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纯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注意:远离油腻的女中年!

发表者:许利纯 人已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尤其人到中年,身体发福,危机四伏。相比起“油腻中年男子”在社交网络上的刷屏,中年女性有没有“油腻”的烦恼呢?如果一个女人脸蜡黄,身形慢慢变圆,生活以老公和孩子为中心,忙到失去一切好奇心和事业心;或是大腹便便的在大妈的竞技场,各种炫富,爱管显事…..答案则是肯定的。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利纯教授指出,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中年女性担心被贴上“油腻”的标签。不但影响美观,还给身体带来接踵而至的问题。那么,最常见的病症有哪些呢?

1.过度肥胖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尤其职场女性,生活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奔波忙碌,压力明显增大,运动量减少。而女性35~40岁是发胖的高峰期,40岁以后,人的新陈代谢减慢,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摄入热量难以被消耗,容易造成热量剩余。尤其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对垂体的抑制减弱,使得自主神经紊乱,就可能出现糖代谢失常、食欲亢进,造成腹部脂肪囤积而“发福”。因此减肥刻不容缓。

2.心理疾病

现代中年女性工作生活压力大,加上二胎放开,不少女性朋友再次面临哺育后代的压力。白领女性个性好强,若再遭受家庭关系不和睦、生活工作受挫等问题,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容易产生精神压抑,心情紧张,睡眠障碍,甚至发生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症。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要让自己保持一定的弹性,可适当多倾诉和求援知心朋友。

3.恶性肿瘤

日前英国研究发现体重指数与17种肿瘤有关,如果人的体重异常增加,代谢紊乱,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大量增加,继而出现胰岛素抵抗,那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分子生物学的改变,直到启动人的致癌基因,导致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肾癌及结肠癌等发生。同时过度补充雌激素对于乳腺癌、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为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定期筛查。

4.妇科及代谢疾病

乳腺增生、宫颈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常常骚扰中年女性,白领尤其常见。内分泌紊乱、精神因素、以及妇科慢性炎症等是主要原因。这一时期的女性还容易受到早更的影响。最大的表现就是内分泌失调,雌性激素急剧下降,导致面部暗黄,皱纹增多,烦躁焦虑、泌尿系感染,骨质疏松,牙齿脱落,眼干模糊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医院就诊。

5.甲状腺疾病

若遇到脖子变大、性格改变、容易疲劳、夜间盗汗等,可能说明甲状腺疾病已找上门。目前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中年女性中较多见,40岁-55岁是高发人群。这可能和雌激素及激素受体有一定关系。建议每年定期体检彩超和甲状腺功能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6.心脑血管疾病

很多中年人太过繁忙、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工作中,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不科学,运动量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摄入过多导致营养不均衡。同时负面情绪和吸烟饮酒等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若并发糖尿病、痛风等病症,则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眩晕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中老年女性应定期做血压、脉搏以及血常规、血脂、尿酸、心电图、颈动脉彩超等检查,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反复眩晕,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专家指出, “中年油腻女性”并不完全是一个年龄概念。现实生活中,一些三十多岁或四十岁左右的女性,虽年纪未到中年,但生活方式及身体状态已经呈现了“中年油腻女性”的各种状态,更应该值得警惕。中年女性如何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1.监测体重,均衡营养饮食

建议女性朋友们勿暴饮暴食,注意控制体重,应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咖啡,少吃甜食零食,多吃粗粮、蔬菜、瓜果、豆制品等,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鸡肉、蛋奶、豆制品等,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

2.科学运动,保证优质睡眠

坚持锻炼,科学运动,避免久坐,平时可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全身舒适为宜,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工作间隙可多做小运动,如练习深蹲、侧抬腿、侧卧压腿等动作。睡眠不足的人容易注意力下降、肥胖、便秘,更易猝死。杜绝熬夜,保证优质充足的睡眠,可缓解身体疲劳,增强免疫力。

3.陶冶情操,加强心灵交流

中年女性朋友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保持内心的宁静。生活压力时可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内心,调整心态或自寻快乐,微笑面对人生。音乐能调节身心,抚慰心灵,使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各种激素的分泌保持平衡。另外舞蹈、绘画、书法、旅游等也是不错的选择。适当美容,也可使你容光焕发,青春永驻。

4.重视体检,积极防治疾病

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最高,女性朋友更应加强养生保健观念。除常规的体检项目外,应注重定期妇科、乳腺检查,尤其重视肿瘤筛查。专家建议,应根据家族病史和个人是否存在肿瘤高危因素,适当增加检查项目。早期预防为主,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而非盲目听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是许利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