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瘤是指垂体分泌过量泌乳素,导致闭经、溢乳、不孕(育)等症状。常见于 20 ~ 40 岁的青年女性,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发生催乳素瘤,老年人相对少见。
催乳素瘤是指垂体分泌过量泌乳素,导致闭经、溢乳、不孕(育)等症状。常见于 20 ~ 40 岁的青年女性,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和青少年也会发生催乳素瘤,老年人相对少见。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内分泌激素紊乱、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其中内分泌激素紊乱是指多巴胺缺乏、雌激素过多、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闭经、溢乳、不孕(育)。
最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和视觉异常。
女性患者
常表现为溢乳-闭经综合征。肿瘤大小与患者血清催乳素浓度呈正相关,肿瘤越大,催乳素水平越高,症状越明显。
男性患者
催乳素瘤一般较大,但相对少见。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垂体卒中。
目前没有好的办法可以预防该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发生催乳素瘤,所以要及时控制甲减病情。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眼科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本病首选药物治疗,其次为手术治疗和放疗。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本病首选药物治疗,溴隐亭已广泛用于大多数患者,并取得相当满意的疗效。一般需要服药数年,如果泌乳素水平数年来能一直保持正常,且肿瘤几乎消失不见,就可以考虑停药。不过,部分患者会出现催乳素瘤复发,需要重新开始服药。
除了溴隐亭外,还可以选择培高利特、卡麦角林等药物。
部分女性可在进入绝经期后停止治疗。
经蝶窦选择性垂体瘤摘除术:疗效可靠,主要用于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及压迫症状严重的患者。
垂体放疗的疗效差,易造成垂体功能减退,通常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对青少年和未生育者应谨慎,放疗不当会使垂体功能低下, 影响青春期发育, 还会引起不孕。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移位等情况,术后定期换药,直至主治医师告知不需再行换药为止。
放疗注意事项:放疗后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水泡,出现全身极度疲乏等不良反应,一般在治疗开始后 2 ~ 3 周出现。如不良反应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大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
定期复查:复查时应注意个体化原则,术后应按手术医师或主治医师要求定期复查,复查医师最好为手术医师,更能了解病程变化,具体复查项目应由诊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运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根据病灶位置不同,术后起床活动时间不尽相同。
若为非手术患者,催乳素瘤小于 1 厘米,一般对日常活动没有影响。大于 1 厘米,剧烈运动、高原旅行、坐飞机等情况有诱发垂体卒中的可能。所以在还没治疗前,应该尽量避免这些日常活动。
其他: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