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增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论文精选

补真气调脾胃治疗痛风的机理及应用

发表者:邹增平 人已读

补真气调脾胃治疗痛风的机理及应用

山东省蓬莱市中医院 邹增平 (265600)

主题词:痛风 /辨证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血清尿酸水平过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最终常累及肾脏,发展为痛风性肾病,并且与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有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根据痛风的临床表现和演变过程,中医学归属于“痹症”、“白虎历节”,“痛风”、“酒风”、“脾瘅”范畴,当发生变证又可按“石淋”、“腰痛”、“水肿”、“虚痨”、“关格”等治之。

1.真气不足、气化失调是“痛风”的病机。

“痛风”,现代研究多认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具有遗传性,多由于遗传基因的病变导致嘌呤代谢异常而造成尿酸的合成、排泄失衡。体质状态决定者发病与否和发病的倾向性。国外学者提出结核病体质、结石体质、佝偻病体质、肥胖体质、痛风体质、动脉硬化体质,并寻找这些疾病的致病基因①。中医学的体质学说和遗传学说是相吻合的。清代医学吴德汉《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云:“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虚;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需知发病之日,即正气不足之时。”体质强弱即真气的强弱,一定程度反映真气的不足和盛衰。《灵枢、刺节真邪》篇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李东垣《脾胃空则九窍不通论》云:“真气又名元气,乃先生而生之精气也,非胃气而不能滋之。胃气者,谷气也,荣气也,运气也,清气也,卫气也,生气也,阳气也。又天气、地气、人气,乃三焦之气,分言之则异,其实一也。”《 灵枢、营卫生会》篇:“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淫气于筋。食气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真气在运行变化中产生了气、血、津、液的过程称为“气化”。古人受历史局限,无法通过检验手段检测尿酸、血糖、血脂等方法,发现如“痛风”一类的代谢性疾病,只能通过临床症状和疾病的演变过程进行诊断治疗。气化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与现代医学的“代谢”概念相吻合。气化功能障碍包括真气不足和气机运行失调两个方面。人体脏腑气机运行是升降出入,其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以及体内各脏腑之间的平衡。“痛风”是气化功能障碍形成的一类代谢性疾病。气化学说是治疗“痛风”一类代谢性疾病的理论依据。

2.脾胃的气机运化功能失常是“痛风”形成和演变的枢机。

脾胃的运化形式是升降出入,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交通上下,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走下窍”的气化功能。脾胃既伤,输机不利,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相干,而出现“痛风”伴有倦怠,恶心纳呆,甚则腹胀、呕吐等症状。“痛风”与先天真气不足、后天脾失健运有关。复因嗜食膏粱酒澧厚味,聚湿生痰,湿热内生,外注皮肉关节,内流脏腑而发病。《脾胃论》说:“饮食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也不充,而诸病之有生。”《素问奇病论篇》云:“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明确地提出了饮食不节、肥胖易发为脾瘅,转变为消渴,与现代医学“痛风”合并糖尿病相吻合。有关报导,将肥胖、痛风、糖尿病称为“三联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化之根,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能化气血,充五脏,实肌肉,肥腠理。脾失健运,气血乏源,机体赢弱,诸脏失养。脾居中焦,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水湿停留,发为痰湿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真气不足,后天脾胃虚弱,相互影响,病程日久,脾肾衰惫,气化无权,而出现“痛风”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变证。脾胃气化功能失调,气机运行障碍,就产生了湿浊、痰淤病理产物。在真气不足的基础上,形成了脾弱肾虚为本、湿浊痰淤为标的“痛风”的临床表现和诸多变证。

3.培补真气、健脾化湿、消痰化淤、调和五脏治疗“痛风”。

“痛风”的病机是真气不足、运化失常、气化失调。“痛风”的治疗应结合临床分型、变证而治之。“痛风”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现代检测手段,分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变证(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高尿酸血症部分可无临床症状而仅有血尿酸升高,辨为肾虚脾弱、湿浊内蕴,选用“参芪地黄汤”加味。高尿酸血症如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根据湿浊、寒热、痰淤的不同分型治之。在补真气调脾胃的原则指导下,湿热内蕴型②选用“四妙散”加味寒湿闭络型选用“薏仁汤”合“乌头汤”加减。痰淤互结型选用“消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痛风的变证(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按临床出现的症候结合脾肾、肝肾虚损的程度辨证用药,随证加减。痛风脾弱肾虚为本、湿浊痰淤为标。当已培补真气、调畅气机、健脾化湿、祛痰化淤为第一治疗要义。“痛风”的临床表现往往错综复杂,应辨明主次,药证相符,着眼于气化功能复常,釜底抽薪。

参考文献:①王琦. 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问题. 中医杂志. 2006. 47(5)329

②史志云.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9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6)373

2006年12月19日

本文是邹增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