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导致颌骨膨胀破坏。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人群。
早期感觉不到症状,较大瘤者按压会有乒乓球的感觉,伴有牙齿缺损,咬合错乱(牙齿咬合不整齐)。可能伴有骨损害和颜面部畸形等。
颌骨囊肿是指在颌骨内出现一含有液体的囊性肿物,逐步增大、导致颌骨膨胀破坏。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人群。
早期感觉不到症状,较大瘤者按压会有乒乓球的感觉,伴有牙齿缺损,咬合错乱(牙齿咬合不整齐)。可能伴有骨损害和颜面部畸形等。
本病按发病原因分类,可分为牙源性及非牙源性。具体如下:
颌骨囊肿早期瘤体发育缓慢,无自觉症状,较大瘤者按压有兵乓球感,常伴有牙齿的病变,如缺损,咬合错乱。可能伴有骨损害和颜面部畸形等。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颌骨囊肿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囊肿穿刺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本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较小的囊肿也可采用根管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颌骨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术式如下:
肿瘤刮除术
病变小者,可在口内做缺口,将颌骨骨质薄弱区凿开, 使囊肿暴露, 完整刮除囊肿, 去除病变周边骨质。
病变范围大者,手术原则是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可以彻底清除囊肿。
开窗减压术
开窗部位在口腔前庭囊肿最膨隆的部位,有时选择离囊肿最近处的唇颊侧、靠近牙槽突的区域。
切开约 1 厘米 ×1.5 厘米大小的粘骨膜瓣后,剥除粘骨膜,用骨凿或咬骨钳去除暴露的薄骨片,然后切取同样大小囊壁组织送病理检查。
切记用钳子穿通后可能存在的囊腔间隔,要进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放入引流条,可以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
骨缺损修复术:可以使用药物填充,骨组织填充,软组织填充和骨组织替换材料填充,可以修复缺损的骨骼,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颌骨部分切除术:目的是切除部分坏死的颌骨,避免骨质破坏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小于 1 厘米的肿瘤可以进行根管治疗,在此期间搭配抗炎,抗感染药,可以使囊肿逐渐自动消失。
抗感染药:术前通常需使用抗感染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等。体质差者需要进行联合用药,如青霉素、甲硝唑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
复方磷酸液:
可采用药物灌洗法将复方磷酸液灌洗入牙齿部位的囊肿内,此法主要适用于较小的囊肿。
基本操作是穿刺囊肿, 抽尽囊液, 进行药物冲洗。
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复方磷酸液等酸性药物,酸可以使囊壁组织凝固坏死, 并可促使骨质增生、囊肿消失。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尽可能避免感染,若再次感染应尽早应用抗生素。注意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机体免疫力降低。
进行颜面修补者,则需保持面部纱布干净。
用药注意事项:
肿瘤切除术后应继续遵照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炎药,止血药,促进伤口愈合,不要随意停药。若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就医。
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皮试,选择对患者最合适的抗生素。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六个月一次,检查 X 线等,目的是检查囊肿是否切除干净,是否复发,是否形成瘘。
运动:
术后要增强体质,可以通过积极身体锻炼,如每天散步 1 小时。
未手术者可以发展一项兴趣爱好,比如写字、画画,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释放压力。
生活护理、其他:
每日病房需开窗通风至少三十分钟,保持空气清新。
注意口腔、皮肤卫生,进餐后刷牙,皮肤可以定期用湿巾擦拭,防止感染。
本病预后较好,经过及时有效治疗后一般可以痊愈,手术切除良好者不易复发,恢复良好。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炎症,导致骨骼增厚,面部畸形。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引起心理自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