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多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急性期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头痛为本病突出的症状。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多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急性期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头痛为本病突出的症状。
致病菌
引起本病的病因为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B 型,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脑膜部位均能导致本病。
感染方式
经血液循环:来自心、肺及其他器官的致病菌经血液循环侵犯至脑组织的蛛网膜下腔,由于没有有效的免疫防御,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直接蔓延:患者若存在椎骨、颅骨、脑组织的感染,致病菌可直接蔓延至蛛网膜下腔等区域,引起本病。
创伤:患者的颅骨、鼻窦、乳突等部位发生骨折,很有可能破坏了蛛网膜下腔等部位相对密闭的环境,若致病菌感染此处,很有可能导致本病。
医疗操作(医源性感染):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或操作,如开颅手术、脑室外引流等操作,可能继发本病,此外,进行腰椎穿刺也可能继发颅内感染,引起本病。
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剧烈头痛、呕吐,可伴有局部或者全身性抽搐发作和意识障碍。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下列方法有助于对化脓性脑膜炎进行预防:
化脓性脑膜炎的评估和诊断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腰穿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具体检查方式如下:
询问病史:医生会详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症状特点等。特别需要了解有没有发热、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肌肉力量、平衡、神经反射、感觉、运动及脑膜刺激征等。
腰穿检查:医生会抽出患者的一些脑脊液,送到化验室行进一步检查。
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外观看起来浑浊或呈米汤样、甚至表现为脓性。
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糖的含量下降。
脑脊液涂片检查,60% 以上可以发现细菌。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比 CT 更利于诊断,可以发现脑膜局部的异常改变和脑水肿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液培养可以发现致病菌。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的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本病诊断一旦成立,均应积极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病因治疗。
可以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稳定血脑屏障。病情较重且无应用激素的禁忌症时,医生一般会使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症状。通常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 3 ~ 5 天。
本病的预后依赖于早期及时的诊断和及时足量且合理的应用抗生素。
若可以早期合理和足量地应用抗生素,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但若抗生素选择不当或疗程不足等,易使病程转化为慢性化脓性脑膜炎,并继发脑神经麻痹、交通性脑积水、偏瘫、共济失调、癫痛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