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膝关节假体的明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人计划 特聘教授
国际植介入物转化研究中心 主任
台湾阳明大学 特聘讲座教授
本文为骨今中外独家发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讲膝关节未来发展趋势之前我想先树立一下中国医生的自信。现阶段国内很多医生都盲目崇拜欧美的假体和技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由于中国的病人群体情况复杂多变,中国医生遇到的复杂病例比欧美多的多,很多医生的手术水平已经超过了欧美。中国现在有国际影响力的骨科大会越来越多,也很多国外医生来参会,他们看到国内医生处理的复杂病例都叹为观止。20年前中国的关节置换是从国外学习来的,现在很多老外甚至想来国内学习。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一点,不要盲目崇拜欧美技术和假体,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假体设计中来。
1.功能考量
过去设计膝关节假体时主要是考虑如何恢复功能,所以过去的假体都非常简单,甚至左右通用,也没有精细的截骨器械,很多都是靠医生徒手操作。目的就是为了替代患者失去正常功能的膝关节,改善生活质量。
2.解剖考量
现代的膝关节假体都是解剖型或者类解剖型,目的是为了模拟正常膝关节的生理运动特点,实现更多的功能,满足人们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中国国情特殊、潜在需求巨大。我们应该独立研发符合国情的假体。现在已经有不少专家开始设计膝关节假体,我们和曲铁兵教授合作研发了一套符合国人解剖的膝关节假体,并且工具非常简单。现在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王岩教授为了让假体更好的模拟正常生理运动,正在研发一套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
3.个性化考量
这会成为未来设计膝关节假体的趋势。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生活习性存在巨大差异、膝关节解剖也存在不同,比如日本需要跪坐、印度需要盘腿等等。这就决定了一种假体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再就是同种人之间解剖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对假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实现,现在已经有厂家可以提供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模板,相信未来3D打印技术进一步完善后将会出现个性化打印假体。
1.经济影响患者需求
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人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二线城市坐马桶,屈膝120°就完全够用了,偏远农村人民需要蹲茅厕,屈曲150°也不一定够用。不同经济状况在选择使用何种假体时也会完全不同。
2.政策引导降低价格
中国13亿人口,一直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十三五”医保计划已经计划加大对基层医院资金投入的力度,未来关节置换手术将会在基层医院大量开展。但由于医疗资源有限,政策会调控,让患者选择价格低廉的假体。因此,中国未来的膝关节假体一定会降低价格。
3.膝关节置换数量持续上升
1.简化手术器械
未来中国膝关节置换量将会大量增长,并且越来越多的手术将在基层医院开展。这就需要培训更多的外科医生来完成手术。应对更多的手术需要缩短手术时间,这就需要器械精简、操作简单。同时简化的器械也能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降低犯错率。
2.远程手术工具
“十三五”医保计划已经开始把患者往基层医院引流,但基层医院技术进步需要一个过程。三甲医院的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跑基层医院带教,这将会催生更多的远程手术工具,专家可以远程手术来帮助基层医院完成手术,带动技术提升。
3.安全提醒装置
现在国外已经有可以提醒术中内外平衡电子装置出现,预计下一步会有功能更多的安全提醒装置,比如提醒旋转平衡等等。
1.重视传统术后康复
中国的膝关节置换患者很多都是长期失去正常功能之后才来就诊的,肌肉都处于萎缩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患者对术后期望越来越高。医生良好的手术技术只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基础,更高功能要求需要更完善的术后康复措施。
2.新型可穿戴康复设备
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环、脚环等传感器设备,未来将出现结合传感器的可穿戴康复设备,患者出院后带上设备做康复训练,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进行远程康复指导。大大缩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降低沟通难度,节省更多医疗资源。
预祝中国膝关节置换事业,明天会更好!
(转贴,骨今中外)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