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医生完整介绍

擅长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等技术微创治疗:(1)脊髓和颅内各种类型肿瘤(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室管膜瘤);尤其擅长高难度髓内肿瘤、高颈段肿瘤、颅颈交界肿瘤(2)颅颈交界畸形与神经脊柱疾病(包括颈椎胸椎退行性疾病、Chiari及颅颈交界畸形、椎管狭窄、椎管肿瘤手术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及重建等),提出椎管肿瘤手术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及重建策略、神经外科颈前入路治疗颈椎病的显微手术减压标准以及“脊髓重症”理念

简介

谢嵘,医学博士、博士后。2001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复旦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职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历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21年晋升主任医师及教授至今。目前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跟随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陈衔城教授、鲍伟民教授、车晓明教授学习颅内及椎管内肿瘤和神经脊柱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2009年8月-2011年7月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学系博士后、客座助理教授,从事脑脊髓缺血保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014年9月作为卫生部高级访问学者赴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师从德国神经内镜协会主席、著名神经内镜专家Henry Schroeder教授,学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创外科治疗脑肿瘤及神经脊柱疾病。同年11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跟随世界顶尖的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芬兰神经外科学会主席Juha Hernesniemi教授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巧。2020年2-4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脊柱中心学习复杂脊柱手术技巧。多次参与AOSPINE协会的培训并获得神经脊柱手术培训证书。
医疗方面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重症的诊治。医疗专长包括:1、擅长应用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等技术微创治疗颅内各种类型脑肿瘤(垂体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具有扎实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技术和先进的手术理念,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2、各类脊髓肿瘤、神经脊柱疾病和颅颈交界畸形(包括退行性疾病、椎管狭窄、椎管肿瘤手术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及重建等),是目前国内可同时掌握脊髓及神经脊柱手术的专家之一。尤其擅长复杂及高难度的高颈髓肿瘤、椎管内外沟通肿瘤、脊髓腹侧肿瘤等,同时熟练掌握神经脊柱的手术技巧。最先在国内提出神经外科颈前入路治疗颈椎病的显微手术减压标准以及“脊髓重症”理念。2016年当选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年主刀手术400余台,绝大多数为疑难、复杂及高风险病例。治疗效果佳,病人满意率及好评率极高。
科研方面主要从事Akt/mTOR分子通路在脑脊髓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颅颈交界畸形的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1项,入选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华菁奖华英奖各1项,累计科研经费300万以上;作为项目第一参与人参与卫生部科技发展中心课题1项,上海市静安区科协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美国NIH基金项目1项。参与编写专著4本。截止2021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已经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包括在Stroke、Neurobio Dis、JCBFM、J Neurochem、Int J Mol Sci、J Neuroonco、Spine、Brain Res等国际权威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60分以上,其中关于mTOR通路与脑脊髓缺血保护的关系系列研究(11篇,影响因子41分)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每年均多次受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大会交流或专题发言,重要的全球性会议包括2013年美国Stroke年会、2015年亚太神经外科会议、2015年欧洲神经外科年会、2017及2018年世界神经外科大会和欧洲神经外科年会上均作大会发言。由于在脑脊髓缺血损伤基础科研领域的出色工作,2016年获得上海市神经科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
教学方面担任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1名。参与研究生、进修医师的临床及科研带教工作。现任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考官。每年均担任国家级神经外科学习班的讲师。独立开设复旦大学本科生课程:颅颈交界外科学。
曾获2006年中国抗癌协会太极抗癌基金青年优秀论文奖、2006年第九届全国医药卫生青年科技论坛基础组三等奖、2007年第五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CNHUPO 5th Annual Congress)优秀论文奖、2012年第十届全国神经外科大会优秀论文奖,并获得2013年美国JCBFM杂志主办的Brain会议青年研究学者奖学金。作为参与者参加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血管母细胞瘤的基础和临床诊治”科研项目并分别获得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2007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3年入选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华菁奖)。2014年Elsevier出版集团授予优秀审稿人奖。2016年获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华菁奖)追踪考核优秀奖。2016年9月获得上海市神经科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入选华山医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华英奖)。
目前担任中国神经脊柱协会全国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学组组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专业组委员兼秘书,美国“Neurochemical Research”(IF 2.5)、“Experimental Neurology” (IF 4.6)、“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IF 8.1)杂志、澳大利亚“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IF 1.7)及爱尔兰“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IF 1.5)等多个国外SCI杂志 peer review审稿人(审稿 > 8篇/月),中国神经再生杂志青年审稿专家,医学参考报神经外科频道责任编辑,神外资讯责任编辑,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事务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讯评审专家。

我的团队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
收起收起
已开通服务

谢嵘的出诊时间

查看完整出诊信息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 02/03 周一 下午

    停诊

  • 02/05 周三 上午

    特需门诊

  • 02/10 周一 下午

    特需门诊

  • 02/12 周三 上午

    特需门诊

该科室暂无出诊信息

谢嵘的诊后评价 175

查看全部评价

谢嵘的科普专区 23

进入医生的科普号

谢嵘的问诊记录 人次

查看全部问诊
以下是为您精选的问诊内容,供您参考
患者 : 男 19岁 室管膜瘤 2021年6月5日
4月21日做了室管膜瘤手术,化验为三级 室管膜瘤三级术后如何治疗治愈概率最大
总交流次数 20 医生回复次数 6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男 44岁 脊膜瘤 2021年4月19日
脊膜瘤 谢教授和陈教授下午好:今天下午 请问如何控制体温和其它服药?谢谢。
总交流次数 30 医生回复次数 12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女 56岁 小脑扁桃体下疝 2021年4月3日
颈椎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手术8个月 谢教授您好,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 患者现在这种病情,该怎么办
总交流次数 25 医生回复次数 11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男 44岁 脊膜瘤 2021年4月1日
脊膜瘤 谢教授陈教授好: 1、3月27日晚1 希望就C2C3脊膜瘤术后恢复和护理,及体温给建议。谢谢。
总交流次数 27 医生回复次数 10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女 31岁 脊髓肿瘤 2021年3月25日
骶骨神经鞘瘤 刚做手术三个月发现医生没给我切 骶骨神经鞘瘤
总交流次数 14 医生回复次数 5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男 24岁 室管膜瘤 2021年3月1日
椎管内室管膜瘤二级术后半年复发 椎管内室管膜瘤复发
总交流次数 27 医生回复次数 11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男 39岁 室管膜瘤 2020年12月19日
透明隔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室管膜下瘤可能性 杨,室管膜下瘤
总交流次数 9 医生回复次数 3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患者 : 男 36岁 垂体瘤手术 2020年12月6日
垂体瘤手术 谢医生您好。距上次问诊大概4个半 如何控制病情及注意事项
总交流次数 11 医生回复次数 5 已给处置建议
图文问诊
加载中...
文章二维码 关闭按钮
请扫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文章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