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癫痫的鉴别诊断
一、概述
从癫痫的鉴别诊断上讲,临床上的发作性事件可分为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按照定义,癫痫发作的本质是脑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导致的临床表现,有一过性、反复性及刻板性的特点,伴有脑电图的痫性放电。癫痫发作需要与各种各样的非癫痫发作相鉴别。非癫痫发作是指临床表现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所有其他发作性事件。鉴别癫痫发作和非癫痫发作是癫痫诊断的首要也是最重要部分。
非癫痫发作包括心因性发作、晕厥、各种发作性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症状、睡眠障碍和感染、代谢中毒等引起的发作性症状。非癫痫发作的原因很多,既包括病理性也包括生理性原因。表7列出了不同年龄段常见的非癫痫性发作:
表1 不同年龄段常见的非癫痫性发作
新生儿和婴儿期 (0-2岁) | 呼吸异常(窒息发作/屏气发作)、运动异常(抖动或震颤/良性肌阵挛/惊跳反应/点头痉挛/异常眼球活动)、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vitB6缺乏) |
学龄前期 (2-6岁) | 睡眠障碍(夜惊症/睡行症/梦魇)、习惯性阴部摩擦、惊跳反应、腹痛、注意力缺陷、晕厥 |
学龄期 (6-18岁) | 晕厥、偏头痛及头痛、抽动症、发作性运动障碍、精神心理行为异常(焦虑/恐惧/暴怒)、睡眠障碍 |
成人期 (大于18岁) | 晕厥、癔病发作、偏头痛及头痛、舞蹈症、发作性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老年猝倒、多发性硬化发作性症状 |
二、常见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发作的鉴别:
(一) 晕厥(syncope)
表现为突然短暂的可逆性意识丧失伴姿势性肌张力减低或消失,由全脑血灌注量突然减少引起,并随着脑血流的恢复而正常。晕厥和癫痫发作鉴别要点见表8。
表2 晕厥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 晕厥 | 癫痫发作 |
诱因 前驱症状 发作与体位关系 皮肤颜色 惊厥伴尿失禁及舌咬伤 发作后意识模糊和自动症 发作间期脑电图异常 | 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 有,可较长 站立或坐位多见 苍白 少见 无或少见 罕见 | 多无 无或短 无关 正常或紫绀 常见 常见 常见 |
(二)心因性非癫痫发作(Psychogenic nonepileptic seizures, PNES)
PNES与癫痫发作鉴别要点见表9。
表3 心因性非癫痫发作(PNES)与癫痫发作的鉴别
鉴别要点 | PNES | 癫痫发作 |
性别年龄 发作场合 促发因素 发作特点
运动特点
意识状态 眼部
面色 发作持续时间和终止方式 发作后表现
脑电图 | 中青年女性多见 周围常有人 常在精神刺激后 发病相对缓慢,发作形式多样多变,不停喊叫和抽动,强烈自我表现,动作夸张,少有摔伤、舌咬伤或尿失禁 可突然倒地,抽动常为单侧性,既屈曲有伸张,动作多不同步协调,常有颤抖样动作,可对抗被动运动 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眼睑紧闭,眼球乱动,瞳孔正常,对光反射存在 发红或苍白 可达数小时,需安慰或暗示后缓解 一切如常,少有不适主诉
少有异常 | 各年龄组 任何场合 少有或缺少睡眠、闪光刺激等 突然发病,发作形式单一刻板,可短暂尖叫,可发生摔伤、舌咬伤或尿失禁
突然倒地,阵挛性抽动常为屈曲性和节律性,动作多同步协调,通常不对抗被动运动
意识丧失(大发作时) 眼球上窜或斜向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发绀 持续1-2分钟,多自行停止
常有意识模糊、嗜睡、头痛和肌肉酸痛 与临床表现相吻合的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
(三)偏头痛(migraine)
偏头痛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要点见表10。
表4 癫痫发作和偏头痛的鉴别
项目 | 偏头痛 | 癫痫发作 |
先兆症状 视幻觉
主要症状 意识丧失 发作持续时间 精神记忆障碍 EEG | 持续时间较长 多为闪光、暗点、偏盲 视物模糊 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少见 较长,几小时或几天 无或少见 非特异性慢波 | 相对较短 除闪光、暗点外,有的为 复杂视幻觉 强直阵挛发作 多见 较短,几分钟 多见 癫痫样放电 |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
临床多表现为神经功能的缺失性症状,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减退等,而癫痫发作多为刺激性症状,如抽搐等。TIA多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
(五)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
包括发作性睡病、睡眠呼吸暂停症、夜惊症、睡行症、梦魇、快速眼动期行为障碍等。多发生在睡眠期间或者睡眠-清醒转换期间。发作时意识多不清楚,发作内容包含运动、行为等内容。由于很多的癫痫发作类型也容易在睡眠中发病,也表现一定的运动、意识障碍等,如睡眠中发生的强直-阵挛发作、某些额叶起源的发作,因此,睡眠障碍易被误诊为癫痫发作。睡眠障碍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的Ⅲ、Ⅳ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而癫痫发作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 录像-睡眠多导监测是鉴别睡眠障碍和癫痫发作最可靠的方法。
(六)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某些发作性运动障碍,如抽动症等,有时需要和癫痫发作(如肌阵挛)相鉴别。鉴别要点见表12。
表5 抽动症和肌阵挛癫痫发作的鉴别
| 抽动症 | 肌阵挛癫痫发作 |
发病年龄 临床特征
受意识控制 睡眠 情绪紧张和心理刺激 发作时意识状态 伴随神经系统症状 脑电图 | 5-10岁 一组或多组肌肉突发、重复和刻板性不随意抽动,通常是非节律性,多见于面、颈、肩和上肢 可能短时有效 可能加重 清楚 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强迫行为或秽语 正常或与抽动无关的背景慢波 | 任何年龄 局灶性:反复节律性抽动;多灶性: 涉及多组肌肉快速抽动,可呈同步性
无效 基本无影响 可能加重 清楚、迟钝或丧失 无或脑病改变 慢波或痫样放电 |
本文是关宇光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