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增多症 X 又称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生多症(简称 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骨髓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LC)增生是其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而在临床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病较罕见,好发于婴儿和儿童,男性患者居多。
组织细胞增多症 X 又称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生多症(简称 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骨髓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LC)增生是其共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而在临床上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病较罕见,好发于婴儿和儿童,男性患者居多。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基因缺陷:大约半数患者因基因缺陷而导致朗格汉斯免疫细胞无法控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突变基本都发生于出生后,这意味着本病通常不具有遗传性。
本病体征和症状因类型而异。类型繁多,症状也不尽相同。
根据发病年龄不同,本病可分为以下三种:
皮疹:皮肤病变、皮疹分布于躯干和头皮发际、耳后(婴儿急性患者皮疹)、皮疹可散见于身体各处(慢性者皮疹)。
骨病变:溶骨性损害、头颅骨病变、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病变、颌骨病变、脊椎导致椎体压缩、肩胛骨受损。
淋巴结:
淋巴结原发性嗜酸细胞肉芽肿(单纯的淋巴结病变)。
溶骨性损害或皮肤病变(局限性或局灶性 LCH 的伴随病变)。
颈部或腹股沟部位出现孤立淋巴结(全身弥散性 LCH)。
骨髓:贫血、白细胞计数减低、血小板减低。
肺:呼吸困难、缺氧、肺发生顺应性变化、气胸、皮下气肿、肺功能检查常表现限制性损害。
肝脏:肝功能异常、黄疸、低蛋白血症、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
脾脏:脾肿大、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小儿生长停滞。
中枢神经系统: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反射亢进、轮替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病主要依靠 X 线检查和病理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血象:全身弥散型 LCH 常有中度到重度以上的贫血,通过血象协助诊断。
骨髓检查:LCH 患者大多数骨髓增生正常,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有骨髓侵犯表现,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故此项检查仅在发现有外周血象异常时再做。
血沉:部分病例可见血沉增快。
肝功能:部分病例有肝功能异常,并预后不良。
X 线检查:肺部 X 线检查多为肺纹理呈网状或网点状阴影,颗粒边缘模糊。
血气分析:如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提示有肺功能受损。
肺功能检查:肺部病变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多预后不良。
免疫学检查:此症常与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如 T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异常,T 辅助与 T 抑制细胞的比例失常,故应进行 T 亚群的表型分析、淋巴母细胞转换试验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等。
其他:
有新出现的皮疹应做皮疹压片,如能做皮疹部位的皮肤活检则更为可靠。
有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淋巴结活检。
有骨质破坏者可做肿物刮除,同时将刮除物送病理,或在骨质破坏处用粗针作穿刺抽液涂片送检。
本品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受累的器官来选择,有时会需要化疗。
单系统 LCH:
对于只有单个器官受累的 LCH 患者,通常根据受累器官和病灶数量来选择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包括:泼尼松单药治疗、长春碱和泼尼松联用治疗、刮除骨病灶,以及对皮肤病变的局部治疗。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选择密切观察,在疾病出现进展时再进行治疗。
多系统 LCH:
对于多个器官受累的 LCH 患者,可以用长春碱联合泼尼松龙进行初始诱导化疗 6 周,后续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缓解情况。
如疾病得到充分缓解,则进行继续化疗,直到完成总共 12 个月的治疗。
如疾病未能得到充分缓解,则进行第二次诱导化疗或采用其他化疗方案。
可见如果治疗顺利,整个治疗方案需要 1 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
本病各型、各级间,个体间的预后相差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