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 病毒性脑膜炎
- 细菌性脑膜炎: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三种。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
主要症状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脖颈僵硬等。
脑膜炎是一组由各种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
主要症状有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脖颈僵硬等。
本病是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致病因素
细菌或病毒
绝大多数脑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肠道、鼻内和咽部,当它们寄居在这些部位时可能不会致病。
但如果被传播到大脑和脊髓周围的组织(脑膜),就会引起脑膜炎。
常见病原体如下:
肠道病毒:病毒性脑膜炎的最常见病原体,通过食物、水或被污染的物体传播。最常发生于婴儿和低龄儿童。
肺炎链球菌:一种常见的细菌,除了脑膜炎外,还会引起多种疾病,如鼻窦炎和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可在某些人的咽部寄居而不致病,但当它传给其他人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脑膜炎。
B 群链球菌:最常发生于新生儿。
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常见于新生儿和老年人。
流感嗜血杆菌:可见于儿童和成人,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如鼻窦感染。
其他微生物
脑膜炎也可能由其他微生物(如真菌)引起,以及由某些疾病引起,如癌症或狼疮。
创伤
脑膜炎也可能是某种损伤(尤其是颅骨或面部)或脑部手术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烧、脖子变僵硬(颈强直)、低头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精神异常、行为异常等。不同种类的脑膜炎的症状有其各自特点。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下:
本病主要是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接种疫苗
儿童期接种疫苗是预防脑膜炎的最佳方法,主要包括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疫苗、水痘疫苗、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
对于患病风险高的人群,也推荐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如去往已知发生脑膜炎疫情国家的旅行者、没有脾脏者以及感染艾滋病病毒者。
远离发生本病的患者,将脑膜炎患者与家中其他人隔离。
照护者应勤洗手。特别是帮助患儿如厕后,更换患儿尿布后,以及处理用过的床单、毛巾、衣物或患者的个人物品后。
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并采取措施预防蚊虫的叮咬,这些蚊虫可能携带有致病性细菌或病毒。
如果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发生了密切接触,应当就诊。服用抗生素可能会预防患病。
植入人工耳蜗的人应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脑膜炎的发生。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腰椎穿刺术)、血液中细菌培养、CT 或 MRI 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糖皮质激素
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
抗病毒治疗
适应证:病毒性脑膜炎
常用药:
阿昔洛韦: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各种病毒引起的感染。
更昔洛韦:预防及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患者。
抗生素治疗
适应证:化脓性脑膜炎
常用药:未确定病原菌前,可予以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进行经验治疗。后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治疗。
抗结核治疗
适应证:结核性脑膜炎
用药原则:治疗分为初始强化期和巩固期。需早期、联合、足量和长期用药。
常用药:最有效的抗结核一线用药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联合用药。
抗真菌治疗
适应证:隐球菌性脑膜炎
常用药:
两性霉素 B:广谱抗菌药,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药。
5-氟胞嘧啶:常在急性期与两性霉素 B 联用提高抗真菌疗效。
氟康唑: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药物,为广谱抗真菌药。
对症药物治疗
颅高压: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必要时联用利尿剂。
癫痫:可加用抗癫痫药物。
精神症状者: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选用药物包括奥氮平、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氟哌啶醇和喹硫平等。
脑膜炎的病程通常取决于年龄、一般健康状况以及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病情可由轻到重。
一般经及时治疗后,预后较好。
病毒性脑膜炎
更常见于夏末和秋初,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疾病。
患者可能只需到医院就诊,并随后采取家庭治疗。
病情可在 2 周内好转。
但有些人在发病后的数月内可能仍会感到头晕和疲倦。
细菌性脑膜炎
最常发生在冬末至初春,通常会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可能危及生命。
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并持续 2 ~ 3 周。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应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疗。
大多可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