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是大脑的局灶性病变导致的后天性或获得性语言障碍。失语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
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 运动性失语:无发音困难,但不能清晰地说话或说出的话不能表达正确的意思。
- 感觉性失语:能听到声音或看见文字,但不能理解言语或文字的意义。
失语症是大脑的局灶性病变导致的后天性或获得性语言障碍。失语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受损或丧失。
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
本病是由于大脑语言中枢的局灶性病变引起的,常见的引起语言中枢损害的病因包括卒中、肿瘤、炎症、外伤等。
本病常表现为理解、形成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下降或丧失。不同类型语言受损的特点不一样,目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
运动性失语症
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困难,语言理解能力相对地较为完整。
不能讲话,但对别人的言语和阅读书报的理解力均无影响。
他知道他要讲什么,但他不能这样讲。用词重复,常讲错,但讲错后立刻发觉,因此苦恼自己讲不好,故而常较沉默寡言。
有时尽管不能提出议论,但他能流畅地诵诗、唱歌、计算、咒骂。
感觉性失语
流利型错语:喜欢讲话,但讲不准确,用错词,甚至创用新字。
理解障碍:
不仅不能理解别人对他讲话的内容,也不能发觉自己讲话的错误,因此常苦恼别人不能听懂他的话。
一定有复述障碍,大多有命名困难。
传导性失语
以流畅能达意的自发言语,理解近于正常,而复述极困难为特点。大多数病人有命名困难,阅读检查有严重的错语。
分水岭(边缘带)失语综合征
皮质运动性失语
除复述无障碍外,其特点与运动性失语相似。
口语理解较好,但常有严重失用,因此判断需小心。
命名有障碍,书写亦有缺陷,大多数患者有右侧的偏瘫。
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除复述好外,其他与感觉性失语相似。命名、阅读和书写常有障碍。
经皮质混合性失语
为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并存。其特点为除口语复述外,所有语言功能均不正常。
皮质下失语综合征
丘脑性失语
说话少、找词困难、命名障碍、低音调、自主言语少,对复杂命令不理解,阅读及书写障碍,复述好,大多有记忆障碍。
底节性失语
其特点为有构音障碍、低音调,可有错语,口语理解相对较好,复述亦可。
命名、阅读及书写均有障碍。
有些类似经皮质运动性失语和经皮质感觉性失语,同时常并有偏瘫症状。
命名性失语
是指以命名障碍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失语,其特点为流利性口语,可有轻度偏瘫。
完全性失语
所有语言功能均严重受损,口语表达明显受限,但真正的缄默亦罕见,通常能发音,为单音节。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不能复述、命名、阅读,书写障碍,有严重的神经系统体征。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就近期看,一方面可能影响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表达,一方面无法理解即不能配合医师诊治与康复训练,从而对疾病诊疗产生不利影响。
就远期看,长期患失语症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可能出现走失等意外,且易并发焦虑抑郁症,假性痴呆发生等。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失语症测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失语症测验:包括 Halstead-Wepman 失语症筛选测验、明尼苏达失语症测验、Spreen-Benton 失语症测验、标记测验等方法。通过测验有助于判断是否患有失语症。
影像学检查
颅脑 CT:有助于判断失语定位。
脑部 MRI 及 PET:探测其他脑部疾病,有助于诊断由于脑部疾病而导致的失语。
实验室检查:依据可能的病因选择有必要的检查。例如血常规、生化等,对于考虑脑炎者需要进行脑脊液相关检查。
基因分析:对于某些遗传性言语障碍疾病,基因分析有重要的确诊意义。
失语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康复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
失语症的预后与原发病的预后一致。
随着我国老年化步伐加快,也产生了失语症趋向重度化、复杂化。再加上年龄增加带来的脑功能低下,有时会出现症状加重的现象。
若再次脑卒中或以进行性疾病为基础,失语症状也会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