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人均可被感染,无年龄、性别差异,常表现出高热、大汗、乏力、关节痛等。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所有人均可被感染,无年龄、性别差异,常表现出高热、大汗、乏力、关节痛等。
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就是布氏杆菌,人类发生布氏杆菌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带菌的动物,我国以羊、牛、猪为主。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布氏杆菌病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仅在极少数情况下,通过性行为、输血或骨髓移植、母婴之间传播。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布氏杆菌病,需加以注意:
布氏杆菌病患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 1~3 周,也可长达数月。反复高热伴大汗淋漓是本病突出的症状,常伴有游走性关节痛、睾丸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也可见头痛、皮疹等。
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最突出的表现为发热。
急性期往往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如果未及时诊治,容易转变为慢性感染,可反复发作,一般较难治愈,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布氏杆菌病可累及全身任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如骨关节损伤、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心内膜炎等。
预防布氏杆菌病的关键是,肉类、乳制品务必煮熟或杀菌后食用,高危职业的从业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布氏杆菌病明确诊断后可开始药物治疗,抗生素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疾病复发和后遗症的发生。
抗生素是治疗布氏杆菌病的首选药物。一般抗生素疗程至少 6~8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