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平
主任医师 教授
脊柱外科主任
脊柱外科司海朋
主任医师 教授
4.8
脊柱外科刘新宇
主任医师 教授
4.7
脊柱外科王延国
副主任医师
3.2
脊柱外科张丙磊
主任医师
3.2
脊柱外科袁百胜
副主任医师
3.1
脊柱外科胡樵
副主任医师
3.1
脊柱外科周超
主治医师
3.1
脊柱外科黄勇
主任医师
3.0
脊柱外科张强
主任医师
3.0
王大伟
主治医师
3.3
脊柱外科丛伟
主治医师
3.0
脊柱外科万波
副主任医师
3.0
中医骨科殷军
副主任医师
3.3
脊柱外科焦峰
副主任医师
3.0
脊柱外科余枫
副主任医师
3.0
脊柱外科夏海鹏
主治医师
3.0
中医骨科李华道
主治医师
3.3
脊柱外科韩磊祥
主治医师
3.0
中医骨科赵玉麟
主治医师
3.3
李爱民
主治医师
3.3
筋膜炎是肌肉韧带组织的慢性炎症,常有劳累退变姿势不良导致的肌肉韧带长时间痉挛,导致局部炎性物质积聚。可导致局部长期疼痛不适。其中以颈后部,腰背部筋膜炎最常见。大家最关心的是怎样区分腰椎间盘突出和筋膜炎。腰背部筋膜炎休息后会加重,夜间醒来会感觉疼痛难忍,不敢翻身,活动后会好些。这是因为夜间睡眠炎症物质不能被血液循环及时带走,活动后血液循环加快,炎性物质被带走疼痛缓解。而腰椎间盘突出正好相反,卧床休息及晨起时疼痛缓解甚至消失。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节奏加快、劳动强度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明显增多。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其实,本病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和化学物质释放引起的炎症刺激神经根,导致腰痛和腿痛。椎间盘是人体各种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发生较早的组织,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薄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按临床所见,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损害的程度可分为3型:1. 膨出型 2. 突出型 3. 脱出型。 怎样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是很多患者烦恼的事。下面介绍一下治疗方法:(一) 保守治疗7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需要手术,80%患者保守治疗有效。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者;膨出型或突出较小者。方法主要是卧硬板床休息3周,辅以理疗、按摩和药物治疗,常可缓解或治愈。(二)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 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每周一次,每次注射25mg强的松龙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同时能有效地消除炎症。(三)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1. 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2. 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3.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4. 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手术分为切开手术、椎间盘镜下手术和通道下手术。前者适用于任何患者,安全,视野好,但切口稍大、损伤稍重。后二者切口小,损伤轻,符合微创原则,但有一定适应证,器械操做较难掌握。本文系余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盘、关节等组织的退行变化,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而出现的一种症状复杂的综合征。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周围韧带及纤维结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四肢瘫痪。好发于40~60岁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一、颈椎病的致病因素 1、性别 与颈椎病无明显关系,但与职业、劳动强度等综合考虑时可能有一定意义。 2、年龄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患病高峰在40~60岁之间,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3、职业 颈椎病好发于低头伏案工作的人群。如会计、IT从业人员、教师、刺绣工人等为高发人群。而丹麦学者通过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司机患病率最高。 4、外伤 颈椎病患者中,病因为外伤者从10.29%至32.6%不等,日本人报道交感型颈椎病70%有外伤史。 5、生活习惯 ①高枕睡眠,我国曾有学者调查发现高枕睡眠5年后出现症状。②头顶重物,朝鲜族妇女颈椎病患病率比汉族妇女的患病率高4倍。③饮酒,胡嘉彦调查了1064例,其中饮酒者359例,提示饮酒者更易患颈椎病。 6、解剖变异 如颈2颈3椎体融合,椎弓根和椎板骨突,颈肋、第7颈椎横突肥大,颈椎隐裂,颅底凹陷等。 7、气候 颈椎病的发病与高海拔、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寒冷、昼夜温差大、紫外线较强等自然因素有关。颈性眩晕的产生与高原地区老年人自主神经功能稳定性差、颈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而导致颈椎动脉痉挛有密切关系。 8、遗传因素 有学者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 二、颈椎病的分类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不同将其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型及混合型。 1、颈型: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颈部僵硬、不适,颈后部、上肩部、肩胛部、肩胛骨内侧缘、肩部、上臂、前臂及手、胸前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酸痛或隐痛,可有阵发性加重。查体有颈部强直、活动受限,可伴有椎旁压痛,神经系统无感觉、肌力和腱反射异常。 2、神经根型:亦较常见。(1)、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与感觉异常,主要表现在颈、肩、臂和手指范围内。因下位颈椎相对较固定,承重又大,故下颈椎较易受累,临床以C5~6、C6~7最常见。神经根型颈椎病起病较慢,偶因外伤而急性起病。早期多为睡醒后手臂部和肩部的活动不适、酸麻和钝痛,可因变动头颈位置或用力而加剧,有时可出现剧烈的根痛或麻木,经休息多可好转。急性发病者常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痛,表现为刀割样或针刺样放射痛,常因咳嗽、喷嚏、屏气、用力等腹压增高而加剧,可伴有感觉过敏。病程长的患者常有感觉异常,疼痛性质主要为钝痛。(2)、体征:查体可发现颈部活动受限,颈项部肌肉僵直,斜角肌、冈上肌、冈下肌、菱形肌、胸大肌、颈神经根出口处等的压痛。腱反射减弱,被损神经根支配肌肉的肌力减低和肌肉萎缩。 3、椎动脉型:根据其临床特征的不同又可分:①眩晕型。②肢体无力型。③意识障碍型或晕厥型。④猝倒型。⑤头痛型。⑥视力模糊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病人,常与其它类型颈椎病合并存在。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不全发作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边偏头痛、头晕,或者胸闷、胸痛,每次病情发作都和颈项转动有关。 4、脊髓型:主要由颈段脊髓受压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主要的征状有:进行性双下肢或双上肢无力,走路蹒跚,容易跌倒,可伴有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这类型的病人,早期不易发现。 5、交感神经型:由交感神经受压或受刺激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可有椎神经刺激症状、星状神经节综合征或(和)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的表现。 6、食管型:是由椎体前缘骨质增生过长,压迫食道或引起食管炎症,或刺激食管神经引起食道痉挛所致。表现为咽部及胸骨后异样感或刺痛,头部后仰时明显。 7、混合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上述类型的表现。临床表现复杂而常见,应予注意。 三、颈椎病的治疗 (一) 一般治疗 1、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姿势,如选用大小适中的保健枕,不选大枕、硬枕、平枕,睡觉时不取俯卧位;在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在工作学习的间隙进行颈部多方向活动。这些都有 2、加用颈围,可以限制头颈部活动,对神经根性颈椎病的急性发作可达到止痛作用。 3、头部牵引,常使用4~6kg重物作头部牵引,可使颈部肌肉松弛、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开大,有利于早期膨出椎间盘的还纳。 4、按摩和头颈部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颈部肌肉松弛、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增强颈部肌肉的肌力和头颈部的稳固性。 (二) 药物治疗1神经营养药物对损伤炎性变的神经可起到营养、修复作用。常用的药物有B族维生素,可长期应用,如维生素B1 20mg日3次、弥可保0.5mg 日3次、腺苷辅酶B12 0.5mg 日3次等。神经妥乐平是一种较新型的神经营养药,既可对损伤神经有营养作用,又有止痛作用,适用于神经元性慢性损伤疼痛和有异样感觉者。神经妥乐平既可口服又可静脉注射,口服为8U日2次,至少连续应用4周以上;静脉点滴3.75U 日2次,至少连续应用2周以上。 2、镇痛药物 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有消炎镇痛类和中枢性镇痛药物。消炎镇痛类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止痛作用。如双氯芬酸50 mg,1日2次。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多50~100 mg,每12小时一次。 3、扩血管、活血药物 通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来达到营养神经、减轻或消除神经根水肿和修复作用。如丹参、烟酸、颈复康等。 (三) 神经阻滞疗法 是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消除神经或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肿,解除肌肉痉挛、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机制,增加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目的。常用的神经阻滞液配方:1%利多卡因、维生素B12 0.5~1mg、醋酸氢化可的松12.5~25mg(或复方倍他米松4~7mg),若患者合并糖尿病,可用赖氨酸阿司匹林0.9替代糖皮质激素制剂。(四)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及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 四、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预防胜于治疗,日常生活中小心防范有助于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避免俯卧位睡觉,枕头不宜过高、过硬或过平。 2、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 3、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清除,潮湿阻碍皮肤蒸发。 4、积极治疗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 5、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应适当进行颈部活动,以减轻肌肉紧张度。
总访问量 561,119次
在线服务患者 426位
科普文章 14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