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经紊乱,也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腺体分泌。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神经系统,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地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繁多,且不典型,最主要的症状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心悸、恶心、腹胀、出汗过多等。
植物神经紊乱,也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组成,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腺体分泌。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神经系统,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地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繁多,且不典型,最主要的症状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心悸、恶心、腹胀、出汗过多等。
本病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等。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患,是自主神经系统先天性功能异常。该病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基因定位于第 9 号染色体长臂上异常。
性别因素:
女性由于性腺的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等引起。
男性多受酒精和烟草的影响。
生物因素:如脑部的感染、肿瘤、外伤、出血、中毒、营养代谢和精神活性物质等器质性病变,均可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人脑的正常功能和结构,进而引发精神障碍。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植物神经紊乱,需加以注意:
植物神经系统可以支配内脏器官(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内分泌腺及汗腺,并且参与调节葡萄糖、脂肪代谢、体温及睡眠等。
故当植物神经紊乱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涉及全身各个系统,以下症状更为常见。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预防方法如下:
问:如何避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复发?
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经过综合治疗后大部分可以治愈,但是容易复发。从病因上看,很大一部分发病与精神心理有关,如果能减少或避免外界负能量事件对人体的影响,或者提高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适应能力,就可以有效避免本病的再发。具体措施如下:
本病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诊断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可能会用很多辅助检查来排除可能的疾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本病的治疗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
谷维素
适应证:用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周期性神经病、脑震荡后遗症、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经前期紧张、血管性头痛和胃肠及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
副作用:对肝肾损害小或没有损害,偶尔可出现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口干等症,一般停止服药后可改善。
用药禁忌:老年人、孕妇、胃肠功能严重紊乱者慎用此药。
维生素 B1
适应证:维生素 B1 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周围神经炎及消化不良。
对症治疗药物:
普萘洛尔:
适应证:用于治疗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律失常,如房性及室性早搏、窦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但室性心动过速宜慎用。
副作用:有乏力、嗜睡、头晕、失眠、恶心、腹胀、皮疹、晕厥、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反应。
用药禁忌:哮喘、过敏性鼻炎、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症病人忌用。
多酶片: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缺乏。
苯二氮卓类药物
常用药物:地西泮等。
适应证:具有抗焦虑、抗癫痫、镇静、松弛骨骼肌及消除记忆的作用,常用于医治焦虑、失眠、肌肉痉挛及部分癫痫症。
副作用:常见嗜睡、疲劳、头昏、头痛、抑郁、精神迟钝、视物不清等。大剂量使用可有发音困难、语言不清、意识混乱、共济失调等。长期用药可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用药禁忌:对本品过敏者、六个月内婴儿、重症肌无力患儿、急性或隐性发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
适应证:内因性抑郁症及其它疾病中出现的抑郁症,还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及惊恐发作。
副作用:以外周性抗胆碱能副作用为常见,如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中可导致尿潴留,肠麻痹等。可引起心肌损害,还可诱发躁狂等副作用。
用药禁忌:严重心、肝、肾疾患和青光眼患者禁用。
问:植物神经紊乱一般治疗多久能好?
答:植物神经紊乱的治疗周期,主要跟患者的病情以及性格有很大的关联,如果患者积极的进行药物治疗,通常 6 个月左右能够治愈。
但有一些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而且性格比较内向,那么治疗的时间相对来说就要长一些。
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心理疏导,辅以适当的运动、饮食调节。
注意锻炼身体,参加室外活动,如散步、打羽毛球、瑜伽等,但要避免太过劳累。
培养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平衡营养膳食;避免咖啡因、烟、酒精、可乐、油炸食物等。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积极参加可疏解压力的社交活动。
遵医嘱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晕厥,尽量在晕厥后 6 个月内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不要开车
不要在没人或没有听力覆盖范围内独自淋浴或洗澡
不要独自游泳
不要爬梯子或椅子,避免站在高处
不要使用电动工具或操作重型机械
不要自己照顾幼儿
本病去除病因后可治愈,大部分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