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指由于上腔静脉及其分支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血液无法经过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表现,是胸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指由于上腔静脉及其分支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血液无法经过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导致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表现,是胸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由于上腔静脉受到压迫引起的,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
本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面部、上肢肿胀,咳嗽,胸痛等。疾病进展后可导致吞咽困难、昏迷、休克(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皮肤冰冷)等,威胁患者生命。
本病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查:用于明确病因,尤其适用于合并有恶性肿瘤的患者。
痰培养:目的是明确痰中是否有细菌感染,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抗生素药物选择。
影像学检查
CT:可以显示上腔静脉受压或狭窄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具有确诊价值。
血管造影:通过血管造影可很好地显示上腔静脉梗阻或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是诊断的金标准,但是有一定的创伤性。
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一,所以需要对因和对症治疗双管齐下。对症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痛苦,并为病因治疗争取时间,而对因治疗,才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解决根本问题。
恶性肿瘤是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而其中小细胞肺癌、肺鳞癌和恶性淋巴瘤占绝大多数。这些肿瘤对放、化疗常比较敏感,因此放、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目的是通过放置金属支架,从而疏通堵塞的血管。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迅速且可靠等优点,比较有利于急性发病或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肿瘤患者往往已属晚期,只有一部分有手术治疗的机会。
手术可以缓解症状,也能有效去除病因,手术方法主要包括肿瘤切除术、上腔静脉病变段切除重建成形术、各种旁路分流术、静脉内血栓摘除术等,都可能快速有效地缓解上腔静脉压力和脑水肿等症状,延长生存期。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恶性程度,侧支循环是否建立以及治疗的效果。如果为恶性肿瘤引起,则总体预后较差。
本病属于肿瘤科的急症,患者总体生存率不高,有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相关的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达 49%,因此需要引起重视。不过目前随着各种治疗方式的不断完善和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采取恰当的联合治疗方式,可以在一些选择性的患者中取得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