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能降低肝癌的发生,但仍需要密切随访
2015年5月世卫组织在媒体通报中表示,中国约有9000万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几乎占全国人口的7%。大多数感染者没有症状,因而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但每10名慢性感染者中,就可能有3人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等。
慢性乙肝在中国每年导致33万多例癌症相关死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临床上重症肝硬化的患者明显减少,也有数据提示应用抗病毒药物能减少肝癌的发生。然而即使这样,国家癌症中心2016年2月公布的数据提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肝癌为第3位(36.6万),死亡率肝癌为第2位(32.1万)。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较多的抗病毒治疗的肝炎患者发生肝癌,更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患者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较好的治疗机会。因此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如何能早期发现肝癌并给予及时的治疗是摆在所有肝炎患者和临床医生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合理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能够一定程度上减缓甚至改善肝硬化,并降低发生肝癌的风险,但也不是绝对的。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并不是就进了“保险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密切的随访和必要的肝穿刺活检是提高早期诊断肝癌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通常情况下,肝炎患者服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需要3-6个月检测HBV DNA、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肿瘤指标AFP、CEA、CA19-9和B超。此外定期的彩超或者增强磁共振、CT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临床表现或者彩超、MRI、CT有肝硬化,最好能做肝穿刺明确硬化程度,并密切随访。总之定期全面随访是肝癌早期诊断和疗效提高的必由之路。
通常有下列情况者属肝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密切随访:(1)40岁以上男性肝炎患者(女性为45岁以上);(2)肝穿刺提示中重度肝硬化;(3)伴有其他肝病者,如丙肝、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4)有肝癌家族史者;(5)化学致癌物密切接触者;(6)水源污染或者进食黄曲霉菌及其霉素污染的食物;(7)营养失衡者。
需要着重说明一点的就是:抗乙肝病毒治疗很重要,但不是说抗病毒治疗就一定能避免肝癌的发生;在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密切(每年2-4次)随访彩超或者CT,以及肿瘤标志物AFP、HBVDNA、肝功能,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争取能在早期发现肝癌,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更佳的效果。
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一站式服务,我们科在突出肝炎治疗的同时开拓了肝癌的综合治疗,专门从上海中山医院引进了肝癌综合治疗专家张巨波教授,为肝炎、肝癌患者提供最佳、最便捷的诊疗环境。
祝:广大肝炎、肝癌患者都能早日康复,让我们联起手来共同应对挑战,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张巨波教授好大夫在线网址:https://jubozhang.haodf.com/
张巨波教授专家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地点:华山医院总部 5号楼1楼3号诊室
附: 张巨波教授简介
复旦大学肝脏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4年起师从国际著名肝癌专家汤钊猷院士,从事血管生成在肝癌复发转移中的机制和临床干预研究。博士毕业后留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工作,2016年3月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引进开展肝癌综合治疗。主要临床研究方向是肝脏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
(1) 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2) DSA引导下门脉支架放射性粒子置入。
(3) 超声/CT引导下肝肿瘤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
(4) CT引导下肺肿瘤射频消融术、激光消融术。
(5) 抗肿瘤靶向治疗
(6) 生物免疫治疗
先后在国际著名医学刊物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刊), Hepatology(美国肝病学会会刊), Oncogene,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等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先后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从事肝癌转移复发机制以及相关干预的研究。
本文是尹有宽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