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显微血管解压手术后复发概率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疾病的有效方法。该手术复发率相对较低。一般来说,复发概率大约在5%至10%左右。复发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垫片移位、新的血管压迫产生等。不过,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复发概率也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患者的病情复杂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手术操作精准、垫片放置得当且患者术后注意保养,复发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总体而言,虽然有一定复发风险,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仍以其较高的治愈率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潘海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23日 54 0 0 -
微血管减压术和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到底哪个好
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射频热凝术,无水乙醇注射,周围神经撕脱,伽马刀,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等。要说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的两个术式,作为一个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我觉得还得是微球囊压迫术和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本人参与和主刀完成的微球囊压迫术接近800例,微血管减压术超过1500例。我确实非常认可这两个术式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非要在这两个治疗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推介球囊压迫术。其实早期我们主要是做微血管减压术质量三叉神经痛,最初对于微球囊压迫术还有点质疑,对于他的有效率和复发率,不甚了解。从2017年开始首例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我发现球囊压迫有效率非常高,复发率也与微血管减压术不相上下。最主要一点患者手术风险低,适用于各个年龄的患者。尽管术后会出现面部麻木等并发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都能够明显缓解。还有一点患者接受度高。住院时间短,花费低等。目前在我们每年开展的三叉神经痛手术中,使用球囊压迫术式的患者占到90%以上。而2017年之前,这个比例正好相反。也许这就是技术的进步,理念的改变,患者及大夫追求更微创,更安全的信念和脚步没有停止。
王雷波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17日 105 0 1 -
什么是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目前主要是用来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优点是在解除了局部责任血管压迫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保留三叉神经传导和感觉功能。因此在手术以后一般不会出现面部感觉丧失或者发生面瘫的情况。
潘海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18日 98 0 0 -
微血管减压术是开颅手术吗?
先让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微血管减压术。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手术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将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游离,分离神经周围蛛网膜,将血管移位,使之不再压迫神经,并用teflon垫棉固定,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进行以上操作的前提是,开颅,打开耳后硬币大小的骨窗,切开硬膜,进入颅内。所以,微血管减压术是开颅手术,只不过切口短,骨窗小。其最大的优点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能保留神经的正常功能。虽然微血管减压术的创伤小,但也是开颅手术,因此可能会发生开颅手术的风险。手术操作需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尽量减少出现并发症。
邢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2月12日 56 0 0 -
王教授您好!,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可以做运动吗?会不会影响垫棉位移?
王景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7日 78 0 0 -
【门诊解析-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什么要在血管与神经之间放入神经垫片?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是困扰患者的3种神经血管压迫症,目前临床中,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术中在神经与血管之间放入神经垫片,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就像给磨破的电线包上了一层绝缘胶布,解除了压迫,解除生物电的聚集,使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为什么要在血管与神经之间放入神经垫片?原因在于:第一:血管的弹性非常好,即使把血管、神经分开了,还是会弹回来,弹回来手术就白做了,因此,一定要在血管、神经之间放入神经垫片,把二者间隔开。第二:放入的垫片一定要是软的,因为软的垫片才会卸力。第三:给神经穿上“衣服”。
王景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23日 367 0 0 -
微血管减压术那个垫片时间长了,会不会脱落
姜海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9月09日 116 0 0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术后可能的并发症有哪些? (结尾附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1.术后脑出血。绝大多数在术后24小时内,所以我们治疗组常规术后当天即进行CT检查。2.颅神经的功能异常,如耳鸣、听力下降、面神经瘫痪、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般与术后3-5天开始出现,面肌痉挛术后迟发性面瘫可能术后5-7天出现。3.术后发热。术后前3天出现的发热,一般为吸收热,多为低热,属于手术后正常反应。如术后5-7天仍发热不退,体温高峰超过38.5℃,就需要在病房行腰椎穿刺化验脑脊液。明确是否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旦明确感染,需要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还要做腰池外引流。患者如果术后不出现上述情况,一般于术后5-7天可以酌情出院。出院后休息一段时间(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决定),可正常生活工作。ps:术后从第二天开始可进食。一般术后前三天容易出现恶心、反胃的感觉,因此以流质饮食为主,之后逐渐过度到半流质饮食。饮食根据个人喜好,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最好不要喝“鱼汤”、“排骨汤”等含脂肪较多的汤类。补充蛋白质可以选择鸡蛋等,奶粉消化过程中容易产气,不作为首选。除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没有其它绝对的“忌口”。作者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凤凰城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访问学者。安徽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WorldNeurosurgery》、《EuropeanRadiology》杂志审稿人。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壹项。擅长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的微创神经外科综合治疗、面瘫的神经修复治疗及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吴旻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14日 605 0 6 -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如果不幸患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那么唯一的根治办法就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在选择手术和忍受病痛之间,让患者最担心的就是手术的风险。很多患者会认为,手术涉及到开颅,牵涉到神经,那肯定涉及到的器官组织很多,作用机理很复杂,手术过程很艰辛,手术风险很大。真的是这样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美国神经外科医生Jannetta首创的,应用到了临床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稳定的手术。相对于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在颅骨打开的骨窗只有硬币大小,手术顺着正常的解剖空隙进行操作,整个过程在高倍数的显微镜下完成,可以清晰看到血管和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风险。影响手术风险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如果手术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在手术开展之前,做好术前评估、手术技巧、并发症的防控处理,就可以将手术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和可处理的范围,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并发症面瘫和听力障碍是MVD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操作过程中对面、听神经,特别是神经根部直接的机械性损伤,或在剥离移动责任血管及放置减压棉片时损伤血管与神经、脑干之间细小的穿枝动脉,特别是面听动脉。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降低手术风险。1.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血管神经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2.多模态技术可以让术者更直观的、准确的对有无神经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及特点做出判断,对手术策略制定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术中寻找责任血管的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3.同时打印3D模型,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用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它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当手术中对相应的神经产生损伤时,监测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降低损伤。神经电生理监测也被医生形象的称为,手术中的“第三只眼”。西安交大一附院姜海涛教授2021年完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200余例,术后及长期随访其治疗效果满意率98.83%。医生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锤炼提升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所以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应选择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手术。
姜海涛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4日 533 0 0 -
微血管减压术(MV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
目前朱宏伟教授牵头的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颅神经疾病团队已积累8000余例MVD(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自1967年问世后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在最近十年来,特别是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大力推动下,在全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规范和普及。而且除了常规的颅神经疾病之外,大家也在积极的探索用MVD治疗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即耳鸣和眩晕,以及原发性的神经源性高血压、中间神经痛、咬肌痉挛和外斜肌痉挛等少见的颅神经疾病方面,国内的同行们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总体来讲,在成熟的功能神经外科中心,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安全性在98%以上。针对不同的疾病有效性略有差别,针对面肌痉挛,在有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中心治愈率能达到93%左右;针对三叉神经痛,治愈率能达到80%-85%。
宣武医院科普号2022年06月09日 347 0 3
相关科普号
吴文佼医生的科普号
吴文佼 主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394粉丝5882阅读
朱宏伟医生的科普号
朱宏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功能神经外科
1.1万粉丝97.7万阅读
朱安林医生的科普号
朱安林 主任医师
民航总医院
神经外科
165粉丝163.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