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呼吸衰竭 >

呼吸衰竭介绍,什么是呼吸衰竭

介绍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身体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嗜睡、呼吸骤停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呼吸衰竭常见问题30问(问与答)

孙得胜 遵医附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神经中枢及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病、呼吸道病变和胸廓及胸膜、膈肌病变等,肺组织炎症、肺不张、急性肺损伤、肺水肿和肺纤维化,循环系统如心力衰竭,理化因素如气体中毒等均可引起呼吸衰竭。常见因素如下:

  • 气道阻塞性病变: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等均可引起气道阻塞。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急性加重时可引起气道痉挛、炎性水肿、分泌物阻塞气道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
  • 肺组织病变:各种累及肺组织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硅沉着病等,都可以导致肺的呼吸功能下降,出现缺氧或合并 CO2 潴留。
  • 肺血管疾病: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 心脏疾病:各种缺血性心脏疾病、严重心瓣膜疾病、心肌病、心包疾病、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缺氧和(或)CO2 潴留。
  •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部外伤所致的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严重的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胸膜肥厚与黏连、强直性脊柱炎等,均可限制胸廓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不足及吸入气体分布不均,从而发生呼吸衰竭。
  • 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肿瘤或外伤)、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严重的钾代谢紊乱等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动力下降,而发生肺通气不足。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呼吸衰竭,需加以注意:

  •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严重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道阻塞性病变、重度或危重哮喘、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肺血管疾病、胸廓外伤或手术损伤、自发性气胸和急剧增加的胸腔积液等。
  • 颅脑疾病患者:急性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死)等,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 神经肌肉传导系统障碍患者: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及颈椎外伤等,可损伤神经肌肉传导系统,引起肺通气不足。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的神经系统疾病

郑艺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症状表现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但均以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为基本表现,出现一些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困难、发绀、神经精神症状、循环系统症状、肝肾功能异常、酸碱及电解质紊乱等。

典型症状

  •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可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较早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出现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如三凹征。

    中枢性疾病或中枢神经抑制性药物所致的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比奥呼吸等。

  • 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当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时,可在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
    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所以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不明显或不出现发绀。

    因严重休克等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发绀,称作外周性发绀;而真正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作中央性发绀。

    发绀还受皮肤色素及心功能的影响。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精神神经症状:急性缺氧可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

    如合并急性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淡漠、扑翼样震颤,甚至呼吸骤停。

    慢性呼吸衰竭伴二氧化碳潴留时,随着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等。

  • 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

    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严重呼吸衰竭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浆尿素氮升高,个别患者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因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发生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肺性脑病
  • 肺源性心脏病
  • 消化道功能障碍: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胃肠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和出血。
  • 呼吸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呼吸衰竭常见问题30问(问与答)

孙得胜 遵医附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如何预防

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众多,积极治疗和控制引起呼吸衰竭的各种原发疾病,如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接种疫苗避免流感等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注意体位排痰,特别是老年体弱者,可协助翻身拍背,注意保持气道湿化。
  • 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要注意避免误吸,适当抬高床头,避免呛咳。
  • 冬春季气温变化时要避免受凉,室内通风,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 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等,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 加强营养,荤素搭配,增强体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呼吸衰竭常见问题30问(问与答)

孙得胜 遵医附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结合肺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及程度。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心肌酶、凝血等,有助于判断各脏器功能。
  • 肺功能检测:能够提示呼吸肌无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 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普通 X 线胸片、胸部 CT 和放射性核素肺通气或灌注扫描、肺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等,帮助判断肺实质和肺血管原因。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明确气道疾病和获取病理学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 病原学检查:痰细菌、真菌、病毒等筛查。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快速秒判血气分析的技巧和方法

孙普增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治疗方式

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在加强呼吸支持的基础上针对病因和诱因进行治疗,并且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进行监测与支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

  • 支气管扩张剂: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存在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患者,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常用茶碱、β2 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
  • 祛痰剂: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不易排出,常会加重通气障碍,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可用溴己新或氨溴索祛痰,后者的作用较前者强,它不仅降低痰液粘度,而且增强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
  • 湿化及雾化治疗:湿化吸入气体和雾化给药,均可达到净化、湿化气道及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等)作用。湿化和雾化治疗的局部用药有 β2 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激素等。
  • 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既可诱发或加重呼吸衰竭,同时也是呼吸衰竭和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应该在气道分泌物引流通畅的情况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控制感染。
  • 纠正酸碱失衡:急性呼吸衰竭较慢性呼吸衰竭更易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纠正。常用碳酸氢钠。

手术治疗

  • 气管切开: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增加体内氧含量。
  • 肺移植:可以彻底更换难以治愈的肺部组织病变。

其他治疗

  • 吸氧治疗:可以提高吸入气体的氧气浓度,纠正低氧血症。
  • 机械通气:不仅用于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呼吸衰竭,而且也用于预防呼吸衰竭的发生或加重。对心胸大手术后和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利用呼吸机帮助患者渡过呼吸负荷加重的阶段。
  • 体外膜氧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体外生命支持,代替肺组织为患者体内提供有效的气体交换,让患者自身的肺充分休息。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ICU救命神器系列 —— 呼吸机

于代华 西安市第三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注意事项
  • 在氧疗时,进食、喝水或张口呼吸等,都会影响氧疗效果,应加以注意。
  • 用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时,最好用安全的加热装置将湿化瓶水持续加热至 50℃ ~ 70℃。输出的氧温度便可与体温相近,水蒸气含量增高,有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要注意咳嗽排痰,不能自主排痰者,更换体位,轻拍背部,促进排痰。痰液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必要时吸痰,以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高流量氧疗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孙普增 阳谷县人民医院 消化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康复锻炼
  • 呼吸衰竭急性期时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可在床上活动四肢,勤翻身以防皮肤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缓解期可坐起并在床边活动,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切勿急于求成。

  • 在自身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尽早行呼吸肌及肺功能锻炼(如呼吸操、借助工具进行吹气训练)。

    呼吸操:
    闭着嘴,用鼻子吸气(深吸到底),然后把嘴缩小缩唇吐气。

    尽量将呼气时间延长,慢慢吸气、吐气。

    每天练习 10 ~ 15 分钟。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睡眠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患者家用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

马靖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预后
  • 及时接受治疗

及时接受治疗,对原发病进行纠正。如果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病能够去除,大部分呼吸衰竭患者都能够治愈。

若原发病完全纠正,呼吸衰竭症状将迅速缓解,对生活和寿命无明显影响。

无法根治的原发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呼吸衰竭症状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改善生活质量和寿命。

  • 不及时接受治疗

严重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有效救治,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甚至死亡。部分患者变为慢性失代偿性呼吸衰竭,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治疗,生活质量很差。

推荐医生 280位 推荐医院 2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