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暑霖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诊疗

月经后期(大姨妈迟迟不来肿么办)

发表者:熊暑霖 人已读

什么叫月经后期呢?

姐妹们要注意,必须符合以下三点才叫月经后期,其一:月经周期延后1周以上,甚至3~5个月才来;其二,每次来月经时持续时间正常;其三,这种推迟的状况要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月经后期,也叫做“经行后期”、“经期错后”、“经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月经初潮后的一二年或者更年期,经期有的时候延后,但又没有其他证候,那可以算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介绍的月经后期。

这个病的特点是月经周期超过35天以上、在6个月以内,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月经持续时间是正常的。月经后期如果伴有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月经后期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很多女孩们都会对月经推迟这个事情感到很疑惑,从中西医的角度分别讲讲为什么会产生月经后期。


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从中医来讲,常见原因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而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主要受内分泌功能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等,慢性病导致的营养不良,精神因素如过度气愤、悲伤、恼怒等,手术创伤如宫腔手术、人流手术等和过度减肥。


温馨提示:当大姨妈久久不驾到的时候,是不是有好多MM都以为自己不小心中招了呢?提醒大家,有可能真的不是大姨妈不想来,所以还是要去做一下检查看看是否早孕,可以使用早早孕测纸或者去医院进行检查。

下面带着亲们看看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后期该怎么治疗呢?


肾虚型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量少,经色淡黯,质地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代表方剂】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子、炙甘草)


【推荐中成药】五子衍宗丸合六味地黄丸


血虚型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慌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而无力。


治法: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代表方剂】人参养荣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肉桂、黄芪、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


【推荐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补血调经片


血寒型


其一:虚寒证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隐疼痛,喜温暖环境,按着疼痛部位觉舒服,腰酸无力,小便清长,面色发白,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经扶阳,养血调经


【代表方剂】大营煎(当归、熟地、枸杞、杜仲、牛膝、肉桂、炙甘草)


【推荐中成药】艾附暖宫丸


其二:实寒证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月经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疼痛减轻,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代表方剂】温经汤(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牛膝、甘草)


【推荐中成药】痛经丸


气滞型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月经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代表方剂】乌药汤(乌药、香附、木香、当归、甘草)


【推荐中成药】逍遥丸


痰湿型


临床表现:经期后错,月经量少,经色淡,质地黏,头昏,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形体偏盛,舌体略胖舌边齿痕,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代表方剂】芎归二陈汤(川芎、当归、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


【推荐中成药】二陈丸合四物颗粒


上述治疗方法仅供参考,患病后还是建议前往中医医院诊断治疗。


其实中医很讲究“治未病”,所以做好预防很关键呢~给姐妹们讲讲怎么预防月经后期。

●平时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 经期要注意饮食调理,经前和经期忌食生冷寒凉及刺激性食品;可食用山楂、大枣、莲子、枸杞、鲫鱼、鸡肉、羊肉、狗肉等;

● 可采用针刺根据证候虚实来选穴,如虚证可选用气海、三阴交、命门、腰阳关、关元、归来等;如实证则选用三阴交、气海、子宫、天枢、地机、太冲等穴;

● 对于气血不足、肾(气)阳虚弱所致的月经后期,也可采用灸法,可选的穴位有气海、关元、三阴交、归来、子宫、八髎等穴;

● 推拿手法如摩法、振荡法、按揉法、擦法等对月经后期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体做法:① 仰卧,以右手掌按于患者少腹部,缓慢柔和地顺时针摩腹5分钟;② 用小鱼际或掌根均匀、有力地在少腹部做振荡2分钟;③ 按揉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八髎等穴各20~30次;④ 擦骶椎30次至有微热感为宜。如平素心情抑郁者,可斜擦两肋。此套手法最好在月经来潮前一周进行。

● 注意经期卫生,预防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避免过劳。



本文是熊暑霖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