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指脑干部位的脑血管出血,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是神经科的一种急重症疾病。多见于 55 ~ 65 岁中老年人群,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等。
脑干出血是指脑干部位的脑血管出血,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是神经科的一种急重症疾病。多见于 55 ~ 65 岁中老年人群,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等。
脑干出血的病因尚不明确,常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如疾病因素、情绪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因素等。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脑干出血,需加以注意:
脑干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病情进展速度与出血速度密切相关。
少数出血速度缓慢的患者可出现突发头痛或头痛由间断变为持续性疼痛,头晕或原有头晕明显加重,一侧肢体或头面、舌部麻木、乏力、活动欠灵活等症状,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迅速出现昏迷。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坠积性肺炎、消化道出血、颅内压增高、癫痫等。
脑干出血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方式,可通过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戒烟、戒酒,坚持运动,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来减少发生的可能。
对于经常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功能状况,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脑干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尽快尽早治疗,对脑干出血患者意义重大。治疗目标为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以及预防并发症。
建议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的 72 小时内即开始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
对于有严重语言功能障碍者,可以从最简单的单字或数字开始,比如你、我、他、好、1、2、3 等,根据训练情况,逐渐过渡为词句、短句、长句或简单对话,从而恢复语言功能。
学习用手提物、学习使用筷子等,慢慢恢复生活能力。
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针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