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系统由于炎症、外伤、先天性闭锁、肿瘤、结石、异物等各方面原因,引起阻塞的疾病。
泪道系统从泪小点开始,经过泪小管进入泪总管,再汇合至泪囊,最后进入鼻泪管,形成泪道流出系统。
泪道阻塞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泪溢。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有继发眼内、外感染的危险。
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系统由于炎症、外伤、先天性闭锁、肿瘤、结石、异物等各方面原因,引起阻塞的疾病。
泪道系统从泪小点开始,经过泪小管进入泪总管,再汇合至泪囊,最后进入鼻泪管,形成泪道流出系统。
泪道阻塞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表现为泪溢。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有继发眼内、外感染的危险。
本病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
本病主要表现为泪溢,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流脓。
泪溢
婴儿泪溢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泪囊若继发感染,可出现黏液脓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儿泪囊炎。可见泪囊局部充血隆起,有黏液样分泌物,内眦部皮肤发红、粗糙。
中老年人泪溢多在刮风、寒冷、烟尘等刺激因素下加重。
由泪石导致的泪道阻塞,可使泪液滞留导致泪囊扩张,患者可感到内眦处有压力感,最终可形成泪囊炎。
患者因不断擦拭眼泪,可致下睑外翻,从而加重泪溢症状。
流脓:眼内有脓液和泪液的混合分泌物流出,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此症状。
先天性因素导致的泪道阻塞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眼部疾病、避免外伤、注意个人卫生等有助于降低后天泪道阻塞的发病概率。
本病主要通过染料试验、泪道冲洗、CT 泪囊造影、泪道内窥镜检查、泪道探测等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估。
本病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阻塞的原因及是否发生了感染。
大多数婴儿不需要治疗,除非泪管发生了感染,因为大多数阻塞的泪管到婴儿 6 个月大时会自行打开。因此可先行局部按摩。
按摩: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局部按摩。
将食指放在泪囊区(位于内眦角,即内眼角与鼻梁之间),进行有规律地按摩及压迫。
每日 3~4 次,坚持数周,促使鼻泪管下端开放。
若患儿有泪囊炎表现,应在压迫后局部擦拭干净并抗生素眼液,可以减轻炎症并防止炎症蔓延。
泪道冲洗:坚持泪囊按摩后仍不能改善症状,医生会考虑给患儿 (3~6 月龄)做泪道冲洗,此操作对身体无损伤。
泪道探通术:婴儿患者若经保守治疗无效,半岁以后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75% 患儿一次探通即可治愈,还有 25% 患儿需行二次探通,然后留置硅胶管一段时间保持引流。
多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泪道阻塞如能积极治疗,一般效果好。大多数患儿可随着鼻泪管开口发育开通而自愈,或因压迫使鼻泪管开通而痊愈。
如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感染导致泪囊炎的形成,甚至造成角膜炎、角膜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