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是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继发性是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的结石。
本病好发于 30~50 岁人群,并逐渐年轻化。
主要症状有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
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是胆管内形成的结石,继发性是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的结石。
本病好发于 30~50 岁人群,并逐渐年轻化。
主要症状有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
本病具体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肝外胆道结石,需加以注意:
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表现,主要取决于患者有无并发感染和梗阻。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肝外胆管结石治疗原则主要是尽可能在手术中取尽结石,去除感染病灶,保证手术后胆管引流通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目的在于去除病灶、解除梗阻、取尽结石、确保引流通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
已经逐渐替代传统手术。主要有以下方式: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 T 管引流: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手段。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后一期缝合(LBEPS):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放置 T 管还是一期缝合胆总管,目前尚有争议。
三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用于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
经消化道内镜微创治疗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
内镜下乳头肌球囊扩张术(EPBD)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
肝外胆管结石预后较好。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但若急性炎症期处理不及时,严重者耽误病情引起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