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公立三级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偏瘫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脑梗后偏瘫了怎么办说到脑梗,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中风”,但“中风”即脑卒中其实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其中的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才是脑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在这里打个比方。首先我把大脑比作成一片庄稼,而我们大脑中走行的血管则可以看成一根根水管,这些水管负责给我们的庄稼浇水。这时要是水管破裂,大量的水进入土地,庄稼就会被淹死,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作出血性脑卒中,即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血肿压迫了大脑就会造成大脑功能的破坏。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水管堵了,这时庄稼由于没有水喝就会渴死,这种情况就是我这里重点介绍的脑梗(缺血性脑卒中),即脑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堵塞,引起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使大脑缺血坏死,造成大脑功能的破坏。脑缺血以后大量神经元坏死,尤其是锥体系运动神经元的损害,运动单元减少,导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引起偏瘫。偏瘫主要表现为肌力下降和肌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脑梗后偏瘫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医务工作者以及广大偏瘫患者。目前最常见治疗的就是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其他的治疗方法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包括细胞移植、神经调控治疗等。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一种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治疗方法:迷走神经刺激术(VNS)。迷走神经刺激术属于神经调控的一种,既往主要应用于癫痫治疗。近期,动物实验发现迷走神经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可以引起动物神经功能重塑,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运动的恢复。此外,最新的国外多中心临床试验也证实,迷走神经刺激联合上肢强化康复可显著提高缺血性卒中后中重度长期手臂障碍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更重要的是,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Vivistim公司生产的VNS设备在治疗慢性缺血性卒中后导致的中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过程简单讲就是通过手术将刺激器植入患者体内,术后,刺激器会根据医生设置的刺激参数发出脉冲,有规律的刺激迷走神经,从而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术的过程大致是这样:全身麻醉后,在左侧颈部划一个小切口,然后寻找并分离迷走神经,随后将带有刺激装置的小线圈包裹在迷走神经上,之后在胸前划一个切口,将刺激器埋置在皮下,然后在两个切口之间建立一个皮下通道,通过延长导线连接刺激器和颈部电极。至于为什么电刺激迷走神经能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可能的机制是电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激活脑干孤束核,激活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基底核胆碱能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投射到大脑皮层,以增强脑卒中后大脑运动皮层的可塑性,促进大脑网络重组和神经再生。基于这些,最近,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赵国光教授团队与康复医学科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探索性研究,伦理批号:临研审[2024]008号-初审-002,旨在验证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同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该项目现在已经完成了首例脑梗后偏瘫患者的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手术。首例接受治疗的患者,女性,63岁,右侧肢体活动减退2年。患者于2年前突发“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发病时右侧偏瘫加之失语,经过积极的治疗后语言功能恢复,但右侧肢体功能仅部分恢复。在患者入组时,两名康复医学科的医生分别对患者的右侧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患者的平衡能力(使用Berg平衡量表)进行了评估。右侧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分分别为44分、46分,平均分45分,平衡能力的评分分别为31分、32分,平均分31.5分。患者于2024年4月28日在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了迷走神经刺激器植入手术,术后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均良好。患者在术后恢复一周后,立马转入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为期一周的第一阶段治疗(只进行康复训练治疗)。随后,对患者的治疗进入了第二阶段,该阶段患者接受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同步康复训练。在第二阶段治疗开始一周时,该患者右侧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平均分增长至52.5分,平衡能力评分的平均分增长至48分,即患者的右侧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的平衡能力均有改善。目前后续的治疗仍在持续进行。总之,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同步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期待该方法未来能够有效的帮助更多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具体的招募信息请见以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PWQpxg7kXlyHuP8huQ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