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龄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高于其他任何时期。但婴儿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谢废物的排泄能力仍较低。母乳既可提供优质、全面、充足和结构适宜的营养素, 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适应婴儿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并促进其器官发育和功能成熟。此外,0~6月龄婴儿需要完成从宫内依赖母体营养到宫外依赖食物营养的过渡,来自母体的乳汁是完成这一过渡最好的食物,基于任何其他食物的喂养方式都不能与母乳喂养相媲美。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的营养素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构成一个特殊的生物系统,为婴儿提供全方位呵护,助其在离开母体子宫的保护后,仍能顺利地适应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健康成长。 0~6月龄婴儿处于1000日机遇窗口期的第二个阶段,营养作为最主要的环境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后续健康持续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中适宜数量的营养既能提供婴儿充足而适量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使婴儿获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长速率,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对0~6月龄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 针对我国0~6月龄婴儿的喂养需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目前已有的充分证据,同时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建议,提出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应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此外,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三天的代谢需求,开奶过程中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 【关键推荐】 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提要】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护母乳喂养。 【关键推荐】 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 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要】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如果婴儿哭闹明显不符平日进食规律,应该首先排除非饥饿原因,如胃肠不适等。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关键推荐】 母乳喂养应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4. 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提要】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 (400 IU)。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关键推荐】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3 10μg (400 IU)。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 1mg。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提要】 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婴儿。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关键推荐】 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对母乳的补充。 以下情况,建议选用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a 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严重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 b 母亲患有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间,以及滥用药物、大量饮用酒精饮料和吸烟、使用某些药物、癌症治疗和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 c 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和各种努力后,乳汁分泌仍不足。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提要】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6月龄前婴儿应每半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并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既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关键推荐】 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
哮喘儿童的气道常持续存在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美国肺脏协会和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表明,每年有超过3000例儿童因食物过敏和哮喘死亡,儿童因食物过敏和哮喘的急诊就诊超过1百万人次/年。 秋冬季是哮喘的好发季节。哮喘儿童对环境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忽然降温易造成发病。患儿极易因冷空气的吸入、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此时气温对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和螨的繁殖非常有利,气候干燥,尘土飞扬,病原微生物、螨裹于其中,空气中的过敏成分显著增加,将导致哮喘儿童气道过敏性炎症加重。因此,若寒潮来临时对哮喘儿童不注意防护,吸入大量的冷空气、螨或病原微生物等,就可能诱发哮喘。 天气转凉,加强哮喘儿童管理的建议 天气转凉,对于儿童哮喘的管理,一是要规范哮喘的治疗;二是要尽可能避免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如受凉、被动吸烟、食用过敏性食物或过冷食物等);三是哮喘急性发作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正确了解哮喘治疗药物,不要对哮喘控制药物轻易减量。哮喘是慢性病,治疗一定要规范与系统。治疗哮喘的药物有许多种,简单而言分为两大类:一是治本药物(又称为哮喘控制药物),能使哮喘得到有效控制,需要长期使用;一是治标药物(又称为哮喘缓解药物),只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短期使用。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即使哮喘症状得到较好的控制,也建议不要对哮喘控制药物轻易减量。哮喘控制药物主要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其可以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病死率,是治疗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在哮喘症状控制后,至少应每1至3个月定期到医院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治疗方案。家长应该遵医嘱用药,勿擅自更改哮喘控制药物剂量,尤其是天气转凉时勿轻易减量或停药,否则容易导致哮喘的发作。 在出现明显的感冒症状时,哮喘的控制药物可以考虑短期升级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发因素。急性喘息发作前常先有喷嚏、流涕等鼻部症状和明显咳嗽等哮喘典型发作的先兆征象,出现先兆征象至急性喘息发作通常有约5天的“机会窗”时间,在“机会窗”期间给予预先干预,可有效降低后续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可参照MIST(Maintenance vs. Intermittent Inhaled Steroids in Wheezing Toddlers)研究结果,采取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次,2次/天,连用7天的治疗方案。(非医学专业人士,请到门诊医生处就诊) 尽量避免冷空气吸入。寒潮来袭时,尽可能不要让冷空气直接吸入,应避免室外剧烈的体育活动;室内外温差大时,注意不要让哮喘儿童突然从温暖的房间走到寒冷的室外,外出前要恰当地做好防护措施注意保暖;可戴口罩,雾霾天更需注意。 防止呼吸道感染。感冒好发季节,最好不要带哮喘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去,如超市、影院、集市等,尽量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脸、洗手,咳嗽、打喷嚏时应避开他人;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秋冬季节常见的过敏原有冷空气、屋尘、螨、动物皮屑、烟雾、病毒等微生物、以及某些动物类(如虾、蟹、贝类、蛋、牛奶等)或坚果类(如核桃、花生、开心果、栗子等)食品等,哮喘儿童要尽量避免接触、吸入或食入。例如干燥和通风就是消灭螨虫的最佳方法,室内最好不要铺地毯,哮喘儿童要尽量避免抱玩毛绒绒的玩具,建议家长用湿抹布搞卫生,避免灰尘扬起,减少螨虫在空中散播的机会;防止哮喘儿童被动吸烟;不饲养宠物和在室内种植花草;尽量避免哮喘儿童接触到家用喷雾剂、油漆等;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果宝宝真的得了母乳性黄疸要紧吗?对宝宝会有影响吗?母乳性黄疸并不可怕,大部分预后都很好,而且宝宝一般情况都很好,没有其它任何不适。不少孩子即使不处理也可以自行消退,只是时间不一,最久的可能要到3个月时才消退。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黄疸比较重的孩子需要停母乳、照光疗。 母乳性黄疸其实并不可怕,大部分预后都很好,而且宝宝一般情况都很好,吃奶睡眠好,体重增加满意,没有其它任何不适。不少孩子即使不处理也可以自行消退,只是时间不一,最久的可能要到3个月时才消退。当然也有一小部分黄疸比较重的孩子需要停母乳、照光疗。因为黄疸过重会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一般发生在黄疸程度非常严重的病例,医学名称为胆红素脑病,严重的会影响宝宝今后的听力、智力等,但是母乳性黄疸引起宝宝神经损伤的报道罕见。此外,由于黄疸是刚出生新生儿很常见的问题,造成黄疸的原因又有很多。对年轻的父母来说,要判断宝宝是不是母乳性黄疸还是不容易的,所以建议没有经验的父母如果觉得宝宝的黄疸比较重或进展快还是应该尽早就诊。 宝宝有了母乳性黄疸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宝宝黄疸的原因考虑为母乳性,首先看是早发型的还是晚发型的:早发型发病时宝宝可能还和妈妈在产院里,多由医护人员发现,合理加强喂养,增加哺乳次数很重要,如果妈妈早期泌乳实在过少,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短期加用些配方乳,为避免宝宝加用配方奶后抵触母乳,加用时可采用每次先喂母乳不够再加配方奶方法,当然如果宝宝黄疸过重可能会需要照光疗和静脉补液。而晚发型通常是生后两周宝宝黄疸还没消退引起家人注意,如果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不需用药;但黄疸较重时应该就诊,医生可能会让作一些检查,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当然黄疸达到一定严重程度也会需要住院并接受光疗,那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母乳性黄疸吗?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是可以预防的,注意宝宝的进食量、体重下降和增长情况、排便次数,妈妈泌乳少可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法,如果仍然不足,可考虑短期加用些配方乳,并保持宝宝排便通畅。但是晚发型的没有好的方法,可以适当晒太阳以减轻黄疸程度,同样足量喂养和大便通畅对黄疸的降低也有一定作用。
总访问量 1,024,65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99位
科普文章 5篇