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匡华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轻松度过更年期

发表者:严匡华 人已读

发布日期:2012-12-21 来源:健康报

■更年期并非衰老的同义词,而是精彩老年生活的开始

■对更年期持坦然积极态度的人,更年期症状更少更轻

■出现更年期症状要学会自己调整,症状严重也有药可用



两大信号更年期来了

信号1月经迟到

月经迟到是更年期女性最普遍的症状,主要表现一为月经周期逐渐延长,经量减少,最终月经停止;二是规律的月经突然停止,无停经后阴道出血。月经闭止12个月以及更长时间,就称为绝经。

信号2潮热夜汗和过度畏寒

潮热、夜汗是更年期到来的典型信号,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表现。潮热是起自前胸、迅速蔓延至头颈部和双上肢的热感,随后出现细密或大滴汗珠。潮热过后,通常会感到寒冷。发生于夜间或凌晨的潮热称为夜汗,常常让人从睡眠中醒来。少数人会过度畏寒,有人甚至会在三伏天穿毛衣或棉衣,还有人下肢寒冷、上身潮热,导致上下身穿着不同季节的衣服。

潮热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轻微的潮热转瞬即逝,严重的潮热每小时发作数次到数十次。潮热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潮热可以发生在月经仍然规律之时,也可发生于绝经数年之后。潮热最频繁、程度最严重时,当属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据资料显示,若在月经刚刚开始“迟到”时就感受到潮热,潮热症状持续的年头会较长,平均11.57年;若绝经之后才发生潮热,则潮热持续时间较短,大约3.84年。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潮热,黄种人大约有30%的人会经历潮热。有潮热的女性较无潮热的女性在血脂、血压、空腹血糖、体重指数等指标上较高,夜汗者冠心病的比例增加。



五大妙招可远离烦恼

1生活节奏放慢一点

保持乐观、掌握生活节奏、戒除不良生活习惯,是保持更年期健康的要素。

人到中年,对于事业有成、担负工作重任的女性来说,需要劳逸结合,尤其要注意适当减压。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人,若赋闲在家,就要培养更多的生活乐趣;对于过去的工作适当发挥余热即可,不必过度留恋。

要掌握好生活的节奏,尽量保证中午有半小时的小憩,晚上11时前一定要放下工作和娱乐,进入休息状态。遇到压力、紧张之时,要主动舒缓情绪。若心情激动、脾气突然难以控制,则要主动意识到自己情绪的突然变化,可以通过深长而平稳的呼吸来平息自己的情绪。待情绪调整到较好的状态后,再处理那些棘手的事情。

2有效锻炼才能减少骨丢失

保证每周至少3次、每次大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保持健康体魄。

健康大步走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方式,标准姿势是昂首挺胸、每步迈开60~70厘米、大幅度摆动双臂,最好同时交替握拳,增加握力;建议穿平底运动鞋、合体而吸汗的开衫上衣,以方便锻炼者在感到热和出汗的时候脱下。要在光线适宜、视野开阔的平地行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米。行走的路程为2公里,走3500~4000步,为了减肥则每天须走45分钟。结束健康大步走时,心率与年龄之和应该达到170。

特别提示大家的是,锻炼应视自身体力情况,逐渐增加强度,直至达到标准。有效的锻炼可以减少骨丢失,增强肌肉的力量,增加身体的平衡性,减少跌倒,预防骨折。有效锻炼还可以平衡神经递质,改善心情,保持体重,它还是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的基本措施。闲逛、溜达不属于有效锻炼。除了大步走之外,游泳、慢跑、瑜伽等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

3一有饱腹感就要离开食物

人到了更年期,血脂、血糖会发生不利于健康的悄然改变;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下降,脂肪容易堆积于身体中段,发生向心性肥胖。因此控制饮食并保持合理的膳食比例,是此阶段的重要任务。

规律饮食,吃到略有饱腹感的时候就离开食物,是“管住嘴”的首要步骤。一些更年期女性,因为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明明刚吃过饭,还会突发饥饿感,若不立即吃些东西就非常难受,这时可以喝些白开水或吃些黄瓜、西红柿等热量低的食物,并着手做些其他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事情,把思维从吃上引导出来。还有一些更年期女性,爱吃油炸食品或点心等甜食,则应该严格控制摄入量。含糖的饮料非常不利于更年期女性的身体健康,应尽量避免。

身处更年期的女性,对钠尤其敏感,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压增高。减少盐的摄入,有利于减少更年期高血压。辣的、烫的食物容易诱发潮热,所以有潮热的女性应该少吃此类食物。浓咖啡会导致失眠,而且咖啡会增加夜尿次数,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4用药有选择切勿滥用

性激素治疗是缓解更年期症状的重要措施,能有效改善潮热出汗、神经精神症状、泌尿生殖道萎缩等多种更年期症状,有益于提高生活质量和骨代谢,有益于血脂构成。性激素治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了诸多共识。目前认为,在60岁以前、绝经10年内,积极应用性激素,在缓解更年期症状的同时,可能有益于心血管系统。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更年期女性,不能把补充性激素视为必需之举,不能类同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则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理念。补充性激素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用药物提高身体的性激素水平,更不在于让女性来月经而保持年轻的感觉。如果滥用性激素,势必危害女性健康。专业医生会与每一位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客观具体情况,权衡利弊而合理处方药物,以使患者从性激素治疗当中获得最大益处并避免风险。

黑升麻根茎异丙醇提取物莉芙敏是天然植物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起到缓解更年期症状的作用。它并非性激素或植物雌激素,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避免性激素的副作用。它的不良反应少,对乳腺及子宫内膜安全,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良好选择。祖国传统医学也有不少药物可用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5多与家人朋友医生沟通

更年期的诸多症状常常令人大为苦恼,原因是许多难受的症状,经多次就医也不能查明原因。甚至一些中年女性,因突发的心脏症状而多次被家人、同事送往急诊室,一番全面检查之后的结论只是神经官能症或更年期综合征。在这种情形下,一方面要积极接受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改善更年期症状的药物治疗;另一方面不要羞于与家人、朋友商量,给情绪建立疏通的渠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为广大更年期女性设立了更年期保健指导一日门诊。在这一天里,预约的患者有充裕的时间与医生、护士、营养师沟通交流。患者与医护人员沟通,可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得到正确的饮食指导。在更年期门诊,患者还可以进行全面的更年期体检,专家会对每一个人的各项结果进行解答,提出改善或治疗的方法。



心血管病到了分水岭

在心血管病方面,男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如说,女性在绝经之前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仅为男性的1/7左右,而绝经后这一差异逐渐减小,到70岁左右两性冠心病的患病几率差不多相等。再比如,对于心房颤动的患者,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尤其是脑卒中)。

人们经常把男女间患心血管病的差异归结于女性激素对女性的天然保护作用,并寄希望于在绝经后补充雌激素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甚至给男性患者补充女性激素希望能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但临床研究并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国外曾做过一项针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预防的大规模研究(女性健康倡导计划研究),对健康的绝经期女性分别给予雌激素单药治疗、雌孕激素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是治疗组的人心血管病风险高于安慰剂组,导致研究不得不终止。而且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组的人乳腺癌、冠心病、脑卒中及肺栓塞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因此,专家认为不应该将激素治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如果绝经期潮热、盗汗等症状严重,才需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期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仍应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各项危险因素为首要目标。对于已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女性应使用心血管病二级预防治疗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



骨质疏松在悄悄增加

进入更年期后,有一种问题会渐渐显露出来,这就是骨质疏松。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5.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8.8%和30.8%)。这种问题通常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所以又被称为悄无声息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可以导致患者身高变矮、驼背、骨关节酸痛不适等,但最大的危害是脆性骨折,即在没有明显的暴力情况下发生骨折。

人们通常有一种误解,认为人老了骨头就会松,没办法预防也没必要治疗。其实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脆性骨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既然这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那么人们怎么知道自己患了骨质疏松症呢?很简单,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就可以为您作出诊断。建议65岁以上的妇女和70岁以上的男性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者,早期药物干预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骨量、减少甚至避免脆性骨折的发生。65岁以下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也应该尽早做骨密度检查。这类人群的特点是:绝经后妇女或者老年男性身高变矮3厘米以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嗜烟酒、患有糖尿病或类风湿关节炎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病、有骨质疏松骨折家族史等。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人们往往还有个误区,认为补钙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门诊常有患者拿着骨密度的结果让大夫开补钙的药。其实,骨质疏松并不是缺钙那么简单,它包括骨量低下和骨质量差两个方面;治疗骨质疏松也不能只是单纯地补充钙剂。研究表明,单纯吃钙片并不能有效提高骨量或者预防脆性骨折。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只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还要配合应用一些专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降钙素、双磷酸盐等。(张海澄张志超殷晓雪参与撰文)



更年期有130多种症状

根据有关书籍的记载,更年期症状多达135种。除了潮热、夜汗和过度畏寒等典型症状外,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均可出现相关症状,种类、程度和发生时间因人而异,复杂多变。超过一半的更年期女性会经历各种更年期症状。正是因为症状繁多,临床上将其统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血管舒缩症状即潮热、夜汗、畏寒等,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外周血管异常收缩和舒张的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处于更年期的人常会出现烦躁、抑郁、易怒、失眠、焦虑、多疑、头痛、头晕、健忘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症状与社会、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工作压力巨大、因退休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环境、子女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夫妻关系不和睦等都可能诱发神经精神症状。

■心血管系统症状约有1/4的更年期女性会有心悸、血压不稳定等症状,偶见胸痛、濒死感等严重症状,导致反复急诊就医。而经过多项专科检查,甚至包括24小时心电图监测、24小时血压监测、冠状动脉造影,也难以解释此类症状。

■骨骼肌肉系统症状后背的竖脊肌酸痛是早期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后背靠近脊柱的两个长形、有力的肌肉,是维持人体不驼背的重要肌肉,俗称里脊。在椎体骨质丢失、骨质有被压缩的倾向时,竖脊肌为了保持人的外在形象,吃力地收缩,导致乳酸堆积,使人感到酸痛。

■感觉异常皮肤蚁走感是更年期的典型症状,部分更年期女性还会感到局部有皮肤寒冷或烧灼感。

■生殖道萎缩和脱垂更年期女性可出现阴道上皮变薄、阴道弹性下降、阴道分泌物几乎消失、宫颈缩小、阴道穹隆变浅、子宫体积缩小等变化。绝经后妇女常常有外阴瘙痒、阴道干涩、性交疼痛,因此而影响夫妻关系。阴道内由于缺乏糖原,导致菌群失调,致病菌容易生长,因而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表现为白带增多有异味、颜色发黄,甚至发生逆行感染,导致盆腔炎症。此外,会阴部位的肌肉和筋膜慢慢失去力量,子宫、尿道和膀胱、直肠的位置逐渐下移,甚至会脱出到会阴口外,这就是盆腔脏器脱垂。

■泌尿系统感染和尿失禁绝经后,阴道内致病菌较多,汇聚于会阴部,会导致泌尿系统逆行感染。大约1/10的绝经后妇女有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急迫性尿失禁也是与雌激素缺乏密切相关的疾病。患者一感到尿意,便立即需要排尿;有些人还没来得及如厕,已尿湿裤子。这是因为神经中枢对尿意解答、排尿控制的功能下降以及会阴局部萎缩所致。

■皮肤变薄、乳腺萎缩绝经后,乳腺组织萎缩,乳房体积缩小,发生不同程度的松弛下垂。雌激素缺乏会使皮肤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比例下降,而雄激素减少时皮肤会变得干燥,出现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等问题。



你问我答

问 更年期期间和更年期之后,人会不会发胖?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控制体重?



更年期期间,女性确实有发胖的趋势。通常,女性在更年期会增重2.5公斤左右。原因是作为生物机体,在即将进入老年期的时候,会启动智慧的机制“节约能源”,以备老来的不时之需。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身体基础代谢率,储备一些脂肪,以防年老体弱,寻觅食物能力下降,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因饥饿而危及生命。这种维持生命的智慧,是人类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之中悄然形成的。然而,社会前进的步伐远远超出人类的进化。现代社会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安全舒适的环境、越来越美味丰盛的食物。身处更年期的女性,若不能迈开腿、管住嘴,就会在自然增重的基础上更加发胖。所以,更年期的女性要格外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保持优美的体形。

问 我今年55岁了但还没有绝经,这会不会带来问题?



女性正常的绝经年龄是40~55岁。55岁以后绝经者,称为晚发绝经。晚发绝经者,尤其应该注意乳腺、子宫内膜的健康。因为这些部位对雌激素敏感,长期受到雌激素作用,患癌症的风险会增加。所以,每年一度的体检非常重要,务必按时参加。出现乳房肿块、异常子宫出血时,要尽快就诊,并接受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

问 为什么有的人更年期症状比较严重,有的人就比较轻?



更年期症状的生理基础是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神经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各种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确实因人而异,不仅程度不同,而且种类、持续时间也大不相同。更年期症状的个体化,取决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方面因素。尊重老年人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可减少更年期症状;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较为富裕的人更年期症状较少;对更年期持坦然和积极态度,症状较轻;体力活动较少、过度肥胖或消瘦,更年期症状则多见。

问 在更年期到来之前,有没有办法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或让症状减轻?



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有三。一是正确认识更年期,知晓更年期是每一位健康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以坦然的心态接纳它。二是以积极的方式度过它,体验更年期内在的智慧,改进那些数十年来逐渐积淀下来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得这一阶段呈现重整旗鼓、奠定老年健康的状况。三是合理使用药物。迄今为止没有一种药物可以用来预防更年期,也没有必要用药物来预防这样一个生理过程。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益处并避免风险。





知识链接

男士更年期也会有潮热


有一种类似女性更年期的疾病正在悄悄侵蚀着男性健康,我们将其称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或睾酮缺乏症(TD),俗称男性更年期。睾酮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不像女性更年期以绝经为标志的较为明显的特征,而是一种以衰老为特征逐渐发生的过程。国外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提示,45岁以上男性睾酮缺乏症的患病率为38.7%。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也提示,国人40岁男性患病率为37.85%。

睾酮是雄激素的主要成分,大部分是由男性的性腺睾丸分泌,它对男性机体的分化、生长、发育和功能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睾酮缺乏对许多慢性病,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抑郁焦虑的发展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慢性病也很容易导致睾酮缺乏症。

男性睾酮缺乏会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出现体能症状,如精力不足、乏力、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腰酸腿软等。二是血管舒缩症状,如潮热多汗、不明原因的心慌等。三是精神心理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烦躁、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精神和无缘无故的恐慌等。四是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减退、性欣快感下降、射精无力和障碍等。男性更年期以性功能减退为核心症状。医生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性激素的检测进行诊断,患者也可应用一些评价睾酮缺乏的专业量表(如PADAM、ADAM和AMS量表)进行自测,发现问题及时去医院,目前有很多新型的睾酮制剂可用于睾酮补充的治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教授 白文佩

本文是严匡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