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激综合征(W.P.W)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1)症状及体征
①大多数病人只有W.P.W的心电图改变而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可达200次/min以上。可出现头晕、胸闷、胸痛、晕厥或休克等表现。
②严重者可发展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少数为心房扑动,也可由于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造成死亡。
③常伴有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
(2)心电图特点:窦性心律下产生:
①P-R间期<0.12s,QRS>0.12s。
②QRS波的起始部顿挫,存在预激波。
③窦性心律P波常与预激波(δ波)融合,以致P-R间期消失。
④反映心室间隔激动导联如Ⅰ、V5、V6上通常不见Q波。
⑤T波低平,ST段下移。
⑥易描记到回波。
⑦常有隐匿性传导,形成窦性心动过缓。
W.P.W的心电图类型:
A型:V1导联δ波正向、P波正立、电轴右偏,Ⅰ导联δ波及QRS波主波负向,Ⅲ导联δ波及R波正向。
B型:V1导联δ波呈等电位线或负向、QRS波主波向下,标准导联电轴常呈左偏,Ⅰ导联δ波与R波正向,Ⅲ导联δ波及QRS波主波呈负向。
A+B型:V1导联δ波及R波可以正立或δ波在等电位线上,R波及S波波幅相当或S波加深,电轴常无偏移。左侧旁路正向传导占优势时心电图显示A型,右侧旁路占优势时心电图显示B型。
(3)心向量检查:全QRS环运行时间延长,多超过0.12s,体环可为“8”字形。心室肌复极顺序改变,出现T波异常,ST段也可出现异常。
(4)心电生理检查
①房室束电图:Kent束的A-H延长,H-V间期缩短,H波常出现于V波之后,或与V波相融合;Mahaim束的H波在V波之前,H-V间期缩短;James束的A-H间期缩短。
②电刺激:右心房起搏时QRS波群增宽,预激波增大更明显,Kent束位于右心;左心房或冠状窦口起搏时QRS波加宽,则Kent束位于左心。
③心内膜电激动图:用电极导管插入右心房、右心室、冠状静脉窦等不同部位,记录激动时间,同时进行电刺激。激动时间最短者为先激动点,即旁路所在部位。
④心外膜电激动图:应用参考电极、插测棒、标测环对房室区及心室肌的心外膜不同点进行探测,分别定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