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卫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腰背膝痛资料汇编

经方辨证论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则

发表者:邢卫光 人已读

作者:李林,詹红生*,陈博,石印玉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200021)
【摘要】 笔者善用经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知常达变, 变其法, 活其用,常获显效。可见经方之捷效,辨证之重要。
【关键词】 经方;辨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80%~90%的患者可经保守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甚至痊愈。笔者本着“有其证则用其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原则,不拘于一病一方,正确辨证用药,把握病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运用经方每获良效。现介绍病案三则,供同仁参考。
1桂枝芍药知母汤案
尹某, 女, 35岁,干部。 2008-09-16来院治疗。主诉:腰痛牵涉左下肢疼痛20天。患者于20天前因受凉后出现腰部疼痛,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并向左下肢放射,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在某医院诊治:CT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左侧型),给予甘露醇脱水、地塞米松抗炎、泰勒宁镇痛、牵引等综合治疗,疼痛缓解。患者为了进一步诊治,遂来我科。刻下见:腰部疼痛,遇冷加重,伴左下肢发凉;纳差,睡眠正常,大便溏泄,3次/d,小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缓。查体:腰部向左侧侧弯;L4棘突旁有压痛,并向左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寒湿痹,治以散寒除湿,通经止痛,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桂枝15 g,白芍15 g,知母10 g,防风12 g,炒白术12 g,附子9 g,麻黄6 g,独活15 g,牛膝30 g,生姜10 g,甘草10 g 。5贴之后腰部及下肢发凉稍微有点改善,改桂枝20 g,附子15 g五帖之后腰部及下肢症状明显的得到改善,效不更方,继服20贴,上述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工作一切正常,无复发。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篇中的第8条,主治风湿历节。本案结合患者症状、舌苔脉象,中医辨证为寒湿痹,给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中附子、桂枝、麻黄温经止痛;白术健脾化湿,防风祛风除湿,独活、牛膝引药下行,独活、防风合用又有祛风胜湿止泻的功效;白芍、知母制约诸药的燥性,白芍与甘草合用缓急止痛,生姜与甘草同用和胃调中。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切中病机,病自可愈。
2四逆汤合下瘀血汤案
李某,男,55岁,工人。2009-01-05来院治疗。主诉:腰痛伴右下肢酸痛十余年,加重10 d。患者于10年前因搬重物时突然出现腰痛,疼痛难忍,不能弯腰,咳嗽、排大便时加重,并向右下肢放射。到当地医院诊治:CT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右侧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甘露醇脱水、红花活血化淤、戴芬止痛、推拿按摩及牵引综合治疗,腰痛及右下肢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自此每遇天气变化及搬重物时加重,反复发作,给予卧床休息、针灸、理疗、牵引、口服西乐葆等综合治疗而缓解。10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腰部疼痛,呈针刺样,昼轻夜重,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并出现右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患者予以口服西乐葆、理疗等治疗后,疗效欠佳,遂来我院诊治。MRI显示:L4/L5椎间盘突出(右侧型);腰椎退行性改变。刻下见:腰部疼痛,呈针刺样,感觉腰部及右下肢发凉,活动时加重,向右下肢放射;纳差、嗜睡,大便溏泄,4次/d,小便尚可;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微细。查体:腰段脊柱向右轻度侧弯,腰4、腰5棘突旁有压痛,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60°及加强试验阳性。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肾阳亏虚,瘀血内阻痹证,拟四逆汤合下淤血汤加减。附子9 g,干姜10 g,制大黄5 g,地鳖虫9 g,桃仁10 g,狗脊15 g,独活12 g,牛膝15 g,甘草10 g。5剂之后,患者腰部及下肢的疼痛、发凉,纳差、嗜睡、大便溏泄等症状有所改善。上方改附子15 g,连服10剂,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效不更方,继服20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改服八味肾气丸,连服3个月巩固疗效。6个月随访,患者生活、工作正常,无复发。
分析: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的323条,主治少阴病阴胜阳虚的四肢厥逆证;下淤血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的第六条,主治产后淤血内结腹痛证;八味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的十五条。本案患者纳差、嗜睡,大便溏泄;苔薄白,脉微细与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相似,根据“有其证用其药”的原则,故用四逆汤;下淤血汤用于妇人产后瘀血内结腹痛的证治,本案患者腰痛十余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久病怪病皆有瘀,根据中医的“异病同治”的原则,故选用下淤血汤。再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辨证为肾阳亏虚,淤血内阻痹证,拟四逆汤合下淤血汤加减;其中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大黄、桃仁、地鳖虫三者合用活血化瘀,狗脊、独活、牛膝三药合用引药下行,甘草调和药性。“丸者缓也”,患者见效后,改服八味肾气丸,巩固疗效。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活血化瘀,使长达十余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救治。
3柴胡桂枝汤案
王某,女,34岁,干部。2009-01-10来院治疗。主诉:反复腰腿痛2年,加重2周。2周前患者因扭腰时,突感腰部剧烈酸痛,难以忍受,伴左下肢疼痛,活动困难。CT显示: L4~L5椎间盘突出; L5~S1椎间盘膨出。在外院予以甘露醇脱水、牵引、针灸等治疗,上述症状有所好转而出院。今患者为了进一步诊治,遂来我科。刻下见:腰痛伴左下肢后侧、小腿前外侧疼痛,咳嗽时加重,伴口苦、咽干,纳差,大小便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查体:腰4、5棘突旁有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60°。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太少合病,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9 g,黄芩12 g,半夏9 g,党参15 g,桂枝10 g,白芍15 g,全虫6 g,蜈蚣2条,甘草10 g,大枣10 g,生姜10 g,5剂,水煎服,1剂/d。二诊:服上方5剂后腰痛及下肢疼痛有所缓解。自感腰酸,乏力,上方加狗脊12 g,续断12 g,黄芪15 g,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二诊处方继服10剂,巩固疗效。来电告诉腰酸及下肢疼痛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后随访无复发,工作、生活正常。
分析: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主治太阳表证未解,邪犯少阳的太阳少阳合病。患者左下肢的后侧疼痛,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患者的小腿外侧疼痛,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故中医辨证为太少合病,拟柴胡桂枝汤加减。方中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甘草、生姜、大枣为小柴胡汤的组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为桂枝汤的组成,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全虫与蜈蚣同用通经活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解肌祛风,通经止痛。本案采用的是六经辨证,而临床医生经常注重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实六经辨证对于推断病理变化、指导用药、针灸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和“痹证”范畴,《黄帝内经·痹论篇》:“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类证治裁》:腰痛“闪挫痛,或跌朴损伤者,血瘀也。”由此可见,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之本,风、寒、湿、血淤是发病之标,治疗上给予补肾、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但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施治,始终遵循张仲景所倡导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心理疏导与用药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提高临床疗效。关于附子的问题:附子宜先前1 h,以口尝无麻为度,并与甘草同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为宜。
来自:浩瀚书院 > 《我的图书馆》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