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是由于红细胞膜先天缺陷,使红细胞变成球形,易被破坏,导致溶血的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
本病目前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在北方地区,HS 居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首位。
主要症状有贫血、皮肤巩膜黄染、脾肿大,易出现胆石症,不同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HS)是由于红细胞膜先天缺陷,使红细胞变成球形,易被破坏,导致溶血的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
本病目前无确切的发病率统计。在北方地区,HS 居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首位。
主要症状有贫血、皮肤巩膜黄染、脾肿大,易出现胆石症,不同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本病是由于红细胞膜先天缺陷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贫血、皮肤巩膜黄染、脾肿大,易出现胆石症,不同的患者之间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有明确患病者的家庭,建议进行家族检测、产前检查或遗传咨询。
本病主要依靠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行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检测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正常或轻度降低。
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一般多在 5~20%。但当发生溶血危象时,网织红细胞计数会降低。
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检测: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血清珠蛋白下降,乳酸脱氢酶增高。
外周血涂片检查:注意有无典型的球形红细胞。
渗透脆性检测:是诊断 HS 比较敏感的方法。利用 HS 患者红细胞表面积/体积比率降低的特点,测定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水溶液内的吸水膨胀能力。
腹部 B 超:检测有无胆石症。
本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式,治疗目的主要是减少慢性溶血和贫血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输血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成人可能需要输血来改善贫血,具体输血的值由其临床状况决定。
本病通常表现为慢性病程,切脾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张志泉医生的科普号
张志泉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儿科
40粉丝1.9万阅读
徐瑞荣医生的科普号
徐瑞荣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血液病科
1204粉丝429.3万阅读
孔令军医生的科普号
孔令军 副主任医师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病科
22粉丝19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