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是除了发热外比较让人惊慌的一个症状。 孩子呕吐时往往来势汹汹,因孩子不太会诉说恶心,所以呕吐显得特别突然,让人猝不及防,而且往往一次吐很多,让大人孩子都非常紧张。 不仅呕吐令人不安,孩子在呕吐前因为恶心会表现的非常虚弱萎靡,平时活蹦乱跳的的孩子,甚至发烧时都能玩的孩子突然躺在那一句话都不说,也一动不动,这种状况令家长心里没底。确实,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往往意味着病情比较重,但只有恶心呕吐时的判断会略有不同。 呕吐是胃内容物和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返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人在呕吐前常常出现恶心、流涎、呼吸增快和心慌等症状,有的还会出现面色不好,手脚冰凉的表现,这些都是呕吐反射的一部分。所以孩子呕吐前常异常难受,一般会躺在那不动不说话。这种感觉越临近呕吐越强烈,往往在呕吐后会有明显的缓解。所以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要观察呕吐后的。 出现呕吐家长担心大都会带孩子看医生。其实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呕吐的常见原因,这样不至于过分慌乱。 我们这一节暂不谈新生儿期及婴儿阶段的吐奶、呕吐,主要讲幼儿期或更大一点孩子的呕吐常见原因,这个时期先天性疾病造成呕吐多已被诊断出来,还有那些疾病会引起呕吐呢? 胃肠炎 这是孩子最常见的呕吐的原因。胃肠炎常常以呕吐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发热、腹泻,也有的只有呕吐。呕吐前常常有不洁饮食史,或接触过有胃肠炎的患儿。 呕吐特点:呕吐程度轻重不一,轻的吐1-2次就好了,重的可以吐2-3天每天吐3-4次。一般吐半天-1天的最多见。 其他症状:发热,腹泻。往往在呕吐后出现,一般腹泻后呕吐会缓解或停止。 就诊时机:如孩子呕吐次数不多,可以喝水(补液盐),喝水后不吐,尿量不少可以不用慌忙就诊。但如果孩子呕吐严重,吃饭喝水均吐,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蔫,则必须就诊,必要时还需要输液补液治疗。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也是孩子呕吐比较常见的原因。发病前往往进食过多,或进食难消化食物比如大量油炸食品、或冷食、或之前未吃过的食物。经常发生在大party 后。 呕吐特点:单次呕吐往往量大,但一般呕吐次数不多,呕吐中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 其他症状:有的孩子也有腹泻,但腹泻次数也不多1-2次。 就诊时机:如孩子呕吐后精神好,可以不就诊。但呕吐缓解后要注意饮食控制,不要刚好就又吃很多。 上呼吸道感染 孩子感冒也会伴发呕吐,呼吸道感染时孩子胃肠功能也会减弱,此时进食和平时一样的东西可能会耐受不了出现呕吐。 呕吐特点:呕吐相对不重。有时呕吐发生在剧烈咳嗽之后。 其他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是主要症状。 就诊:孩子往往因呼吸道症状就诊,在疾病后期咳嗽痰多时严重咳嗽后出现呕吐,其实并意味孩子病情重,不必为此就诊。 中暑 夏季中暑可以发生呕吐。在发病之前一般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较长,并且相对喝水不足。 呕吐特点:呕吐相对不重,次数一般不多。 其他症状:常有发热,头晕、头疼、汗多、口渴、严重的会有烦躁、高热持续不退、惊厥等。 就诊时机:如吐前有暴晒史或在室温高的环境中待了比较长的时间,建议让患儿尽量到阴凉通风处,让孩子多喝水。如症状缓解,可待其慢慢恢复。如持续不缓解,需要就诊。 脑炎或脑膜炎 引起呕吐比较严重的原因有脑炎、脑膜炎。这也是家长最担心的。但呕吐患儿脑炎、脑膜炎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 呕吐特征:呕吐常无明显诱因,常不伴恶心,呕吐呈喷射性。 其他症状:一般有发热、惊厥等表现,孩子一般状况差,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哭闹。 就诊时机:立即就诊 呕吐的原因非常多,病情相对复杂,家长可以了解上述常见的情况。如果孩子呕吐明显,精神状况不好,就诊是好的选择。
天气渐暖,每年5月中旬疱疹性咽颊炎渐渐进入视线,在未来的1-2个月会逐渐增多。 这两天门诊,疱疹性咽颊炎开始冒头,有的家长说幼儿园发了相关通知,我后台查询疱疹性咽颊炎的也多了起来。手足口病家长了解比较多都很担心,有的妈妈听到或看到相关文章说疱疹性咽颊炎比手足口病还重就更加紧张起来。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真的比手足口病还重吗? 什么是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咽峡部疱疹溃疡和发热为特征的疾病,夏季为高发季节。属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柯萨奇病毒是导致疱疹性咽颊炎的主要病原,导致疱疹性咽颊炎的主要是A1-6,8,10,22亚型。 怎样患的病 传染而来。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都很强,易造成群体发病。早教中心、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是高发群体。一个班内常出现多个孩子相继发病。 临床表现 口腔内疱疹、溃疡、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疱疹性咽颊炎由于由柯萨奇病毒不同的亚型引起,所以临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很轻,有的却很重,不同年龄临床特点也不太一样。 重的起病急,高热起病,体温可达39~40℃或更高,约2~5日后下降,还有烧的更长的。体温特别高时甚至会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明显,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及腹泻。而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也有少数患儿没有发热。 小婴儿常表现为拒食拒水,口水增多非常明显。这是由于患儿咽颊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婴幼儿不会诉说,以拒食以减少吞咽,口水多也是减少吞咽所造成的。小婴儿口水明显增多时这个疾病比较典型的症状,但容易被家长忽视。 年长儿常会自诉咽痛。 医生检查可发现咽峡充血特别明显,舌腭弓、软腭、硬腭及悬雍垂处有浅灰色的小疱疹,直径1-2毫米,周围有红晕,2-3天破溃为白色溃疡,疱疹与溃疡常同时存在。病损数目多至5-10个,也可少至1-2个,多集中在咽颊部(如下图),偶尔可在扁桃体及舌部见到单个疱疹或溃疡,颊粘膜比较少见.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治疗 此病系病毒感染,病情不重可不用特殊治疗,注意护理,待其自然恢复就可以了。 相当一部分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病情比较重,高热持续不退。高热时,要积极予以退热处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如高热持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CRP增高明显,考虑可能并发细菌感染,此时可使用抗生素。继发中耳炎、鼻窦炎等合并症,也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生素需要医生来确定。有科普说疱疹性咽颊炎完全不可以使用抗生素是不全面的。 局部可用金霉素鱼肝油或中药气雾剂喷雾,以达到局部止痛消炎作用。因所喷药物比较苦,小婴儿常拒绝接受,不用也可以。 护理要点 疱疹性咽颊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护理要点是多饮白开水,白水对病变的咽喉部刺激最小,孩子相对容易接受。如患儿特别拒绝喝白水,为保证患儿液体量,也可让孩子喝果汁、饮料,但特别酸的或特别甜的果汁如橙汁西瓜汁最好不让孩子喝,会非常刺激咽喉部而产生严重疼痛,孩子常常也会拒绝。 可进食有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菜粥、面条汤。如患儿进食勉强,可少食多餐。如进食其他都比较费劲,也可只让孩子喝奶,这样既可以保证营养供给,也可增加液体入量。不要吃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咽痛。 要保持大便通畅。如患儿高热,伴便秘或大便干燥,会不利于患儿体温下降病情缓解。可让患儿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以帮助通便。患儿大便一通,体温会逐渐下降,咽颊部的疱疹也会消的快些。 疱疹性咽颊炎真的比手足口还重吗? 手足口病属于法定传染病(疱疹性咽颊炎不是),大家对它很紧张。2008年,安徽阜阳发生较为集中的手足口病疫情,并出现危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一旦一种疾病列入传染病,其管理、宣传会有很大变化,这也是大家对手足口病了解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因属于法定传染病,如果幼儿园或学校有手足口集体发病常会关闭班级或整个幼儿园。 但临床多数手足口病病情轻微,中低度发热,热程1-2天,伴发手、足、口周皮疹(所以称为手足口病),有的患儿在臀部皮肤也可看到红疹。只有极少数肠道病毒71型引的手足口病会病情发展快,甚至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颊炎高热及高热持续3-4天的患儿比例远远多于手足口病的患儿,所以从某种意义讲,疱咽比手足口是严重一些的,病程也普遍长一些,患儿因咽颊部剧痛而导致的患儿不适感也显著的多。
婷婷快7个月了,长得人见人爱,可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婷婷妈妈,宝宝晚上睡觉时汗很多,听说可能是缺钙引起的。是不是患了佝偻病?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功能,人体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来调节身体内部的正常体温。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新陈代谢要比成人旺盛,而且婴幼儿的皮肤含水量较多,皮肤表层血管丰富,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另外,汗腺的分泌是由植物神经来调节的,婴幼儿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较差,即使在晚上睡眠时,植物神经依然处于兴奋状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在睡着以后仍汗多的原因。一般睡眠时的出汗在入睡后即开始,1-2个小时之后进入深睡,汗会慢慢减少。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 医学上把宝宝 “多汗”,分为“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通常情况下只要宝宝生长发育良好,胃纳正常,而且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平时汗多大都是生理性多汗,家长无需过分担忧,不要动不动就以为是“缺钙”而盲目补钙。 病理性多汗原因复杂多样: 1、小儿佝偻病:多汗是佝偻病活动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通常还伴有夜惊、烦躁、方颅、枕秃、前囟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鸡胸、肋缘外翻、脊柱变形、下肢呈“O”或“X”型腿。 2、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结缔组织病等也常有多汗的表现,但通常还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一些临床症状。 3、小儿结核病:患有结核病的宝宝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为“盗汗”。同时还伴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面色潮红,消瘦等表现,有的还会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较为少见,如糖尿病,可有多汗表现,但常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5、低血糖:宝宝会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四肢冰冷。 宝宝多汗,爸妈不必盲目的担心,首先应该积极寻找宝宝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病理性多汗必须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明确诊断,给予积极治疗,切不可随便给宝宝用药。
总访问量 630,581次
在线服务患者 1,386位
科普文章 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