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要点之二——食均衡,勿乱补
民以食为天,以前中国人衣食欠充,见面的问候语就是“你吃了吗?”。而现在,很多人问我的是:“怀孕前后吃燕窝好不好?”“虫草怎么吃?”“我能吃人参吗?”“该补点什么?”等等。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无可厚非,但是是否食物越珍贵越好,越是山珍海味越好呢?请看一组报道:“中国糖尿病人发病率1994年为2.5%,2002增长为5.5%,到2008年达9.7%。目前,中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经与经济发达的美国相当……大城市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9~10%,而美国大约为7%……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高达九千多万……每四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上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病,大街上小胖墩随处可见,在我门诊中,男科病人中有脂肪肝的超过一半!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个人看法:动物包括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伴随着与饥饿的斗争史。经过了漫长的自然选择,也许我们人类的基因已经适应了半饥饿状态。道家讲究辟谷,佛教推崇素食,我想这也是顺应这种状态的一种选择。
比如,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太幸福了,什么外地水果,什么反季节食品随时可以吃到,但是只能吃到本地出产的、应季农作物的农村的孩子体格却更壮。穷人的孩子吃不到那么多“美味”,但少了很多富贵病。我们看到的佛门弟子都是体健面润,尤其是高僧,这也反证了营养只是维持健康的一部分因素,过度的补充,不一定得到相应的效果。
所以,我对饮食的建议是非常简单的:
第一、普通均衡、三餐规律;性味不偏、中庸平和。
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我的德行也不够,不是素食者,还好,孔夫子也是不反对吃肉的。对于大多数世俗中人,为了保持健康,必须膳食均衡,这样才能得到全面的营养。但是时下宴乐频繁、酒肉过度、进补成风(比如各类维生素、保健品)这个现状,还是要多反思为好。
为了能达到全面的营养供应,我们可以参考现代营养学结论明确的研究,但是更要尊崇老祖宗的阴阳五行智慧。中医讲食物药物都有五色、五味,并与五脏等对应(见下面的五行对应图)。日常膳食应该以普通的食物为主,若能够将五色五味搭配好,不过偏,会更有利于五脏功能和身心健康。比如:辣椒辛辣色红、性热,属火,普通的人多吃它就有可能会助火、伤津、动风,导致或加重热性疾病。
三餐一定要规律,每天早饭一定要吃,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能以零食代替正餐。我个人认为,张悟本对养生的部分说法是符合中医原则的,值得肯定的。显然,人云亦云的过度的吹捧是缺乏理性的,但是在官方对其批判时,再过度的打压就很不厚道,尤其是那些当初着力推崇,事后通过全盘否定、落井下石来撇清关系的做法更是可耻、可鄙,中国从来不缺厚黑之人。他的中医水平至少要比一部分批判他中医要好。
孕妇和儿童有特殊性,应该增加营养,但同样不能过度,否则要么不能吸收、要么吸收后不能利用,堆积体内,成为负担,影响健康。
五行对应图
五行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五脏 | 肝 | 心 | 脾 | 肺 | 肾 |
五色 | 青 | 赤 | 黄 | 白 | 黑 |
五味 | 酸 | 苦 | 甘 | 辛 | 咸 |
方位 | 东 | 南 | 中 | 西 | 北 |
季节 | 春 | 夏 | 长夏 | 秋 | 冬 |
情志 | 怒 | 喜 | 思 | 忧 | 恐 |
五声 | 呼 | 笑 | 歌 | 哭 | 呻 |
第二、多吃本地产的、应季的食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个时令出产的作物也是更适合这个时令吃,外地或反季节“美味”可以少量吃,但一般不宜长期过多食用,这是总原则、大方向。比如,夏天炎热,但却出产清热解渴的西瓜;北方寒冷,却出产性热大补的鹿茸,这就是造化神奇之处,老天爷在保佑我们。您若偏要拧着来、对着干,非要大冬天吃西瓜,那是肯定要作病的,或早或晚。
如果你懂中医,出于治疗保健目的,是可以灵活掌握的。
《黄帝内经》有很多论述,比较复杂。这里有个基本概念要先说清:中医认为,人生病时,往往是要么偏寒,要么偏热。而任何药物都有寒凉温热四性,也是要么偏寒凉,要么偏温热,中医正是利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患病时人体的偏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个不健康的状态一旦纠正好了,就不能把这个药物继续吃下去,否则,反而会损害人体健康。食物一般没有很强的寒热偏性,越是普通的日常饮食,其性味越是趋于平和,或者虽略有偏性,但偏性很小,所以一般可以长期进食而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是食物和药物是没有严格界限的,越是新奇稀少的珍馐、越是遥远异域的美味,它的偏性往往越强,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一般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传统中医就讲究药膳同源,偏性大常为药,偏性小多为食。
《黄帝内经》讲究“司岁备物”,恰当的气候采集恰当的药物食物,其性味作用最佳。而反季节食物则应归为“非司岁之物”,必然“故质同而异等也”。
文章为本人原创,若转载请表明出处。
本文是赵宏利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