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毒攻毒:蟾酥 — 治疗肿瘤的“莽牯朱蛤”
回想年轻时我也曾经是金庸迷,几乎读过了他写的所有武侠小说。其中有一部叫《天龙八部》,书中描写了男主角段誉吃了万毒之王的“莽牯朱蛤”之后,居然都没死,以后便成为百毒不侵的身躯,其原因并不是能解百毒,而是以毒攻毒!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素有“以毒攻毒”的经验法则,指的是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疗毒疮等因毒而起的疾病,其中就有用蟾蜍等“毒物”来治疗肿瘤的记载。
而金庸先生小说中的那只奇异的大毒物“莽牯朱蛤”的样子,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俗称“癞蛤蟆”的蟾蜍。
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蟾蜍,也叫蛤蟆,为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在我国主要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
2.蟾酥是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耳后腺及背部皮肤腺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或浅黄色浆液,有毒,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本草汇言》中记载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溪谷、关节诸处。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中华本草》记载其能“解毒散结,消积利水,杀虫消疳”,可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对胃癌、食管癌、膀胱癌、肝癌、白血病有一定临床疗效。现代药效研究亦表明,蟾酥具显著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成分之一是蟾毒灵。
3.干蟾皮是除去内脏的干燥蟾蜍,又称蟾蜍皮,其蟾酥含量较低,平均每只蟾蜍皮仅含蟾酥2毫克,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胀,治痈疽,肿毒,瘰疬,肿瘤,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4.华蟾素是中华大蟾蜍全皮的提取物制剂,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脑垂体瘤等多种肿瘤。
我们曾经完成的华蟾素治疗肝癌、肺癌、胰腺癌Ⅰ期、Ⅱ期临床实验,证实华蟾素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能延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关于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医理论认为“毒邪内结”形成肿瘤。
近代医家提出了“癌毒”的概念,认为癌毒是导致恶性肿瘤产生、转移和影响预后的根本。国医大师周仲瑛根据其多年辨治肿瘤的临床实践,首倡“癌毒”学说,重视选择适当药物打击癌毒,以期邪去正安,提出“以毒攻毒”是消除癌毒之法。
值得注意的是蟾酥毕竟是有毒中药,在临床应严格掌握用量及适应症,以免中毒。可外用不可入目,禁用于严重胃溃疡、心血管病及孕妇。
我曾经遇到一位晚期胰腺癌的患者,根据当地的土方子,自己服用了过量的癞蛤蟆皮出现了肾功能衰竭。所以如果需要,建议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医生指导用药,以免出现毒性反应。
如今,“以毒攻毒”疗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医学界共同关注的方法,并且被广泛运用于一些疑难杂症及顽固性疾病的治疗,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最后提醒大家,此为良药,蟾酥有毒,合理应用,才能“以毒攻毒”治疗疾病。
本文是朱晓燕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