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秀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俊秀

刘俊秀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医生要有佛心 上帝给我们在患者身上做手术的权利,但是上帝不能原谅两件事:一是不该做手术你做了;二是做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给患者带来创伤。

寄语
医生要有佛心 上帝给我们在患者身上做手术的权利,但是上帝不能原谅两件事:一是不该做手术你做了;二是做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给患者带来创伤。

专业方向

耳鼻喉

专业擅长

鼻肿瘤、鼻内镜手术、鼻炎、鼻窦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眼鼻颅相关疾病

执业地点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个人简介

刘俊秀,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耳鼻咽喉科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诊断、治疗以及手术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鼻科疾病及眩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鼻眼相关疾病、鼻颅底肿瘤等疾病。

教育经历
1992年9月-1997年7月:锦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获学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锦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获硕士学位
2000年9月-2003年7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7年9月-2000年7月:锦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
2000年9月-2024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
2024年4月-至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研究方向:治疗鼻堵和鼾症的新型鼻腔支架的设计与应用;鼻息肉、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以及嗅觉障碍信号转导机制研究。

主要承担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2)主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临床重点项目1项。
(3)发明专利“鼻腔支架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 2017 10624653.0)

科研成果
1、以深度学习为研究工具,以临床疗效为研究目的,以动物模型为验证手段,组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究组,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研究,在理论上揭示嗅觉训练的中枢功能连接可塑性变化机制,在临床上形成基于多模态医学数据的嗅觉障碍患者智能诊疗系统,为临床数据的深入挖掘探索和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2、鼻腔微创支架的设计与应用,鼻堵导致炎症、缺氧,严重影响睡眠,危害下气道和心脑血管的健康。鼻腔微创支架有效缓解鼻堵,顺畅呼吸,助力睡眠,有望成为新的替代手术的治疗方式,改善鼻堵及其带来的慢性缺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鼻术后鼻腔填塞和抽取过程患者痛苦不堪,鼻腔微创支架在有效鼻腔填塞、压迫、止血、塑形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通气,提高患者治疗的舒适度,减少鼻病复发率,切中时弊的解决临床难题。

社会任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

北京医学会眩晕分会 常委

北京市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 理事

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委员

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 委员

获奖荣誉

200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03026P0502)。

2009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授予的全国优秀医师奖。

2019 荣获第二届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科研成果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两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科研工作,发表SCI收录文章10篇,最高影响因子为5.8。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

主要论文:
1. Liu J, Li X, Wang L, Dong Y, Han H, Liu G. Effects of salicylate on serotoninergic activities in rat inferior colliculus and auditory cortex.Hear Res. 2003 Jan;175(1-2):45-53.

2. Liu J, Yu P, Lin Y, Zhou N, Li T, Ma F, Mao L. In vivo electrochemical monitoring of the change of cochlear perilymph ascorbate during salicylate-induced tinnitus.Anal Chem. 2012 Jun 19;84(12):5433-8.

3. Liu G, Yang F, Han B, Liu J*, Nie G*. Identification of four SLC19A2 mutations in four Chinese thiamine responsive megaloblastic anemia patients without diabetes.Blood Cells Mol Dis. 2014 Apr;52(4):203-4.

4. Xue Qiao,Wei Song,Xiong-hao Lin,Qi Wang,Tao Bo,De-an Guo,Junxiu Liu* and Min Ye* Rapid chemical analysis of bear bile: 5 minute separ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bile acids using UHPLC–qTOF-MS Anal. Methods 2014,6(2):596-601.

5.J. Zhu, X.H. Chen, L. Wang, W.Y. Wang, Z.K. Liu, J.X. Liu, X.D. Hui. High strength Mg-Zn-Y alloys reinforced synergistically by Mg12ZnY phase and Mg3Zn3Y2 particle.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703, pp.508-516, 2017.

著作与译著

谷京城主编,刘俊秀副主编。气管切开术基础与临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0月,ISBN 978-7-5349-9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