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俊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尿路梗阻的相关知识要点

发表者:谢俊明 人已读

△ 泌尿系统是由管道组成的。

范围:从肾小管开始到尿道外口(包茎患者到包皮外口)。

正常状况:肾小管→肾乳头→肾盂→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连接部(活

瓣作用)→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发病特点:1、婴幼儿先天性畸形:a、尿道瓣膜;b、肾盂输尿管连

接处梗阻;c、膀胱输尿管迫流。

2、成年:a、结石、损伤c、妊娠;b、盆腔肿瘤。

3、老年:a、前列腺增生;b、前列腺癌;c、膀胱颈口硬化症。

△ 病因分类:

尿路管腔内病变: 尿酸、磺胺结晶沉淀、结石、坏死的

肾乳头、血块、霉菌球。

机械性梗阻

管壁本身的病变 肿瘤、感染、结核、创伤、狭窄及先天性瓣膜疾病。

尿路外的病变 女性:妊娠[机械性(右侧)+内分泌因素]、生殖系肿

瘤、宫颈癌、输尿管误扎。

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幼、女性:异位血管、动脉瘤、后腹膜炎症、肿瘤及纤维化。

功能性梗阻:1、肾盂输尿管及输尿管膀胱连接部功能障碍(神经、肌肉障碍);

2、膀胱功能障碍。

△部位分类:上尿路梗阻: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的梗阻。

下尿路梗阻: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下的梗阻。

△ 病理生理:单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时,按肾血流及输尿管压力改变的顺序分三期:

第一期(充血期):输尿管压力↑肾血流↑;

第二期(血管收缩期):输尿管压力↑、肾血流↓;

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输尿管压力↓、肾血流↓尿浓缩能力↓、尿酸化能力↓、尿稀释能力不变。

肾积水: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造成肾内压升高,肾盏肾盂扩张,肾实质萎缩。是尿路梗阻最终的结果。

先天性病变:(肾盂连接部狭窄、肾下极异位血管等)进展慢,积水巨大形成腹部肿块。

继发性病变:(结石、肿瘤、炎症、结核)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为主,在完全梗阻和发病争急时发现。

在输尿管梗阻时可发生间歇性肾积水。

临床表现:1、疼痛与肿物;

2、无明显原因的肾功能减退;

3、反复尿路感染;

4高血压30%单侧急性梗阻患者由于肾素过多产生高血压);

5、红细胞增生症(梗阻后肾产生大量的红细胞生成素);

6、肾小管功能障碍(尿液浓缩减退)

7、间歇性梗阻可交替出现少尿与多尿。

诊 断:1、明确肾积水的存在;

2、肾积水的病因、病变部位、梗阻程度、有无感染及肾功能损害的情况。

检查:血:氮质血症、酸中毒、电解紊乱。

尿:常规检查和培养、结核杆菌、脱落细胞检查。

排泄性尿路造影:肾实质显影时间延长;浓的肾影是急性梗阻的特点。

逆行造影:

肾盂穿刺造影:

MRI水成像:

超声波、CT鉴别肾实质肿块。

治疗:根据病因、发病急缓、有无感染以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病人的综合状况进行综合治疗。

1、病因治疗:去除积水病因、保留患肾:a、肾盂取石术;b、肾盂成

形术; c、内腔镜手术。

2、肾造瘘术:危急状况及某些内腔镜手术前的准备。

3、肾切除术:大剂量ivp不显影,对侧肾功能存在;B超示:皮质菲薄且呈

波纹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BPH发病基础:1、有功能的睾丸 2、老龄

前列脉:移行带 (5%)← 前列脉增生

中央带 (23%

外周带 (73%)← 前列腺癌

BPH引起排尿梗阻的病因:1、平滑肌 2、腺瘤 3、逼尿肌

临床表现:

尿频:最初出现的症状;

排尿困难:最重要的症状;

尿潴留:严重的后果。

其他症状:膀胱炎症状、血尿、腹股沟疝、脱肛或内氧。

诊断:50岁以上男性、症状、肛门指诊、超声(体积残余尿)、尿流率

检查(Max<15ml/s。排尿不畅、Max<10ml/s、梗阻严重)、PSA

(与前列脉癌鉴别)

鉴别诊断:1、膀胱颈梗化症:膀胱镜、B超;

2、前列腺癌:B超、MRIPSA、活检;

3、膀胱癌:B超、膀胱镜;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稳定):尿流动力学检查;

5、尿道狭窄:病史、膀胱镜。

治疗: 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抗激素治疗:保列治

植物药:柏诺特、中药

手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TVP、等离

子前列腺电切术。

姑息治疗:激光、扩张、热疗、超声、支架网。

急性尿潴留

病因:1、机械性梗阻: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尿道狭窄。

2、动力性梗阻:麻醉、中枢和周围神经系损伤、炎症、肿瘤、药物、低钾、习惯。

治疗:原则:解除病因、恢复排尿

1、病因明确并有条件即时解除者、应立即解除病因、恢复排尿;

2、腰麻和肛管、直肠手术后的尿潴留、可用针炙和穴位注射;

3、导尿术:无菌操作;

4、膀胱造瘘术。

临床重点:1、尿路梗阻发病特点,肾内“安全阀”;

2、肾积水的检查;

3BPH的诊断及治疗;

4、急性尿潴留的治疗。

本文是谢俊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