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蔚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发表者:夏蔚 人已读

一·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

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一定年限后,会引起眼睛的多部位病变,如: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 2·糖尿病引起的视神经损害

糖尿病引起近视或远视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我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列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易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有较长的糖尿病病史。

糖尿病的病程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2·血糖控制不好

普遍认为,糖尿病病程和血糖异常的严重程度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3·其他方面

年龄大的人容易发生难控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型糖尿病比2型糖尿病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肾脏疾病、心血管系统病变比较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如何发生的

简单的说,由于血糖的升高,导致视网膜的血管改变,使视网膜供血不足。

四·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现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是1985年我国眼底病学组提出的,分单纯型和增生型,共六期:

1·单纯型有三期:

一期 微动脉瘤或有小出血点

二期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出血斑

三期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出血斑

2·增生型有三期:

四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玻璃体出血

五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六期 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与危害

1·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但医生已经可以通过检查看到患者眼底发生了变化;

2·当出现视网膜水肿时,患者可以出现视物模糊;

3·若玻璃体出血较多,则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完全视物不见;

4·当视网膜水肿波及黄斑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视物变形;

5·晚期严重出血视网膜脱离,往往失明;

6·若发生虹膜或房角新生血管,可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症状,可有难以控制的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

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做哪些检查

1.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看眼科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检查治疗。

2.如果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可一年或遵医嘱复查。

3.如果出现视网膜的微血管瘤、出血点、硬性渗出、软性渗出,视网膜水肿等,可根据医嘱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定期复查。

七·全身疾病控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帮助吗

1·血糖控制;2·血压控制;3·控制高血脂;可减少微血管的病变和微血管的病变所引起的

并发症。

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有哪些

1·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的药物; 2·抗氧化剂; 3·抗炎剂;4·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

九·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理是什么

对于开始出现增生改变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重要治疗方法。

激光治疗是为了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防止黄斑水肿渗出和视网膜玻璃体出血,从而减少视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激光治疗一般起稳定视力的作用,而不能直接提高视力。

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一般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7-10天。激光光凝后,需定期复诊,并根据眼底荧光造影提示,必要时进行补充光凝。

十·为什么有些患者激光治疗后视力会下降

激光治疗一般起稳定视力的作用,但由于激光治疗后暂时的视网膜水肿加重,可能会导致治疗后早期中心视力下降。

1·眼底病变已达到容易玻璃体大出血时期,激光治疗后刚好发生玻璃体大出血,患者视力会明显下降。这是巧合,即使不做激光治疗,玻璃体也可能发生大出血。

2·患者以前有过玻璃体出血史,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形成模样混浊。

十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手术治疗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玻璃体切除术是挽救患者有限视力的一种补救手段。

玻璃体手术目的是把混浊的玻璃体清除,将机化膜及增生膜从视网膜表面分离并切割,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正常的视网膜解剖关系及使屈光介质清晰。需做手术的患者包括:

1·不易吸收的玻璃体积血;

2·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裂孔;

3·视盘或周围视网膜牵拉;

4·黄斑牵拉;

5·浓密黄斑前出血;

6·进行性纤维血管增生;

7·临床持久黄斑水肿或脂质渗出等。

十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1·定期检查眼底 若眼底正常,以后应每年散瞳检查一次。

2·早期治疗 若已有眼部并发症,要遵医嘱,按时用药并做必要检查,如眼底血管造影。

3·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积极治疗糖尿病; 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

本文是夏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