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杨万章医生

医师资格证审核通过

医师执业证审核通过

执业证书编号:1414*********39

人脸识别认证 认证通过

所有服务均由本人提供

病友推荐度 3.5 同行推荐度 50

神经科小病有大学问(1) 神经科常见的面颈部肌张力障碍疾病,除去部分颅内肿瘤引起的面瘫、面肌痉挛,绝大部分没有生命危险,但是治疗结果却有较大差异。如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它占周围性面瘫的90%左右,他们的预后因病情的轻重和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有很大差别。如果按我们制定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分级评定和疗效标准>>进行评级,周围性面瘫1-4段的1-3级,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灸理疗,一般在3周至1月痊愈,花费也可以控制在2000元之内;而周围性面瘫1-4段4-6级,属于重症的面瘫。需要在发病的初期就根据评级结果加强抗炎治疗,抗炎以内固醇激素为主,一定要足量。临床所见,最好用甲泼尼龙8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2-3次/每天,静脉滴注,如果耳后疼痛明显,可同时加用甘露醇125毫升,3次/每日。另给扩血管改善血循环药物。其余用药根据情况酌定。为什么要抗炎?这是由面神经的解剖结构所决定,面神经出颅到了膝状神经节,再下行经中耳鼓室,面神经管出行在耳前分为5支,支配同侧颞部到颈部的大部分表情肌。面神经炎发生之时,尤其位于面神经管的那一段,在面神经与面神经管内膜双重肿胀的压迫下,位于骨性管道的面神经极易因卡压而变性坏死。在国外,头颈外科主张适时对面神经管减压,但在国内,大部分面神经炎患者不会轻易接受手术减压,等到久治不愈后再行减压,对受压的面神经恢复功能已经不可能。因此,发病初就用较大剂量内固醇激素内科保守治疗,减轻水肿,消除炎症,稳定神经细胞膜,就能起到减压的作用。这也是2013年美国头颈外科学会制订的面神经麻痹临床指南力主早期使用内固醇激素的原因,已基本达成共识。问题必须是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的剂量、次数和持续应用时间。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使用同一剂量,对于重症,肯定用法和轻症不一样。早期使用得当,预后会很好,病程也会缩短很多。如果早期病重药轻,那面瘫1-2月后仍然很重,留后遗症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有些针灸学者,把这种面瘫称作顽固性面瘫,这个诊断值得商榷,什么叫顽固性面瘫?是受损的面神经顽固不好,还是表情肌的瘫痪顽固不好?因此,这样的诊断用词不恰当,也未反映疾病的本质。 早期治疗有效的标志是停用大剂量激素冲击后耳后的疼痛完全消失,并且3-5日无再发疼痛。对于无任何痛感的重症面瘫,同样要积极地给予激素治疗度过急性期,之后维持小剂量的口服激素巩固疗效。同时运用各种非药物疗法如针灸、理疗、功能锻炼进一步恢复直至临床痊愈(具体系统的治疗见之后推出的面瘫诊疗共识)。

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瘫、截瘫和各种周围神经病损(面瘫、臂丛神经痛、腋神经麻痹、桡尺正中神经麻痹、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和胫神经麻痹)的评估和现代康复;与神经有关的肌肉疾病和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损伤治疗及康复;面肌痉挛,眼口下颌肌紧张综合征(梅杰氏综合症),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肢体痉挛的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系统重症伴肺部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杨万章,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199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任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九、十届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康复医学分会执行主委等职务及《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主要从事神经康复工作。尤擅长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瘫、截瘫和各种周围神经损伤的现代康复。对痴呆综合症、震颤麻痹、癫痫、头痛、眩晕等颅脑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有丰富经验。 对颈肩腰腿痛及骨关节障碍的诊断治疗亦有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动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偏瘫、脑瘫、截瘫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推动B超在周围神经病损、痉挛性疾病肉毒毒素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总影响因子11分,合作出版医学专著5部,获各类科研成果7项。 主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重点科研项目1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已结题。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