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莉萍医生
医师资格证审核通过
医师执业证审核通过
执业证书编号:1104*********91
人脸识别认证
认证通过
所有服务均由本人提供
精神疾病前驱期和发病第1年是早期干预关键时期 我始终相信一个优秀的精神科医生一定拥有美好的人性、丰富的人文知识、良好的天赋与优秀的专业素质,以三心(耐心、细心、贴心)和三力(敏锐的洞察力、领悟力、分析力)帮助心灵迷失的您再现美丽心灵。 广州市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简介: 早期干预,再现美丽心灵 近年来的影像学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和结构受到损害的脑部疾病。精神疾病处于发作期的时间越长,对大脑损害越严重。早期识别与干预能有效缩短精神疾病的发作期,降低大脑功能受到的损害,因此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澳洲、美国等的早期干预走在国际前沿并初获良好效果。我院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早期干预科。 我们的特色 雄厚的技术力量 我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医护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既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精神科专家,又有勇于学术探索的青年科研骨干,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2名,硕士(包括在读)5名。90%年轻医生毕业于重点医科院校,约50%护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每床位配备的医护人员比例位居全院首位,保证了诊治服务的精细化。 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我科早期干预的临床诊治与科研水平均位居国内前列,主要收治早期精神障碍患者(青少年、首发、病程短于5年)、轻性精神障碍患者(如:神经症、失眠、慢性疼痛)等,为患者提供规范的系统治疗,争取在首次发病时达到彻底治愈,以保证患者良好的远期预后,并努力争取在病情复发前尽早发现及干预,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建立了精神病性障碍和情绪障碍的早期筛查、识别技术,对于具有遗传风险和易感素质的高危人群以及有可疑症状的前驱期患者,提供早期咨询、评估、干预和随访服务,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于精细、优质的诊疗服务,我科患者可尽快恢复,高痊愈率和短住院期,可以极大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更系统的心理治疗是我科的另一特色。在整合本科医护、心理科、康复科等资源的基础上,我科初步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住院患者综合心理干预模式。为住院患者提供个体与团体心理治疗、社交及问题解决等康复技能训练、放松技巧训练、疾病健康教育、瘦身健美体操、瑜伽身心调适训练、心理影视欣赏、病区集体趣味活动等全方位的心理干预服务,帮助患者提高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和康复,既落实了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干预的理念,又丰富了患者的住院生活,收效良好。 活跃的学术氛围 我科医护人员每周均进行读书学习报告,交流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定期开展新技术学习,紧跟学科发展前沿。以此为基础,将研究理念融入实践,并积极利用研究指导实践,结合本土特色,打造一流的专科技术团队。 人性化的管理 病房每张床位配备的医护比为全院最高,服务的精细化程度远高于普通精神科。我科采取全开放式管理,环境舒适温馨。每个房间生活设施配备齐全,为我院住院条件最好的精神科病房。患者可有24小时陪护,治疗之余可自由外出散步,以舒缓住院的紧张情绪,更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精诚惠爱是我们秉承的理念,让患者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我们正在前行,并将始终如一地,坚定前行。
擅长青少年、青年期情绪障碍和精神病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善于整合应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认知训练与职业康复等多种治疗,善于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诊治技术结合,从而最大化地帮助早期阶段的精神疾病患者获得最好的功能康复,回归学习和工作岗位。
曹莉萍,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早期干预科和儿少科科主任与学科带头人;前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编委。华西医科大学六年制本科毕业,后继续师从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精神病学家刘协和教授,2001年获该校(改名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000-2001年曾到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学习,2014年底至2015年到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情绪障碍的遗传学研究,以及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的学习。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情绪障碍和精神病的诊治,尤其是早期识别和早期整合干预,在国内首次引进和应用多个早期心理干预和康复技术(聚焦于家庭的心理干预-FFT技术,社会认知功能交互训练-SCIT,个体心理弹性训练-IRT),率先建立了首发精神病(幻觉、妄想和言行紊乱)的早期整合干预模式,为首发精神病提供整合干预2年,最大化恢复首次发病患者的精神功能,减少残疾。重视家庭干预,曾参加国际知名的家庭心理治疗师李维榕博士开设的家庭心理治疗系列培训。研究方向: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病因学,早期识别标记和干预,以及遗传高危家庭子女的预防。至今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如: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慢病项目分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SCI杂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