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卫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耳鸣耳聋资料汇编

纪青山教授治疗突发性耳聋临证经验举偶

发表者:邢卫光 人已读

作者:徐立光 张敏

专家简介:纪青山教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纪老针刺施治除重视治神、守神、导气、得气外,还强调以候气、守气来提高针刺疗效,认为治疗一些沉病病疾,非疾刺重提插不能取效也,治病应重视患者得气后要留针守气,以保持患者的针刺感和刺激量,才能取得满意疗效。纪老临证50余年,平时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常以“通”字为法,临床疗效确切。我们跟师左右,在耳熏目染下细心领悟老师针刺手法,受益匪浅,现将老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以嗣读者。

特发性突聋(idiopathic sudden hearing loss,ISHL),又称为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msring loss,SSHL),文中简称突聋,是指原因尚不明确、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表现为听力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急剧下降至最低点,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单耳发病较多见。

该病中医认为属于“暴聋”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厥论篇》:“少阳之厥,则暴聋”。《景岳全书》将此病称为“闭”,其中“火闭”、“气闭”、“穷闭”及“邪闭”多为“暴聋”的范畴。《丹溪心法·卷四》将“厥”称为“厥聋”。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下,气血运行如常,如阴阳失调,就会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现代中医多认同由于肝气郁结,且气逆于上,出现阴阳失常相生相制,可致暴聋,且认为是本病共同的病因病机,而不再以“气聋”、“厥聋”划分。《诸病源候论》称其“宗脉之所聚,其气通于耳”,一旦正虚风邪乘虚而入,“其经脉虚,风邪乘之”,可能有损听力,“使经脉痞塞不通,故为耳聋”。《古今医统大全·卷六十二·耳证门》提出:“治耳聋当以通气开郁为主。”

经典病例

患者,男,52岁,2011年8月诊。自述1年前夜寐,睡至夜半子时许忽发右耳隐痛,耳内闷胀作痛,晨起现右耳失聪。于多家医院中西医诊治,CT、内诊等查无器质性病变,诊为“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欠佳。现右耳听力明显下降;8月6日前来纪老诊室就诊。患者自述近日情志不舒,伴神疲倦怠、而色失华,目赤,眠差心烦,口苦,咽干,便秘,夜寐欠佳,脉弦数,舌红,苔黄腻。

吾师诊为“暴聋”,证属中气不足,肝郁化火。取左侧四渎穴、液门、行间、百会行恢刺法,左侧天牖穴以疾刺重提插法,直刺进针0.5-1寸,以加大刺激强度,使穴感达到左侧面部,并有鼓膜外凸感为佳。留针20 min,期间行针2次,刺后患者自觉右耳闷胀感明显减轻。后经12次治疗痊愈。

【按】纪师分析,患者年逾五旬,脏腑功能低下,气血渐衰,加之日久不愈,其情志不遂,气机郁而化火,伤及阴液,气血不足,阴阳失和,虚实夹杂是其主要病机。虚火上扰耳窍,肝木上炎而目赤、口苦,咽干;火性上炎伤及心脾阴液,神失所藏,故现神疲倦怠、面色失华,则眠差、心烦。阴阳之气失衡,“孤府”失通畅,少阳火衰故见失聪之症。血虚肠失濡润则大便干,小便黄,均为中气不足、肝郁化火之征。

审证求因:百会贯达全身。位于头颠,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阳中寓阴,可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百骸,通于督脉,可通阳达邪;在调节阴阳平衡气血失衡方而可起重要的作用。天牖,四渎穴为三焦经之穴,耳与三焦通,三焦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能疏耳部郁滞之经气,通利三焦气机而通耳闭;液门为三焦之荥,亦可泄热开窍。行间为肝之荥,引肝热下行。此五穴合用,远近上下配合取之,可扶中气之虚、清肝胆之热,疏耳部之窍,故可复聪。

纪师云:重用恢刺和巨刺所体现的是针灸调气的作用,上取下,左取右;以促气运,调以候气、守而气来。在临床上达到“以通为主”、“以调为辅”的治疗目的。

结语: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纪老近50余年的临证经验,抓住一个“通”字。总结出:临证变化万千,病因不外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饮食劳倦之不同。然其病机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阻闭不通,造成气血逆乱,营卫无序,血气壅滞,乃诸多病症的产生之源。针灸的术法繁多,手段千秋,但促其经络得“通”是相同的,针灸疗法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经络“通”的功能,以“通”取效,达到治病的目的。

现人多“重穴轻刺法”,吾师临床重视刺法,取穴少,见效快,针感持久,故能取得快速而满意的疗效。

读而思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