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自发产生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的异常心室搏动,且频率大于100次/分。
本病多见于有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重者可表现为心慌、胸闷、心绞痛,甚至休克、晕厥等症状,此类患者极易发展成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可危及生命,应积极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自发产生于希氏束分支以下的特殊传导系统或者心室肌,连续出现3个及以上的异常心室搏动,且频率大于100次/分。
本病多见于有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重者可表现为心慌、胸闷、心绞痛,甚至休克、晕厥等症状,此类患者极易发展成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可危及生命,应积极治疗。
室速常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为冠心病,特别是曾有心肌梗死者,其次是心肌病、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心瓣膜病等。其他病因包括代谢障碍、电解质紊乱、长 QT 综合征等。
偶可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称为特发性室速,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室性心动过速的过程可能很短暂,只持续几秒钟,不引起明显症状;也可能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引起明显的症状。常见症状有:
室性心动过速可引起下列并发症:
本病主要是由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心脏疾病对本病的预防起积极作用。
本病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估。
心电图
诊断室速的重要方法,还有助于同其他类型的室速进行鉴别。
影像学检查
心脏电生理检测
在检测过程中,将头端带有电极的细长、柔软的导管经由患者的血管,进入心脏的不同部位探测电脉冲信号系统是否正常。
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立即终止室速的发作,尽力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复发以及防治心脏性猝死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基础、最有效治疗室速的方法之一,可起到避免复发及降低猝死风险的作用。
主要包括导管消融、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室速发作但血压没有明显变化者,一般不出现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
对于室速发作且血压明显降低者,有猝死的风险,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