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伤寒钤法的前生今世
伤寒钤法有一个好听的别名,叫做:黄帝玉甲金钥机要传病法。(见刘完素著巜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伤寒钤法》是汉代张仲景创作的中医书。汉张仲景撰。中医书,一卷。钤:原指锁,引申为关键。法,法则。名《伤寒钤法》,即治疗伤寒病关键法则。其中记载了一种根据患者的出生年干支和发病日干支推求六经病证、所对应伤寒论条文,相应经方和转归预后的医算术数。简单地说,伤寒钤法是伤寒论条文使用密码,是五运六气学说验天应人的具体应用法则,是一种辅助诊疗的算病方术。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军阀、豪强逐鹿中原干戈四起,黄巾起义的烽火更是呈燎原之势。由于战乱频仍,百姓相继逃亡,流离失所,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伤寒钤法诞生于此等光景,可想而知它的命运: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伤寒钤法在中医历史上,或隐或现,传承不息。。。。。。中医历史上曾有一些精于伤寒钤法的名医出兴于世。刘温舒,宋代医家。尝官至朝散大夫,于《内经素问》之运气学说,最有研究,以为此乃治病之要义,但书中词义深奥古朴,难于理解,遂着《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三卷(一名《素问论奥》),另有《素问遗篇》,均有刊本行世。明熊宗立曾经作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中采录了上书的图论部分。马宗素。元代医家,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清研医术,其学宗刘完素,或谓即刘完素之弟子。谓热病即伤寒之类也,喜用凉药。曾采集刘完素之说,撰成《伤寒医鉴》,又作《刘河间伤寒医鉴》,并参以朱肱《南阳活人书》之说,又著有《(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行世。此外,与程德斋一起整理医圣张仲景遗著《伤寒钤法》。此书用五运六气理论对《伤寒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程德斋,元代医家。泰定(1324-1328年)年间整理《伤寒论》治法,撰成《伤寒钤法》(或云与马宗素同撰)。成无己金之聊摄人。家世儒医,《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其著作《注解《伤寒论》》卷首有《图解运气钤》之图表,此图表即是伤寒钤法汗瘥棺墓诀。高昶明朝名医,(约1481~1556)字景辉,益都人。(今属山东临淄区金岭镇)明代著名医学家。精脉诊,无数垂危者被治活,一时人称“卢扁”。以医术在当地闻名。尤专伤寒钤法(按日时受病施治),病人求治者众,对穷苦诊治给药,不计报酬。着有《钤法书》一卷,已佚。李浩(13世纪) 金代医家。祖籍山东曲阜,五世祖官居藤县。世代以儒医学著名。精通医术,敬慕仓公为人,13世纪70年代,常往来于东平(今山东泰安),为人治病有显效。着有《素问钩玄》、《仲景或问》、《伤寒钤法》等。薛己(1487-1559),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自幼生长于医门之家,父铠,为太医院医士。薛已自幼继承医业,先习疡医,后又以内科著名。正德嘉靖间(1506~1566年),担任御医,官擢太医院判,嘉靖时迁太医院使,中年辞归,从事医书校着与临床。薛己著作甚丰,其著作收录有马宗素的《伤寒钤法》。薛己在《薛氏医案》中也有运用钤法诊断为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案例。熊宗立(1409--1482年),字道宗,号道轩,别号勿听子。明代著名医家。福建建阳崇化里熊屯人。其先祖熊秘在乡建鳌峰书院,为子孙肄业之所,故熊宗立自称“鳌峰后人”。熊宗立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熊鉴(彦明)精医。熊宗立自幼多病,喜读医书,从熊鉴学医,长大又随刘郯学习校书、刻书、阴阳、医卜之术,深得奥旨。熊宗立得家传师承,学术底蕴颇为厚实。壮年后,结合自己的祖传医术,从事医疗和医书的撰著、校注、刻印工作,从而成为一位整理出版医学书籍的刻书家和医学家。兼通阴阳医卜之术。注解《难经》、《脉诀》,撰《药性赋补遗》,集《妇人良方》。曾著《新增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一书。以图表格式记录了十二种属相之人,六十甲子日发病,其五运六气格局病机以及钤法归号。篇末还附录了重要的钤法口诀:伤寒钤法归号歌。清•曹乐斋(1800-1880)及其弟子胡干元应用伤寒钤法也是名贯一方。其著作《运气掌诀录》以掌诀形式记录了《伤寒钤法》的应用。其书太阴病篇记录了太阴病母乙证为大柴胡汤证等伤寒钤法所未载之钤法重要口诀。《伤寒钤法》多记录在中医古籍中。目前的版本有:1、《薛氏医案》:医学丛书。又名《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明•薛己等撰,吴琯辑。初刊于明•万历年间。本书系薛己及其父亲薛铠所撰集校注的医书24种合刊而成。其中收录有马宗素的《伤寒钤法》。2、《普济方》:《普济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方剂书籍,它载方竟达61739首。共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刊于1406年。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四百二十六卷。人民卫生出版社在1959年以《四库全书》中所载《普济方》为主,并参考以前的一些残卷残本,一一进行校勘、重印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普济方》共分10册。第一册为方脉运气脏腑,第二册为身形,第三册到第六册为诸疾,第七册为谙疮肿,第八册为妇人,第九册为婴孩,第十册为针灸。这样使原书426卷亢繁的卷宗变得简明有章。其中第三册4--1诸疾卷123-125是伤寒钤法的相关资料。尤其是收录的伤寒钤法条文,以诗歌的形式编排了宋本《伤寒论》的所有条文和方药,标有序号,供推算检方所用。是研究《伤寒钤法》的重要资料。3、《素问图括定局立成》一卷。 明•熊宗立撰。宗立字道轩,建阳人,刘剡之门人也。(剡永乐中人,著有《四书通义》。)好讲阴阳医卜之术,是书以《素问》五运六气之说编为歌辞。又有天符岁会之说,以人生年之甲子,观其得病之日气运盛衰,决其生死。医家未有用其法者。盖本五运六气,以生克制化推其王相休囚……4、《运气掌诀录》一卷。清•曹乐斋撰。成书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首录《素问》“六节藏象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至真要大论”以示运气之源,详考逐年司天在泉、大过不及、主运客运、天时民病,再将伤寒六经脉证治疗结合运气学说,阐述六经病证传变、吉凶与用药规律。本书以运气学说阐述《伤寒论》,是独辟踢径探析《伤寒论》之作,对研究《伤寒论》及临床诊治,足以启迪和借鉴。现存光绪二十年(1894)成都邓氏崇文斋刻《仲景全书五种》本,1916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5、《(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行世。刘完素先生着。马宗素刊行。6《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明熊宗立编辑发行。采用了宋太医学司业刘温舒的图论部分及程德斋的伤寒钤法集成一册。由郑金生主编的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全403册)精装,其中第十六册载有《重编伤寒必用运气全书》十卷全。7鄢良先生在其著作巜人身小天地》一书中,对伤寒钤法进行了务实考证。总体观点认为伤寒钤法属于运气学说的流变!中医历史上对伤寒钤法的批判也不少。据〔李氏(中梓)运气考〕记载:黄仲理伤寒类证辨惑曰。夫运气应时交反脉者。谓取其加临时日。以诊平人。验其病不生死于将来。非伤寒已病脉之比也。盖伤寒有是证。则有是脉。如伤寒脉紧。伤风脉缓。是也。有是证。而不见是脉者。故云反之一字也。万全痘疹心法曰。运气之论。岐黄之秘旨。专论其年。非谓起病日也。伤寒钤法。以日起病。归号求方。不惟失轩岐之意。而且乱长沙之法矣。况主客之气。胜复之变。一岁之中。难以逆料。岂可以是料病吉凶也。信如其言。太乙天符日起病者凶。则太乙天符年有病者。皆不可治也。周礼医圣阶梯曰。运气治伤寒。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时。合得病之日时。推算五运六气。与伤寒六经证候。无不吻合。谓某日当得某经。某经当用某药。而以张仲景一百一十有三方。按方施治。如太阳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之类。此无稽之术。杀人之方也。世之业医者。欺人罔天。动以五运六气为言。殊不知寒毒之气。入人腠理。相搏于营卫之间。怯者则着而成病矣。壮者气行。实时未病。或过一二日。或过三四日而始觉。则得病之日。无真正之日矣。以此不真正之日。而谓某日当得某经。某经当用某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祸不旋踵。况运气推算。假饶得真正之日。万无是理耶。予故曰。运气不可适从也。缪希雍本草经疏曰。原夫五运六气之说。其起于汉魏之后乎。何者。张仲景汉末人也。其书不载也。华元化三国人也。其书亦不载也。前之则越人无其文。后之叔和鲜其说。予是以知其为后世所撰。无益于治疗。而有误乎来学。学人宜深辨之。予见今之医师。学无原本。不明所自。侈口而谈。莫不动云五运六气。将以施之治病。譬之指算法之精微。谓事物之实有。岂不误哉。殊不知五运六气者。虚位也。岁有是气至则算。无是气至则不算。既无其气。焉得有其药乎。一言可竟已。其云必先岁气者。譬夫此年忽多淫雨。民病多湿。药宜类用二术。苦温以燥之。佐以风药。加防风羌活升麻葛根之属。风能胜湿故也。此必先岁气之谓也。其云毋伐天和者。即春夏禁用麻黄桂枝。秋冬禁用石膏知母芩连芍药之谓。即春夏养阴。秋冬养阳之义耳。乃所以遵养天和之道也。昔人谓不明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者。正指后人愚蒙。不明五运六气之所以。而误于方丹所载。根据而用之。动辄成过。则虽检遍方书。亦何益哉。予少检素问。中载有是说。既长游于四方,见天下医师。与学士大夫。在在谈说其义。于时心窃疑之。又见性理所载元儒草庐吴氏。于天之气运之中。亦备载之。予益信其为天运气数之法。而非医家治病之书也。后从敝邑。见赵少宰家藏宋板仲景伤寒论。皆北宋善板。始终详检。并未尝载有是说。六经治法之中。亦并无一字及之。予乃谛信予见之不谬。而断非治伤寒外感之说。何梦瑶医碥曰。运气之说。拘牵不通。固为有识者所不信。然其大指在详举六气。有许多变幻。寒中有热。热中有寒。邪正交错。蕃变纷纷。莫可纪极。一以明人之病源。一以例人之病情耳。明人之病源者。言人感六气而生病。欲人细推所感之气。其中有无夹杂他气。当兼治也。例人之病情者。天地之气。变幻无定。则人身之气。亦变幻无定。而病情不可以一律拘也。如冬月固属寒气司令。然亦有客热加临。故冬亦有温时。所谓非时之暖也。人于冬月。病外感。则未知为感寒而病欤,抑感非时之温而病欤。是其源所当察也。寒气在上。则阳伏地中。故土上凛烈。而井泉温暖。以验人身。则外感于寒。则内郁为热也。是其情之有可例也。此言运气者之大指。取其大者。略其烦碎。弃其纰缪。而实物理验于人身。是在善读书者耳。又曰。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曰。司天运气之说。黄帝不过言天人相应之理如此。其应验先候于脉。凡遇少阴司天。则两手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寸不应。太阴司天。则左寸不应。若在泉则尺脉不应。亦如之。若脉不当其位。则病相反者死。此诊脉之一法也。至于病。则必观是年岁气胜与不胜。如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心痛胁满等证。倘是年风淫虽胜。而民另生他病。则不得亦指为风淫之病也。若是年风淫不胜。则又不当从风治矣。又云。相火之下。水气乘之。水位之下。火气承之。五气之胜皆然。此乃亢则害。承乃制之理。即使果胜。亦有相克者乘之。更与司天之气相反矣。又云。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则岁半以前属司天。岁半以后。又属在泉。其中又有胜不胜之殊。其病更无定矣。又云。厥阴司天。左少阴右太阳。谓之左间右间。六气皆有左右间。每间主六十日。是一岁之中。复有六气。循环作主矣。其外又有南政北政之反。其位天符岁会。三合之不齐。太过不及之异气。欲辨明分晰。终年不能尽其蕴。当时圣人不过言天地之气营运旋转如此耳。至于人之得病。则岂能一一与之尽合。一岁之中。不许有一人生他病乎。故内经治岁气胜复。亦不分所以得病之因。总之见病治病。如风淫于内。则治以辛凉。六气皆有。简便易守之法。又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无问其数。以平为期。何等划一。凡运气之道。言其深者。圣人有所不能知。及施之实用。则平正通达。人人易晓。但不若今之医者所云。何气司天。则生何病。正与内经圆机活法相背耳。张倬伤害兼证析义曰。谚云。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所以稍涉医理者。动以司运为务。曷知天元纪等篇。本非素问原文。王氏取阴阳大论。补入经中。后世以为古圣格言。孰敢非之。其实无关于医道也。况论中明言。时有常位。而气无必然。犹谆谆详论者。不过穷究其理而已。纵使胜复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时之化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异。岂可以一定之法。而测非常之变耶。何瑭医学管见日。运气之说。起于素问。本为四时之变而设。盖以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水。夏秋之交为士。以此察天地之气候。辨人物之病证。以为治疗之主耳。素问六节脏象论。谓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又谓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且以一期三百六十日。分为六气。每气主六十日。则其意可见矣。纪以天干。则曰五运。纪以地支。则曰六气。其实一也。传久致讹。至天元纪大论等篇。则遂以年岁之干支。分管六气。盖以失先圣之指矣。盖年岁之干支。天下皆同。且通四时不变也。天气之温暑寒凉。民病之虚实衰旺。东西南北之殊方。春夏秋冬之异候。岂有皆同之理。此其妄诞。盖不待深论而可知也。近世伤寒钤法。则以得病日之支干为主。其源亦出于此。决不可用。盖金木水火土之气。各主一时。当时则为主气。为司天。非其时。而有其气。则为客气。其气与时正相反者。则为在泉。谓其气伏于黄泉之下而不见。治疗之法。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盖所谓必先岁气。勿伐天和者也。春时木气司天。则四方皆温。夏时火气司天。则四方皆热。夏秋之交。土气司天。则四方皆湿。秋则皆凉。冬则皆寒。民病往往因之。此则理之易见者也。其有气与时相反者。则所谓客气者也。故治疗之法。亦有假者反之之理。观此则运气之说。思过半矣。随着五运六气学说的兴起,日干支五运六气学说也渐渐的进入大家的视野。现代研究伤寒钤法的大家有:1、新浪名博:假如明天来临,姓氏不详,yongbin是其天机论坛网名。虽然假如明天来临先生不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但是自2016年04月30日---2016年06月13日期间,陆续在其新浪博客发表《伤寒钤法正名》系列文章28篇,并在中医许多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上做了很多有益工作。且无私的面向广大中医爱好者分享自己的成果。在此,谨向假如明天来临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2、新浪名博:如意明月,路辉先生,博士毕业。出版有《无极之境》等书籍,创甲子书院。先生药学专业博士。2013年10月14日在其新浪博客发表文章:研究仲景《伤寒论》的一种思路伤寒钤法解密两篇。3、新浪名博:先贤追寻者先生。利用过去名医医案对照《伤寒钤法》进行了考证工作。对《伤寒钤法》的临床准确率做了对比。率先提出了:“应该为伤寒钤法正名”的呼唤。4、广东中医院博士吴新明有文章:《优化改造《伤寒钤法》建立健全针法体系》。并在某学术会议上分享。具体内容不详。5、新浪名博:象数中医,也非常关注伤寒钤法,其博文也有数篇关于《伤寒钤法》,可惜目前此博已关。6、天机论坛上有网名为:“青山挨星”的朋友,正在尝试着做《伤寒钤法》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并有一篇文章:《伤寒钤法起例方法之考证》发表在天机论坛。7、泰安王相钧,经多年研究伤寒钤法,参照伤寒钤法各版本之间的异同,在伤寒钤法原有构架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了临床实践。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天行医教一书,系伤寒钤法专著,并录有伤寒钤法六病医案。否定不结合四诊,而单独应用医算而进行处方。认为伤寒钤法是辅助中医师诊疗的一种医算方术。是1800年来对伤寒论的唯一正解。伤寒论是依据日干支五运六气学说而展开的辩证论治的方书。8、目前还有一位伤寒钤法实践者,是用病人出生的日干支和发病日干支来推演疾病。伤寒钤法各版本之间关于起例方法和汗瘥法及伤寒钤法条文,都不尽相同。《伤寒钤法》起例方法中的几个难点问题说明一下:1、经钤法推演出六气辨病结果后,再取证时,各版本方法不一致。薛氏医案载《伤寒钤法》中的运算方法是:以病人生年天干加于司人上,顺数至司天所得干,为六气辨病归证之号,这种方法的钤法要素为1病人出生年干支(六十甲子)2发病日(十二地支);而《普济方》《素问图括定局立成》《运气掌诀录》所载运算方法是:以病日天干加于病人属相上,顺数至司天所得干,为六气辨病归证之号,这种方法的钤法要素为1病人出生年支(十二属相)2发病日(六十甲子)。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同。是初学伤寒钤法者的一个难点。经过认真研究实践,破解了这一难题,应该以《普济方》《素问图括定局立成》《运气掌诀录》所载运算方法为确。2、按照上述版本所述《伤寒钤法》起例方法,太阳病、少阴病篇无法取到阴干条文;阳明病、厥阴病篇无法取到阳干条文。3、卯日发太阳病,一说为下太阳坎字号,一说为痉湿暍病。此两者取证重叠。令学人无法取舍。4、上太阳月字号只有六证,尚余四证;中太阳破字号只有六证,尚余四证;下太阳坎字号只有九证,尚余一证;阳明病水字号只有四证,尚余六证;少阴病地字号只有三证,尚余七证;厥阴病坤字号只有九证,尚余一证;劳复病只有六证,尚余四证;霍乱病只有六证,尚余四证;痉病只有五证,尚余五证;湿病只有六证,尚余四证等。以上所述的这些余证是伤寒钤法起例的难点。各版本对此问题的说明不一致。5、有些案例经过《伤寒钤法》六气辨病推演后,得到所对应《伤寒论》条文及所载方剂与病人实际病情不能相符。此时需要推演五运辩证。这种情形在《伤寒钤法》的临床实践中非常常见。如《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师曰:子知六气,不知五运,未尽其道。”根据五运辨证的推演结果及结合病情色脉,来判断病情属于伤风?伤暑?伤燥?抑或是温病?热病?湿病?寒病?有的需要用到脏腑虚实辨证法来判断病情。天机论坛名为“青山挨星”的网友曾作:《伤寒钤法起例方法之考证》一文发表在天机论坛上,讲述了他的疑惑。在此向他这种努力探索求真的精神表示敬意。全文如下:“伤寒分三派,经方、气化与钤法,考仲景序言,伤寒当尚方术,本于内经诸经。而今基于五运六气、干支历法的钤法,有普济方、马完素、指掌录三份主要资料,观其起例方法,有不妥之处:1、举的例子有矛盾,比如暍共3证,举例为7证:假如庚午生人,戊戌日得病,戌属火支,前进三辰到子,却将庚午二字,顺数到戌,见庚辰,即太阳暍症第七病也,白虎汤主之。这点可能是用法未写完整,比如将7取3的余数为1,未尝可知,然缺医学依据。2、钤法共237证,但按其记载的运算规则,很多证(超过120证)不可能出现,比如坎字号9证被痓、湿证所覆盖,两者只能取其一,逻辑上相互覆盖;日字、月字只能出现8证(一半),中太阳、下太阳也只能出现一半,还有木火等诸证无法出现火出现不全。如果伤寒流于经方、方证,必然会使中医走向经验学,从而失去准确率、增加主观性,探索真正的伤寒钤法之路尚漫长。”以上例举了伤寒钤法的来源,历代支持使用伤寒钤法的医家观点,反对伤寒钤法的观点,现代研究伤寒钤法的人物及观点,以及伤寒钤法研究的难点问题所在。伤寒钤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诊疗方法。在历代名医的口碑中褒贬不一,在历代传承中多有错简之处。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正改良,才能真正用于临床实践,造福于病患。鉴于伤寒钤法在目前少有人知,故发此文,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伤寒钤法的本末原委。更多的人参与到伤寒钤法的修正改良工作中来。转自泰山伤寒钤法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cXPJ1O3cBvLKMHK5yikqyQ
黎崇裕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0月27日 303 0 0 -
《伤寒论》真的是113方吗
《伤寒论》真的是113方吗 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在《伤寒论·序》中提出:“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从此,中医界一直沿用其说,认为《伤寒论》记载方剂有113首,缺方1首,实为112方。 然而《伤寒论》真的是113方,缺方1首吗?笔者对《伤寒论》的相关条文和方剂反复进行研读,对于《伤寒论》中的方剂进行逐篇统计后发现,《伤寒论》其实有117首,缺方2首,实为115方。缺少的方剂为禹余粮丸和土瓜根方,此二方有方名,无具体的药物组成和用法。为了纠正以往对《伤寒论》方剂数目的不准确认识,特将《伤寒论》方剂列举如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有方剂14首,分别为白虎加人参汤、甘草干姜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桂枝汤加厚朴杏子(第43条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芍药甘草汤、四逆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方剂36首,分别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芒硝汤、大柴胡汤、大青龙汤、抵当汤、抵当丸、茯苓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麻黄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162条作“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桃核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五苓散、小柴胡汤(第97条作“柴胡汤”,第103条作“小柴胡”)、小建中汤、小青龙汤、禹余粮丸、真武汤、栀子豉汤(第81条作“栀子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厚朴汤、栀子生姜豉汤。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有方剂25首,分别为白虎汤、白散、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赤石脂禹余粮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又称“泻心汤”)、大陷胸汤、大陷胸丸、附子泻心汤、甘草附子汤、甘草泻心汤、瓜蒂散、桂枝附子汤、桂枝人参汤、黄连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汤、去桂加白术汤、生姜泻心汤、十枣汤、文蛤散、小陷胸汤(第141条作“三物小陷胸汤”)、旋覆代赭汤、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有方剂11首,分别为大承气汤、大猪胆汁、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子仁丸、蜜煎、土瓜根、吴茱萸汤、小承气汤(第56条作“承气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猪苓汤。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仅有小柴胡汤和柴胡汤,已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里列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有方剂2首,分别为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有方剂14首,分别为白通加猪胆汁汤(又称“白通加猪胆汤”)、白通汤、半夏散及汤、附子汤、甘草汤、黄连阿胶汤、桔梗汤、苦酒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散、桃花汤、通脉四逆汤、猪肤汤。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有方剂6首,分别为白头翁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乌梅丸。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有方剂4首,分别为理中丸(第159条作“理中”)、理中丸作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汤。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有方剂5首,分别为牡蛎泽泻散、伤寒差后小柴胡汤、烧裈散、枳实栀子豉汤、竹叶石膏汤。 由上述详细列表可见,对《伤寒论》第233条皆认为此条文仅有一方,为蜜煎方,而遗漏了土瓜根、大猪胆汁二方,其中土瓜根方原文未见相关的药物及用法记载,为缺方之一,而大猪胆汁方则列有相关药物及用法:“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另外,部分医家称蜜煎为蜜煎导,个人认为应该称之蜜煎为妥,原文“蜜煎导而通之”中的方剂名如果称为蜜煎导,则变成“蜜煎导,而通之”,那这个“而”字显得多余,应该为“蜜煎,导而通之”,这里“而”作连词,连接的是两个动词,有“进而”的意思。而且在具体处方时,《伤寒论》原文称之为“蜜煎方”,因此方剂名为“蜜煎”无疑,而不是“蜜煎导”。 《伤寒论》第386条原文对于理中汤明确提出理中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其后还有具体的加减法,仲景书中丸剂只有加法,没有加减法,只有汤剂才有加减法,因此此汤可称之为理中丸作汤,当为独立一方,即《金匮要略》人参汤,《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曰:“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中有关小柴胡汤证条文共有20条。列有小柴胡汤第37、96、144、229、266、379条文中的具体药物、剂量和用法是一模一样的,为同一个方无疑,并且96条还列有详细的加减法。可《伤寒论》第394条所列小柴胡汤,虽然药物、用法和其他条文一样,用量却相差很大。因此,《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中的伤寒差后小柴胡汤和其他篇章的小柴胡汤并不是同一个方剂,当单独列出。三部六病传人李国栋先生在《气解伤寒论:经方三部六病新解》中认为:“此394条方药中人参、黄芩、炙甘草、生姜的用量均减少了三分之一,可见此证为食郁发热。食郁为胃中实,故减少人参、甘草之补胃,黄芩之清肺,生姜之止呕。”韩社光、韩胜保二人在《〈伤寒论〉113方没有佚一方》中提出:“394条之小柴胡汤与以上6处之小柴胡汤所适应之证情不同,所应用的法、方、药亦应不同,而此处正是将方内药物剂量变化了。因为大病后的治疗,‘不能尽该者’,即不能用常法常量,应该较常法常量‘微’一些,所以此处所用小柴胡汤的和解功能亦应该‘微’一些,实际上此处的小柴胡汤较以上6处的小柴胡汤其用量减小了。”因此,伤寒差后小柴胡汤单独列为一方,和其他篇章的小柴胡汤以示区别。(本文摘自《经方三部六病应用:刘绍武《仲景证治观》钩玄》)
黎崇裕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18日 276 0 0 -
《伤寒论》关于“属阳明”的含义
《伤寒论》关于“属阳明”的含义原创 李国栋 《伤寒论》关于“属阳明”的说法,有四个含义:一、属阳明病证候。如48条:“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两条关于属阳明,是说属于阳明病证候。二、属阳明病部位。如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食谷欲呕属阳明,是说属于中焦阳明病部位。得吴茱萸汤,病情反而加剧,由“欲呕”变成“呕”了,就是属上焦了。如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呕吐属于上焦者,则为外邪所迫,法当解外。如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注:短气则为胸满,属上焦),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注:哕就是吐),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的功能为解外,又如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三、属阳明病时辰。如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日晡所发热者,属于阳明病时辰发热。如193条:“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日晡为申,日晡发热,就是申时发热,申时属阳明病时辰。酉戌时在夏至时节属阳明病时辰,在冬至时节不属阳明病时辰。四、属阳明胃气自和。如384条:“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此条曰,下利后,应当大便硬,硬则能食者愈。此属阳明也,是说此属阳明胃气自和也;不愈者,不属阳明胃气自和。综上四点,《伤寒论》关于“属阳明”之说,不是仅仅局限在属于阳明病证候,还有属于中焦之阳明病部位和日晡所之阳明病时辰,以及阳明胃气自和等。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属阳明”包含了属于阳明病时辰,即“阳明病”不等同于“阳明证”。如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此条大便溏、小便自可,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小便数,大便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此条胁下硬满,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腹胀满。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微恶寒,口不渴,不是阳明证。阳明证的表现是不恶寒、口渴。宜桂枝汤发汗,法当口不渴,口渴者不宜桂枝汤发汗。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此条无汗而喘,不是阳明证。阳明证法当汗出濈濈然。以上诸条都不是阳明证,而都冠名为阳明病,其实都是在阳明病时辰上发病,所以冠名为阳明病。类似这样的条文太多了。假如阳明病等同于阳明证,那么237条也应该冠名为阳明病,不用冠名为阳明证。如237条原文:“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此条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此条为什么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也”?这就是因为“阳明病”不等同于“阳明证”。《伤寒论》条文,凡冠名为阳明病,就是在阳明病时辰上发病。凡冠名为少阴病,就是在少阴病时辰上发病。如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特举一例少阴病大承气汤病案。患者王某某,2008年4月23日来诊时自述:“2008年3月中旬某日下午发烧39℃多,即去某医院打针(用药不明)。回家后出汗多,衬衣湿透,热退。半夜突然拉肚子,水泻,急去某医院再诊,即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输液治疗(用药情况不明),治疗三日腹泻不止,昼夜腹泻十数次,口干,胸闷,做心脏彩超发现心肌扩大,转入心血管内科治疗三日,胸闷症状缓解(用药情况不明),服蒙脱石散(思密达),腹泻仍不止,日数次便稀水。转入消化内科治疗一周,服用黄连素片、固肠止泻丸,腹泻仍不止。”刻诊,腹不胀不痛,无汗,能食,舌质暗紫舌尖稍绛红,舌苔白厚干,舌根部微黄厚腻,脉两尺弦紧有力。处方:大承气汤方药:大黄15g厚朴30g枳实12g芒硝6g,二副水煎服。2008年4月25日再诊,患者述,23日下午4点半服药,晚10点多肠鸣腹泻,稀便,量不多,至次日早晨共泻五次,均是稀便,每次都是放屁多,屙屎量不多。24日上午8点半服第二副药,中午12点多,腹泻一次,量多,臭秽,都是稠屎,这一次比夜晚五次屙屎的总量还要多,晚8点多第二次腹泻,量多,臭秽,稀水便,稀便中有干屎蛋儿。今晨8点多第三次便下少许稀屎。查舌态厚干,舌根部微黄,舌质暗红,脉两尺弦紧,口不渴,有点打嗝。处方:大柴胡汤方药:柴胡25g黄芩10g半夏6g白芍20g当归10g枳实10g大黄6g生姜10g大枣4枚,二副水煎服。嘱其二日后复诊。患者过了二十天后打电话告知,上药服后大便成型,没有再拉稀。此案与大承气汤,就是根据半夜发病(少阴病)腹泻,以六病时位辩证,断为少阴病大承气汤证。《伤寒论》六病时位辩证方法,是三部六病学者臧东来先生对《伤寒论》的重大发现。臧先生在“试论‘六病时位’是《伤寒论》的证治程序”(《中医药研究》杂志2001年6月第十七卷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六病”欲解时是“六病”发病时的论点。认为:“伤寒”病发时辰是具体的,而病愈时辰则是不具体的;“六病欲解时”是要了解“六病”含有的病时概念;第3条中的“已”字当为“巳”字,“或巳发热,或未发热”都是发热开始的时辰。臧先生的这一论点,有《伤寒论》原文支持。如240条曰:“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六病”欲解时是“六病”发病时,这一论点,揭开了千百年来罩在《伤寒论》上的神秘面纱,还原了《伤寒论》朴实的面貌。六病时位辩证,以外感伤寒的发病时辰作为辩证的特别依据,为六病辩证的准确性,提供了又一重要条件。学习《伤寒论》,需要逐字、逐句领会。正如《伤寒论》序言所说:“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寻余所集,是寻《伤寒论》十六卷所集,前后互参,才能思过半矣。思过半矣,就是明白一大半的问题。
黎崇裕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7日 453 0 0 -
嗨,我是独具传奇却无色彩的白细胞
嗨!您好,我是您身体里细胞天团的白细胞!红细胞是我大哥,他最喜欢跟氧气谈情说爱,而我是独具传奇却无色彩的人物!千年老二珠圆玉润白细胞;血小板是我小弟,他老成持重,不苟言笑,负责血管的修修补补。 白细胞家里有五胞胎,其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这是三个调皮的男孩子,胞质内都含有嗜色颗粒,考虑男孩子需要糙养,我们简单粗暴统称为“粒细胞”。大姐叫做“单核细胞”,她喜欢云游四方,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遇到异物,就能向其聚集,并将其吃掉。我家最小的宝贝公主,是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她娇小婀娜,体型多变,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免疫天团最核心的成分。淋巴细胞小公主热忱于当侦察兵,监视身体里的情况,及时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 我们白细胞的一生独具传奇!特质就是骁勇好斗,最喜欢吃细菌,斗病魔。当发现情况时,我会召集五胞胎,大喝一声:“爱和正义的细胞天团,我代表月亮消灭它们!白细胞威力,变身!”我们迅速使出杀手锏---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病菌入侵部位,将他们包围起来吃掉。 我和整个细胞天团一起称为身体的前哨,是您体检或就诊必检的项目,也是最能反映您身体基本信息的检验指标。但检验单上标注的正常值往往是针对成人的,对于小孩子而言,细胞天团的变化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年龄段正常值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才能读懂我们。 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可能会异常增高或降低,这是孩子的身体进行免疫反应的表现,也就是我在跟病菌“斗智斗勇”的表现,随着疾病的好转,我会逐步恢复至正常。但是如果我扛不住了,就会持续出现异常,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您就要引起重视,多关注我的变化了。 使我降低的原因常见于伤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恶性病等。 我出现病理性增高时要特别留意,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常见于感染、中毒、缺氧、肿瘤及血液病,白细胞升高最严重的问题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白血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4/10万,急性白血病占90%~95%,慢性白血病仅占3%~5%。但请大家不要担心,儿童时期的白血病通过规范治疗,绝大部分是可以治愈的,这远远好于成人。 在白血病病人检查中,白细胞数增高者约占50%以上,其余正常或减少,当然白血病还有很多其他的血象变化,比如,我大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减少,我三弟血小板也有减少。还会伴随一些临床症状,如:发热、贫血、出血、以及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等等。当然从轻到感冒,重到白血病,绝对不是单纯我一个小小的白细胞变化就能够确诊的,但对于有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异常的情况(即使是轻度异常喔),请爸妈们高度重视,记得复查喔。必要时需要求助技术精湛的儿科医生进行分析、诊断、治疗。
杨明华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30日 1784 1 7 -
什么是“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途径指的是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也叫做经消化道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能够在大便之中存活,所以可以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进行传播,如果这些带病原体的大便污染了手或者食物,那么就会病从口入,导致传染给其他人。 比如,农民用病毒污染的粪便给蔬菜施肥,如果没有将这些食物充分洗净烧熟,吃了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没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触了别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们就会被感染。 比较常见的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切断粪口传播,是预防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将食物洗净煮熟,“饭前便后”洗手是切断消化道传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洗手时应注意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并用流动水冲洗,时长不少于 20 秒。
张临友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02日 2764 0 1 -
谈谈儿童感染性出疹性疾病
儿童是感染性疾病比较多发,出疹性疾病儿童也非常多见,通常老百姓把这一类疾病叫“出疹”,其实这里也有很多的学问,感染性出疹性疾病一般指病毒及细菌感染,因此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谈谈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疹性疾病: 1.麻疹 麻疹病毒感染所致,其典型特点为发热4天出疹,典型斑丘疹,出疹3-4天,然后退疹,并留有色素沉着,出疹前1-2天可见麻疹粘膜斑,注意麻疹可以引起肺炎、喉炎,甚至脑炎,尤其是麻疹合并肺炎会继发细菌感染,因此细菌和病毒感染都不是绝对的,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疗需要专业医师判断。 2.风疹 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发热当日出疹,第一天为麻疹样斑丘疹,第二天皮疹融合呈片与猩红热相似,第3天开始退疹,病程3日左右,又称三日麻疹,风疹有些会合并淋巴结肿大,孕妇早期合并风疹感染容易影响小孩宫内的发育。 3.幼儿急诊 这个病是一岁以内小孩最高发的疾病,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潜伏期10天,高热起病,连续发热4-5天,突然退热,热退疹出,1-2天消退,不留色素沉着。但是注意此病早期会诱发小孩热性抽搐,另外也有并发肺炎,家长也不能太大意。 3.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初发为水痘,潜伏再发为带状疱疹。潜伏期14-17天,发热当日出疹,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种形态均存在,俗称“四世同堂”。也有并发肺炎和脑炎可能,越小的孩子并发症可能越严重。 4.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I型主要在身体上部和唇部,II型在身体下部如会阴部,也称为生殖器疱疹,属于性传播疾病。单纯疱疹多成堆出现,破溃后可形成溃疡。如果一旦并发脑炎后果非常严重,如果单疱病毒感染一定关注小孩有没有头痛,呕吐和精神状态。 5.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柯萨奇16型引起,少数为柯萨奇5、10型引起。重症往是EV71感染引起的,3岁以下儿童多见,在手足口部位及臀部可见红斑和斑丘疹,次日形成疱疹,单房,直径2-5 mm,一般不破溃,2-4天吸收,干燥、结痂,不留疱疹,病程5-7天。手足口病一定要关注宝宝是否反复发热,抽搐,呕吐和肢体抖动,严重会引起脑干脑炎和肺水肿随时危及生命。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 EB病毒感染所致。10-15%出现皮疹,斑丘疹多见,在病程4-10天出现,少数可呈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特异型抗体阳性。这个病又叫接吻病,注意避免消化到传播,严重会损伤到肝脏和血液系统,尤其是影响到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危及生命,不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常见细菌感染相关发疹性疾病 1.猩红热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潜伏期2-5天,发热第2天发疹,呈弥漫性鸡皮样红斑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草莓舌、帕压纸、口周苍白圈、皮疹退后脱皮、伴有扁桃体炎等特点,会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注意要及早抗生素治疗。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所致,皮疹为出血炎、斑疹、紫癜、爆发性流脑可出现DIC。这样一种非常严重的特殊的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目前由于疫苗的普及,这种病也比较少见。 3.伤寒、副伤寒 由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引起,伤寒第6天出疹,在胸腹部,为玫瑰疹,数日不超过10个,3-5天消退。副伤寒分甲乙丙型,皮疹较伤寒略多。这种胃肠道症状多见。需要及早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 4.败血症 如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可出现猩红热样皮疹,也可出现瘀斑,斑丘疹及荨麻疹,注意婴幼儿败血症容易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5.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感染的微生物,支原体感染容易引起肺炎,但是少数引起脑炎,皮疹也不少见,可以是风团块样皮疹和粟粒样红色皮疹。 本文系汤卫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汤卫红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6月07日 10668 1 3
伤寒相关科普号
钟远辉医生的科普号
钟远辉 副主任医师
梅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1002粉丝292.3万阅读
张临友医生的科普号
张临友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胸外科
3966粉丝867.3万阅读
张海东医生的科普号
张海东 主治医师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
39粉丝6.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张建初 主任医师武汉协和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擅长:擅长慢性咳嗽、喘息的诊治;复杂肺部感染、肺癌肺结节、间质性肺炎及胸膜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选择;慢性气道疾病的治疗和长期管理。
-
推荐热度4.9刘静 主任医师湖南省儿童医院 感染科擅长:小儿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百日咳、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结核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颅内感染等; 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咨询: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喘息性疾患等; 消化系统疾病咨询:腹泻、呕吐、腹痛、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痢疾、伤寒等;儿童健康咨询及儿童营养保健咨询等。
-
推荐热度4.8吴晔明 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 小儿外科擅长:对小儿先天性疾病、儿童肿瘤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传统的开腹手术外,擅长于各类儿童腹腔镜微创手术,擅长小儿先天性疾病(肛门闭锁、食道闭锁,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巨结肠、食管裂孔疝、膈膨升等)、儿童肿瘤和各类儿童胸腹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