而自己得了,固然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但得病终究不是世界末日,且疾病几乎总是可以管理的。疾病与好的生活并不冲突,而且日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疗的进行而越来越好。

47. 如果治疗看上去不管用,不要气馁。有时候就是这样,需要尝试很多轮治疗,以及不同的医生。

48. 不要放弃希望。绝大部分患者要么摆脱了症状,要么学会了如何应对症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49. 成为自己所在地区精神科、医疗、社会、保险及居住服务的专家,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地获得服务。你很有可能必须熟知如何与有关部门打交道,以获得你需要的服务。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永远得不到所需要的帮助,原因可能是公众的忽视或医保的局限性,这也是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50. 要为精神障碍患者群体摇旗呐喊,争取更好的服务。让有话语权的人听到患者的呼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之所以被忽视,部分原因在于病耻感,以及已经接受了被忽视的现状。大声说出来,让自己的需求被听到。

以上是我首先想到的五十件事。如有遗漏,请补充。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用。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