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塞氏病
张 健 张 清 编著
《中西医眼科临证备要》
第七节 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又称毕夏氏综合征,是一种以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和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的疾病,故又称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本病多为双眼发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复发率高,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属中医“狐惑病”范畴。因其眼部表现为葡萄膜炎,故又可归属中医“瞳神紧小”、“瞳神干缺”、“黄液上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与细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主要通过诱发自身免疫反应致病。
中医认为,多因心脾湿热,熏蒸于目;或肝胆湿热,上攻于目;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
【临床表现】
眼球疼痛,视物模糊,全身常伴有低热,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四肢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眼部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呈非肉芽肿性。眼前段受累者,以前葡萄膜炎伴前房积脓为特征;眼后段病变者多表现为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以及后期出现的视网膜血管闭塞。全身损害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多形性皮肤损害(皮肤结节性红斑、痤疮样皮疹、溃疡性皮炎、脓肿、针刺处出现结节和疱疹等)、关节炎、神经系统损害等。常见并发症和后遗症为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血热瘀滞证
症状: 眼赤涩疼痛,视物模糊,睫状充血,角膜后壁尘点状沉着物,房水混浊,前房积脓,瞳孔缩小;常伴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或舌部溃疡,小便短赤;舌色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方药:清热凉血化瘀汤:生地黄15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5g,红花5g,桃仁10g,苏木10g,黄连5g,黄芩10g,大黄10g(后下),羌活10g,香附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木贼5g,甘草5g。
加减:兼多形性皮肤病变,生殖器溃疡者,为湿热壅盛,可加苦参10g、地肤子10g、蛇床子10g、白鲜皮10g,以清利湿热;若心烦少寐,口舌糜烂为心经热毒较甚者,可加木通10g、竹叶10g,以清心解毒。
2.肝经湿热证
症状:眼球疼痛,视物昏矇,混合充血,角膜后壁尘点状沉着物,房水混浊,前房积脓,常伴口苦咽干,口腔溃疡及生殖器溃疡,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祛风。
方药:清热利湿祛风汤:龙胆草10g,山栀10g,黄芩10g,生地黄15g,黄连5g,防风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羌活10g,枳壳10g,滑石15g(包煎),大黄10g(后下),甘草5g。
加减 :湿热偏重者,加苍术10g、黄柏10g、土茯苓15g、萆薢10g,以清利湿热。
3.阴虚内热证
症状:视物矇眛不清,瞳孔缩小或变形不圆,或眼底呈晚霞样改变;常伴有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除湿。
方药:养阴清热除湿汤:生地黄10g,知母10g,黄芩10g,天门冬10g,麦门冬10g,玄参10g,山栀10g,黄连5g,生石膏15g,金银花15g,熟大黄10g,甘草5g。
加减:虚烦失眠者,可加酸枣仁10g、夜交藤10g,以滋阴安神;视物昏矇较重者,可加桑椹子10g、女贞子10g、楮实子10g,以滋养肝肾、益精明目。
(二)西医治疗
1.局部治疗:①散瞳剂:用于眼前段受累者,可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滴眼,每日2~3次。②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眼前段受累者,可局部滴醋酸可的松滴眼液及其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2.全身治疗:①糖皮质激素:若出现严重的视网膜炎或视网膜血管炎,宜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1次/日,或口服强的松片,每次30mg,每日早上1次顿服,随病情好转逐渐减量。②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者,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常用环磷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2-3mg,一般为每日200mg。炎症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维持量为每日50mg。
(三)激光治疗 视网膜和视盘的新生血管,视网膜血管阻塞及有大面积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者可行激光治疗,以避免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的发生。
【病案举例】
例1:皮某某,女,36岁。于2004年7月19日就诊。主诉:双眼发红5天,口腔及生殖器痛性溃疡反复发作2年余。
检查与诊断:视力右眼1.0,左眼1.2。双眼巩膜表层血管怒张,色紫暗,睫状区压痛明显,角膜透明,虹膜及瞳孔正常。口腔粘膜、软腭及舌下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界清楚,基底平坦,表面附有灰白色膜,周围有红晕。大阴唇及肛周有溃疡。疼痛发痒,发热喜冷,周身关节酸痛;舌色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诊断:白塞氏病。证属血热瘀滞证。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治疗经过:内服清热凉血化瘀汤加减。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滴双眼。1周后,眼部及全身症状减轻。继续用原方加减。服药月余,视力右眼1.2,左眼1.5,痛楚消失,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痊愈。
例2:彭某某,男,48岁。于2005年8月1日就诊。主诉:双眼视力下降,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
检查与诊断:视力右眼0.4,左眼0.3。双眼结膜睫状充血(++),角膜有数点羊脂状沉着物,房水混浊,左眼前房积脓,液平面约占角膜后1/5,虹膜纹理不清,呈泥土色,瞳孔小。口唇粘膜、舌尖可见粟粒大和黄豆大数个散在圆形溃疡,境界清楚,溃疡面呈灰黄色,周边发红。肛门、阴茎及大腿内侧有黄色椭圆形境介明显的溃疡。双眼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连及头部,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弦数。诊断:白塞氏病。证属肝经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佐以祛风。。
治疗经过:内服清热利湿祛风汤加减。1%阿托品滴眼液、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滴双眼,强的松30mg,晨8时左右顿服。2周后症状减轻,视力右眼0.5,左眼0.6。强的松逐渐减量,继续用原方,先后加菊花、枸杞子等。服药2月余,双眼视力均恢复到0.8,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告愈。
例3:于某某,男,38岁。于2005年5月23日就诊。主诉:口腔及生殖器痛性溃疡反复发作3年余,时轻时重。近日来自觉双眼红痛,视力下降。
检查与诊断:视力右眼0.4,左眼0.5。双眼睫状充血(++),睫状区压痛,角膜后壁有羊脂状沉着物,房水不清,右眼前房下方可见积脓,双眼虹膜纹理不清,瞳孔小。口腔颊粘膜、软腭、咽部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椭圆形溃疡。阴茎龟头有二处圆形溃疡。头痛,腰膝胁肋隐痛,身重低热,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白塞氏病。证属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除湿。
治疗经过:内服养阴清热除湿汤加减。1%阿托品滴眼液、复方妥布霉素眼药水滴双眼。1周后眼部及全身症状减轻,继续用原方加减。服药月余,视力右眼0.6,左眼0.8,痛楚消失;口腔及生殖器溃疡痊愈。
【方歌及方解】
63.清热凉血化瘀汤 方歌: 清热凉血化瘀汤 桃红四物苏木参
芩连大黄翘香附 木贼甘草银花羌
方解:清热凉血化瘀汤(张健经验方),由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用桃红四物汤加苏木、香附活血化瘀;黄连、黄芩、金银花、连翘、甘草清热解毒;大黄通便泻火;羌活、木贼祛风退翳。
64.清热利湿祛风汤 方歌: 清热利湿祛风汤 胆草芩连生地黄
山栀知母银公英 羌防枳滑大黄甘
方解:清热利湿祛风汤(张健经验方),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为清肝胆要药;山栀、黄芩、黄连清热降火;生地黄、知母养阴;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羌活、防风祛风;滑石清热利湿;枳壳、大黄通便泻热;甘草调和诸药。
65.养阴清热除湿汤 方歌: 养阴清热除湿汤 知玄生地熟大黄
石膏山栀连黄芩 银花甘草天麦冬
方解:养阴清热除湿汤(张健经验方),生地黄、知母、玄参、天门冬、麦门冬滋阴清热;黄连、黄芩、山栀清热利湿;生石膏、金银花清热解毒;熟大黄缓下大便;甘草调和诸药。
【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劳累,以免病情复发。
2.注意调理饮食,少食辛辣炙煿之品。
3.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免产生毒副作用
(转载者请注明出处)
本文是张健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