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微杳_好大夫在线

医学科普

从胃炎到胃癌,也就这几步!国际护胃日,广东省名中医黄穗平

发表者:谢微杳 人已读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我们今天来聊聊如何打好“胃癌狙击战”这个话题。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523285053.png

1523285055.png

1523285056.png

1523285058.png

胃癌当然是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

大部分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

但是目前在我国,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所以如何阻断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识别早期胃癌非常重要。

我们先来看看

胃炎是如何逐渐转变成胃癌的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细胞的恶性侵袭性增殖,大部分是由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在多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有四个阶段。

Correa P提出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黏膜内癌→浸润性癌的模式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则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第一阶段

1523285059.png

大部分的胃镜检查结论都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嗳气等症状,此时炎性细胞浸润局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腺体则完整无损,是良性疾病,尚远离胃癌,无需害怕。

「慢性萎缩性胃炎第二阶段」

1523285059.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年龄较大者,非萎缩性胃炎迁延不愈,炎症持续存在,加上人体正常的器官老化等因素影响,胃腺体破坏、萎缩、消失,黏膜变薄而形成萎缩性胃炎。

这里的“萎缩”指的是胃腺体的萎缩,包括胃腺体数量的减少以及腺体分泌能力的下降,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胃缩小了”,甚至“没有胃了”。此时患者也主要表现为类似于“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胀满隐痛、嗳气反酸等症。

虽然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癌前疾病,但其发展成胃癌的概率并不太高。

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发展成胃癌

部分萎缩性胃炎可以逆转

因此这一阶段需要请专科医生综合评估,积极干预,重视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防止胃粘膜继续往胃癌方向发展和突变。

不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可1-2年复查胃镜和病理。

「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第三阶段」

1523285060.png

胃炎反复发作,胃粘膜炎症持续存在,损伤修复反复发生,就会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杯状细胞”,这就是我们说的“肠上皮化生”。

增生的上皮和肠化上皮可发生发育异常,形成所谓不典型增生,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被视为早期胃癌,需要积极处理,应尽早行内镜下局部切除。

伴有肠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每年复查胃镜和病理,中度不典型增生者应6个月左右复查胃镜和病理,重度不典型增生建议积极内镜下切除治疗。

「胃浸润癌第四阶段」

1523285061.png

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在多因素的作用下,胃癌逐渐形成。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常常发现时已失去预后最好的治疗时机。常常有以下的报警症状:

腹痛呈进行性加重,伴胃胀、食欲下降、明显消瘦,常规抑酸护胃药不能缓解;

不明原因的贫血

大便呈柏油样,甚至血便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至专科诊治,尽快完善胃镜检查。

可以看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胃癌的重要环节,尽早全面评估萎缩性胃炎程度以及有无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情况,积极干预是可能阻止胃癌发生的举措,定期复查胃镜是能发现早期胃癌的直接利器,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最有利的方法。

哪些原因可引起慢性胃炎

1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

1523285061.png

胃黏膜损伤因子引起慢性胃炎

1523285062.png

免疫因素

免疫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较密切。胃体黏膜萎缩为主(A型)患者血清中常能检测出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两者均为自身抗体,在伴有恶性贫血的胃黏膜萎缩者中检出率相当高。

4

十二指肠液反流

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可使十二指肠液反流,而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可刺激形成胃粘膜的慢性炎症。

5

其他因素

1523285063.png

注意饮食

1523285063.png

胃病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饮食是养胃之关键因素。慢性胃炎患者需做到按时用餐,勿暴饮暴食,避免生冷、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少食油炸、腌制、剩饭剩菜等不健康食物,多吃水果,病症才不易反复发作。

2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吸烟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吸烟,少喝浓茶、少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慢性胃病。

1523285064.png

3

药物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慢性胃炎、胃癌的感染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特异性的病因治疗,且研究表明只有在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获益最大。中医药治疗可逆转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

4

“三位一体”综合治疗模式

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医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穗平教授认为本病多为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失常、劳累过度、内伤七情等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致中焦气机紊乱,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壅滞,胃失和降。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脾胃虚弱是本,气滞为标,虚中夹实。

因此,治宜健脾理气和胃为基本法则,提倡“外治内服兼施,情志疏导并济”的“三位一体”慢性胃炎综合治疗模式,帮助病人建立治愈本病的信心,树立乐观态度。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