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于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通常表现为颊黏膜、嘴唇内侧、上腭等部位出现类似凝乳状的白色膜状物。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于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通常表现为颊黏膜、嘴唇内侧、上腭等部位出现类似凝乳状的白色膜状物。
本病是由于口腔感染念珠菌引起的疾病。念珠菌是正常人口腔、胃肠道、呼吸道、阴道黏膜常见的一种真菌,致病力弱,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作用,通常不会引起感染。但是当某些原因导致念珠菌的毒力增强,或者是人体免疫力降低时,就会发生感染。
下列因素可诱发念珠菌感染:
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的白膜,白膜周围皮肤正常,看起来有点像奶块。斑膜呈点状,或融合成片,可出现在舌面、两颊、上腭以及唇内黏膜。
不同年龄患者还可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
本病一般通过临床症状,结合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本病主要通过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为制霉菌素、氟康唑等,药物可外用或口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轻度鹅口疮
成人患者可以含化吞服抗真菌药物,或以抗弱碱性溶液漱口,通常需治疗约 14 天。
婴儿患者,可以在病损表面局部外用抗真菌药。
仍在母乳喂养的婴儿,其母亲可继续哺乳,可乳房涂抹抗真菌软膏或弱碱性溶液。外用药物在每次哺乳后涂抹,并在下次哺乳前擦拭掉残留的药物。
婴儿的所有食具均应沸水清洗和弱碱性溶液浸泡,隔离放置和使用。
中重度鹅口疮患者,如感染已累及食道,一般需要选择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还需外用抗真菌药,对一些严重的感染,治疗时间需持续 4 周或更长。
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真菌,较容易治愈,预后良好。
轻症的鹅口疮一般在用药 3 天左右,口腔白色膜状物即明显消失,有些人恢复较慢,需要 7-10 天。
重症鹅口疮治疗时间需要持续 4 周甚至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