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持续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痛、便秘,以及表情淡漠、相对脉搏缓慢、肝脾肿大、玫瑰疹等等。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有持续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腹痛、便秘,以及表情淡漠、相对脉搏缓慢、肝脾肿大、玫瑰疹等等。
本病是由于感染伤寒杆菌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病原体:伤寒杆菌。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弱。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因此一旦确诊感染伤寒,需要进行隔离。
传播途径:伤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传播方式如下:
饮用了被伤寒杆菌污染的水。
食用了被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
与患者和带菌者密切接触。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伤寒,需加以注意:
伤寒的潜伏期通常为 1~2 周。起病缓慢,在发病后 2~3 周症状最为严重。病程持续时间约为 3~4 周。少数会在退热 2 周后再次出现症状。
伤寒显著的临床特点是长期缓慢的发热,并伴有出汗、腹痛、肠胃炎、严重腹泻、头痛,甚至部分患者出现玫瑰疹。
本病的并发症有:
本病主要是感染伤寒杆菌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伤寒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伤寒的唯一有效手段。常用药物如下:
糖皮质激素:重症者可以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
伤寒多呈急性发病过程,一般经及时有效抗菌治疗后可痊愈。
病死率约为 1% ~ 5%。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预后较差,并发肠穿孔、肠出血者病死率较高。
曾接受预防接种者病情较轻,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